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7517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2007 年 08 月 23 日 15:12:10 来源:鞠建林字体:大中小【专题】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专题】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2007 年 6 月 9 日,根据录音整理 )鞠建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 。这个题目的词藻有点华丽,甚至有点浪漫情调,好像与党建工作的风格不符。因为同志们可能会认为,党建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跟浪漫的风格搭不上边。其实,党建工作并不呆板,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从事党建工作也需要富有热情、激情。这个题目中有两

2、个关键词,另一个是党建,一个是非公企业。党建,这是一个政治学范畴的词汇。所谓党建,简单地理解就是,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自身建设。而非公企业则是经济学范畴的词汇。企业是一个经济活动的微观单元。有的同志会问,一个政治组织的建设问题,怎么会同一个经济组织的活动搭上边呢?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是风马,一个是牛,“风马牛不相及”,这两者怎么搞到一块呢?并且从您鞠建林先生演讲的题目中看,还不仅仅是搭上边这一点点关系,这个关系还很大呢?因为您的题目是“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不是像羞答答的玫瑰一样悄悄地开,而是盛开怒放,说明关系很大。那么接下来我就讲一讲,为什么说党建与非公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这么

3、大?为什么说“党建之花必将在非公企业里绚丽绽放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在非公企业里建立党组织,不断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非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公经济领域不断扩大。加上“非公 36 条” 的颁布实施,又极大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发展。我这里有一组统计数据,能说明这个问题。大家知道,非公经济里比重很大的一块就是民营经济。根据2006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统计,截止 2005 年底,中国民营经济在 GDP 中的比重已经由 1979 年的不足 1%增长到 65%左右,占到了 GDP 的大半江山。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企业

4、群体,民营企业占法人企业的 60%以上;民营经济解决了中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半,解决了社会新增的非农就业的 80%以上;它提供了中国税收的约 1/5、提供了地县税收的 1/2 以上。像温州更是如此,温州非公有制的工业产值占了全市工业产值的 96%,上交税收占了75%,从业人员占了 80%,创造的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 98%以上。非公经济在温州当之无愧地成了发展的主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从全国来看也好,从温州来看也好,对于我们党来说,必须在非公经济领域中高举党的旗帜,不能让这一领域成为游离于党的工作之外的空白地

5、带。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作为一个执政党,要使党的力量有效地渗透和占领非公经济领域,增强党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就必须在企业里建立党组织,发挥好党组织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非公企业得到贯彻落实,才能不断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而不断增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简而言之,从我们党自身的角度来看,要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强非公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党建是非公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上面第一个问题里,我们从执政党自身的角度,讲了党在非公企业里建立党组织并开展工作的必要性。但这只讲了

6、问题的一个方面,也就是从党自身的角度讲是有必要这样做的。那么,问题的另一方面,也就是,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里有没有“生存和发展” 的空间?非公企业对党建工作是否具有天然的接纳性呢建在非公企业里有没有生命力呢?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讲必要性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第二个问题就是讲可能性了,也就是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里有没有“生存和发展” 的空间,有没有 “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了。那么,究竟有没有可能性呢?下面,我们试从企业管理这一个角度来切入,来分析是否具备可能性。大家知道,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法人治理结构。那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说,是不是有了法人治理结构就足够了。当然,回答是否定

7、的。没有法人治理结构,自然缺乏科学管理的前提。但是,有了法人治理结构,也仍然有一个如何把企业内部的各个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调动起来、协调起来的问题。建立各种机构、制度,是调动和协调各个要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人来说,制度只能规范人的最低限度行为,只能给人们划定一个不能越过的底线,违反这个底线不行,但在这个底线上面,制度是没有办法的,制度是难以起作用的。对于人自身和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些非物质因素,人们通常说的“软件”,如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对企业基本理念的认同,由认同而产生的自觉的服从、创新的冲动、团队的精神等,制度是无能为力的。这些问题,只能

8、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来解决。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两大支柱。企业制度主要是抑制人性恶的一面,而企业文化主要是引导人性善的一面。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形成的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表现,而且这种价值观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并且是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凝结在员工的血液中、表现在员工的行动中。讲到这里,同志们可能会想,你讲得这些都对,但是你并没有回答,你开始提出的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生存和发展可能性的问题呀!同志们可能并没有在意,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企业文化管理如此之重要,那么

9、在企业里究竟由谁来牵头抓总负责这项工作呢?是由企业主?还是由企业行政管理层?还是由企业工会组织?或者其他什么组织?还是由企业党组织?在众多的答案中,只有唯一的答案,那就是企业党组织。因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充分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就是想方设法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这个全体员工既包括企业主、又包括行政管理人员,还包括普通员工。而这方面恰恰是党的工作的传统和优势。党组织做这方面的工作比企业主、行政管理人员都要合适,更具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中的道理,我在这里暂按不表,待后面再作详细的解释。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我们党组织发挥作用,需要用党建来统领企业文化建设。三、党组织在非公

