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0211914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的疗效分析2000字 摘要 目的 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住院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UA患者96例,将96例UA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心肌缺血药物、-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2、 blocker,ARB)、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于PCI术前连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d)治疗3 d,术前术后共应用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hs-cTnI、CK-MB、Hcy、D-二聚体、血黏度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95.83% vs 81.25%)(P140分;心、肝、肾及呼吸系统功能衰竭者;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发病前2周内有服用抗氧化、抗炎药物史;有急或慢性感染者;已知对丹参多酚酸盐

3、注射液过敏。利用随机数字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3510.93)岁,合并高血压32例,合并糖尿病1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4610.20)岁,合并高血压36例,合并糖尿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1.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选用荷兰飞利浦DSA,经桡动脉行Seldinger法穿刺,术中由两名有经验的介入医生对造影结果进行判读。冠脉造影术中主要血管狭窄程度75%视为需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所有患者均于住院38 d后成功行冠脉支架置入术。1.2.2 药物干预措施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

4、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PCI术。两组均常规应用抗心肌缺血药物、-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于PCI术前接受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3 d(200 mg加入5%GS或者0.9%NS 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Z20050249)治疗,术后继续应用,围术期共应用8 d。1.2.3 血清学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第1天(用药前)、术后第1天,入院后第8天各抽取1次外周静脉血置于8、3000 r/min 离心20 min后,分离血清后置于

5、-20冰箱中保存待测,分别检测hs-cTnI、CK-MB、hs-CRP、Hcy、D-二聚体、LDL-C、血黏度水平变化。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Hcy采用循环酶法测定,酶速率法检测 CK-MB,hs-cTnI检测选用Elecsys肌钙蛋白T高灵敏(hs-cTnI)试剂盒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均由罗氏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试剂为罗氏公司配套提供。D-二聚体采用SYSMEXCA7000血凝仪上机检测。全血和血浆黏度测定采用R80B型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血液黏度,取肝素抗凝1 mL,R80B型自动冲洗血流变仪测定全血低切黏度(1/S)、(5/S),QX30S:中切黏度(

6、30/S),高切黏度(200/S),血浆黏度(120(1/S)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取肝素抗凝血3 mL,3000 r/min,离心20 min后,取上层血浆1 mL,R80B型自动冲洗血流变仪测定血浆黏度。 1.3 疗效判定标准围手术期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共8 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临床疗效评判标准3: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或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以上,常规心电图ST段压低恢复正常或上升0.1 mV,或倒置T波变浅80%以上或变为直立;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50%80%,常规心电图 ST 段恢复0.050.10 mV 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 5

7、0%80%,或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或恶化,常规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减少,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5例(52.08%),有效21例(43.75%),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

8、照组临床显效17例(35.42%),有效22例(45.83%),无效9例(18.75%),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95.83% vs 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 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hs-cTnI、CK-MB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cy、D-二聚体、血黏度均降低,hs-CRP、hs-cTnI、CK-MB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cy(22.353.94)mol/L vs(18.904.72)mol/L、D-二聚体(0.930.

9、16)mg/L vs (0.430.12)mg/L、QX1S(17.944.67)mPa/S vs(16.193.14)mPa/S、QX5S(7.581.80)mPa/S vs (6.791.65)mPa/S、QX30S(5.231.26)mPa/S vs (4.711.05)mPa/S、QX200S(3.080.85)mPa/S vs (2.770.59)mPa/S、XJ(1.700.32)mPa/S vs (1.580.32)mPa/S平均降低,hs-CRP(10.021.79)mg/L vs (9.061.95)mg/L、hs-cTnT(1.390.15)g/L vs (1.200.01

10、)g/L、CK-MB(21.853.37)U/L vs (20.234.51)U/L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4。2.3 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PCI术后3个月内,治疗组再发心绞痛2例,无AMI及心源性死亡,脑血管意外事件,共计2例(4.17%);对照组再发心绞痛8例,发生AMI 1例,无心源性死亡、脑血管意外事件,共计9例(18.7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 讨论随着经皮冠脉介入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前术后围手术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22014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14年

11、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治疗网络申报数据,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增加趋势明显,2014年达到500946例4。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但PCI术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造成微小循环障碍,引起微小灶心肌梗死。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5-7。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从单味中药中提取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维持内皮完整性,降低氧化应激,抑制血小板的活化、粘附、聚集,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减少血管活性因子的产生等作用,随着中医药的作用机

12、制不断被探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保护心血管的多种机制已经经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8-10。LDL-C、Hcy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11,12,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本研究中hs-CRP作为血管炎性反应的典型标志物,血管内皮受损则刺激肝细胞合成hs-CRP,同时肝脏合成hs-CRP剌激单核细胞释放多种炎性因子,使炎性反应的级联效益不断扩大,hs-CRP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1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伴脂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黏滞聚集、浓稠状态14。全血黏度及血浆粘度是血黏度的主要监测指标,全血黏度分为低切变率、中切变率、高切变率,

13、低切变率反映红细胞聚集情况,高切变率反映红细胞变形情况15,16。血浆黏度则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反映血浆蛋白浓度,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液黏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冠脉微循环灌流量下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17。CK-MB、hs-cTnI或hs-cTnT是评价及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其中hs-cTnI或hs-cTnT是诊断AMI的金标准,然而CK-MB在判断再梗死则有更好的敏感性18-19。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为机体高凝血状态以及继发纤溶亢进的重要标志,也是机体高凝状态重要标记物2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DL

14、-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观察时间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否具有调脂及一定程度的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功仍需更长时间及更多临床研究;治疗组患者术后Hcy明显下降,说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保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降低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伤,从而产生保护心血管保护作用;术后第1天、入院后第8天,治疗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hs-cTnI、CK-MB)及炎症因子(hs-CRP)明显降低,提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具有降低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损伤,改善血流灌注,保护心肌;治疗组术后血黏度明显降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降低循环阻力,增加冠脉微

15、循环的灌注。PCI术后3个月内随访,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有所减少。上述分析客观上印证了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降低早期心肌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入组患者病例数较少,观察室及随访时间较短,另一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的心脏保护仍需更多大型临床研究。参考文献1 Huo Y,Han YL,Ge JB,et al. ASSA14-01-06?One-year outcom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subanalysis of EPICOR Asia studyJ. Heart,2015,101(Suppl 1):11.2 EA Amsterdam,NK Wenger. 2014 ACC/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Vol 64, pg e1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