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孩子的观后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7450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石的孩子的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石的孩子的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石的孩子的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的孩子的观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石的孩子黄石的孩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的背景是 1930 年末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没有弥漫的硝烟,没有横飞的战火,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甚至都没有丝毫的煽情,导演仅仅用最平实的镜头,却展现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一个伟大的英雄。 乔治何克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正如托尔金所说,小人物成就历史,乔治为我们书写了一段关于爱和坚强的历史。他从战火弥漫的中国拯救了六十多个孩子,他做的并不多,只是为这六十多个孩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但这就足够感到我们。60 个战争孤儿,集聚在一所老式大宅。这是他们的学校。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孩子的生存与健康给人的承担与考验,要

2、大大超过独自走上战场。初到黄石的何克,只不过是个普通而冲动的年轻人,一心只希望去前线,见证残忍的战争,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而照顾一票不欢迎自己的小屁孩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但是时间是很美妙的东西, 最终他留在一个小小的村落里,成为 60 个中国孩子的守护神,为孩子们带来光明。感动于何克的真诚,以自己的方式尝试着去改变孩子们的生活与封闭的心灵,让他们了解爱的存在。他从普通的记者变成了孩子们的英文老师,身体力行地与米切尔教孩子们消灭虱子,为他们修补破损的窗纸防止寒风的侵袭,丝毫不嫌弃地为他们理去脏乱的头发,卖力地修好发电机利用机械发电,冬日暖阳下拉起球板抱起矮小的孩子们教他们打篮球,在一片荒芜土地上种

3、起了大片的粮食大爱无私,即便他们都不曾相识,他的尽心照顾最初常受到性格怪异的孩子们的破坏,而他灿烂的笑容逐渐融化孩子们冰冷的意识,他的坚持打开了他们封锁的内心,他让孩子们感到了最真切的爱。何克带给孩子的不单是一份照顾,而是欢乐,他让战争中的孩子们找回了他们本应有的笑容,在影片光影的渲染下,很难想象着样一份安逸的快乐竟是在抗日战争状态下的中国土地上发生的,当一个正常的人看到着一幕时,引发战争本身那虚无的,仇恨的,自豪的,悲伤的意义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因为这里是天堂,是乐土,这里才是人类心灵深处最原本的纯净的世界。在这个门外,是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尽管时常有敌机从学校上空掠过,他们的恐惧却在何克的

4、照顾下渐渐减少。可是,战争给他们稚嫩的心灵带来的创伤也许只有和平才能够慢慢愈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何克带领孩子们沿着古丝绸之路开始了“长征” 迁移中,他带领着孩子们一路向前,他让他们了解,只要坚持,那可能将是他们永远停驻的地方,那里安逸平和没有战乱,他给予了孩子们创造新生活的希望与信心。就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先前何克手上的伤,最终演变成为了破伤风,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即使是女主角也无能为力。道家有句话: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或许何克的死正是天道吧。30 岁的何克长眠在河西走廊的小城山丹。这是真实的故事,落幕时电影原形中曾被乔治救起收养的孩子现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仿佛一切都化作他们讲述着那

5、一段悠远的历史。影片的结尾,是几位今天仍然在世的“黄石的孩子”讲述何克的故事, “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日,我们都说我们的生日时 7 月 22 日,那是何克去世的日子” ,这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乔治何克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当他找到想要的东西后,他又有能力将工作做得非常成功。他知道怎样陷身于他一手创建的学校,而且他乐在其中。他仍然在我们中间,而我们从他身上学到的一切将会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也许,这些就是他教会我最多的,相信在他这种精神的带领下,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

6、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 20 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示了那段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驱孙文孙中山的光辉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假立宪,真复辟的丑恶面目。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多。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次广州起义失败时的画面。那么多战士的尸体横放着, ,这儿是,那儿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汉步履难行,跪在地上,抱起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低头无

7、声,冰凉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夹杂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下。那些战士们身上的血迹还未干,还留有炮火擦过的痕迹。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想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还在他们身上燃烧。走到今天,也许他们并不后悔,遗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对亲人的不舍.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 1911 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列宁曾就中国的

8、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时光荏苒,到了今天,革命历程的血雨腥风都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幸福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从革命,到发展,到振兴,这之中经历了太多惨烈的战争,太多的生离死别,是那些伟大的革命者们用他们的努力,鲜血,乃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谐生活,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有的美满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