10、企业里发挥好作用的关键是确立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认同基础的工作目标第一个问题讲的是必要性,第二个问题讲的是可能性,那么第二个问题讲的是可行性。可能性与可行性实际上差不多,只是从不同侧面讲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讲企业是否具有接纳党建的客观条件,这个是从客观层面来讲的;而这个问题主要是讲党建工作应该怎么做,才能为企业所接受,这是从主观层面来讲的。可以说,温州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比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大家知道,温州是最早出现非公企业的地方,同时也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最早的地方。早在 1987 年8 月,我们温州瑞安振中工程机械厂就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这在全国也是最早之一。从那时起到现

11、在,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已经整整经历了 20 年。20 年来,温州市委着力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到 2006 年底,全市已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 3550 个,党的组织覆盖 1.5 万家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非公企业党员总数已达 3.1 万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客观地说,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20 年,是比较辉煌的,也是备受关注的。 2000 年5 月,江泽民同志在江浙沪考察时,专程到温州进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2001 年 5 月,胡锦涛同志在温州考察时,对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给予

12、了充分的肯定。讲到这里,同志们可能会认为,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经过近 20 年的探索和发展,工作基础应该非常好了,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应该是很强了。然而,我也只能实事求是地讲,事实并没有像我们想像得那么好。2005 年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温州市委组织部对 50 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企业主和职工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表明,认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一般”的占 59%,认为“差” 的占 9 %,认为“ 好”或“较好”的,仅仅占32%。这些数字还是比较乐观一点,那些认为“好” 、“较好 ”的,如果从高标准来要求,其实有些也只是“一般”的。当时乍一看,感到很吃惊,也很意外,党建工作抓了将近 20

13、 年了,怎么还是这个结果。然后,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发现,虽然很多非公企业都普遍建立了党组织,但只有少数企业的党组织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大部分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得都很一般,只是停留在过过组织生活,抓抓党员教育管理这个层面。那么,我也问一些企业主,“你对党组织工作支不支持啊”?既然我去调研了,这些老板都跟我讲, “那我们很支持的 ”。(你如果说他不支持,也是假的,确实也比较支持)。接着,我问他,“ 那你怎么个支持法呢 ”?他就跟我讲,“刚好前段时间清明节,党委组织党员出去扫烈士墓,我给他们报销车马费,回来以后请他们吃顿饭”。我听听,这倒也是支持。我再问他,“ 企业里有党组织好不好 ”?他会说,“好啊,

14、当然好啦!”我继续问下去,“哪里好呢”?他说:“ 有台风来,党员都冲在前面,抢救保护企业财产,我们这些党员都是骨干,加班加点都很听话”。接下去,我问企业主,“ 那么支部书记在做什么呢”?他们跟我讲,有的在车间里面,有的是在管传达室。真正问下去,我感到不是很好的滋味。你说传达室重不重要,当然很重要。但是,你说,党的一个书记在管传达室,你说党组织的地位高不高呢?肯定不高。这就说党在企业里影响力是很低的。那么,如果说有点影响力,那只是党员个体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员通过个体的作用,为我们党争了光。那如果说企业主支持的话,他也无非稍微给点经费、提供一些活动场所而已。总的讲,我们感到,企业党组织在很

15、大程度上有点像“党员俱乐部”的状态,几个党员有地方过过组织生活,一个月或两个月大家坐起来学习一下,大家把心里话掏出来讲讲。这与当初在企业里建立党组织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为在企业里建立党组织不是最终目的,党组织有效地发挥作用,增强我们党在企业里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才是我们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那为什么像温州非公企业党建抓了那么多年了,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还这么不理想呢?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分析之后发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企业主、党组织书记和企业职工这三个党建主体,在思想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首先,企业主一直以来对党组织就心存疑虑。在座的同志们可能会问,既然企业主有这么

16、多疑虑,当初他们为什么会同意建立党组织呢?毕竟像温州已有 3000 多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如果企业主都反对的话,怎么可能建得起来呢?我讲,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大家知道,非公企业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出生不好,刚开始时,有的企业主当时出于政治安全的需要,希望戴顶“红帽子 ”;到了后来,有的出于提升企业形象的考虑,希望建立党组织,比如,一些企业当时跟人打交道时,明显感到,企业有党委,人家就愿意跟他签合同,觉得他这个企业比较正规,信誉肯定好。再一个,随着非公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我们各级党委就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党组织,这时即使有的企业主不是很主动要建,但由于地方党委有要求,他们也愿意接受。他们这样接受,更多地是出于对党的“感恩” 思想,他们认为,企业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党的政策好,是党的政策造就了他的企业,造就了他的今天有这么多财富。基于这种对党的感恩心理,企业主才支持配合党在企业里建立党组织。说句实话,大部分企业主心底里对党组织仍然是有疑虑的,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接受党组织,有少数还有排斥心理。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