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精选可编辑) (2)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60172632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精选可编辑) (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精选可编辑) (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精选可编辑)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精选可编辑) (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试号:_-密-封-线-内-不-准-答-题-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在相应位置填上答案。.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5小题,每题1分,共8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C )A史记 B.国语 C论语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著作( B )A国语 B左传 C站国策 3请问维吾尔族有以什么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B )A汉文 B阿拉伯字母 C英文字母4被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称为“改造文章

2、的祖师”的,是以下哪一位东汉末年的诗人( C )A曹操 B曹丕 C曹植5A握国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国家对外贸易机构称为十三行,其乾隆年间已分为以下哪种?( ) A外洋行、本港行、福潮行 B外洋行、本港行、福潮行C外洋行、外洋行、布行6A下列哪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适的名作( )A燕歌行 B长恨歌 C琵琶行7A下列哪一部著作,是我国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的主要作品?( )A震川集 B邯郸集 C二刻拍案惊奇8A清代哪位诗人在论诗方面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 )A方苞 B李汝珍 C姚鼎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试号:_-密-封-线-内-不-准-答-题-密-封-线-内-不

3、-准-答-题-9A我国的哪个民族,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 ) A东乡族 B土家族 C维吾尔族10A古代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清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哪次历史事件( )A昭君出塞 B甘英出师大秦 C文成公主入藏11C成语“偃旗息鼓”中的“偃”是指什么( )A摘下 B收起 C放倒12C唐诗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的下一句是什么?( )A闺中少妇不知愁 B春日凝妆上翠楼 C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13.B 请问“十年一觉 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出自我国唐代哪位诗人的笔下?( )A杜甫 B杜牧 C陆游14.B 名言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 ) “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 AA孔子 B老子 C孟子15A.我国古代“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中的“四库”是指什么?( )A经、史、子、集 B仁、义、礼、智C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16. B古籍著作周易的作者,传说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 )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A李斯 B周文王 C孔子17.A 请问“人面桃花”这一成语,

5、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哪首诗?典故【出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A题都城南庄 B诗品 C伶官传

6、序18.B 请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我国唐代诗论司空图的哪一文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原出司空图诗品含蓄,谓作诗须求含蓄,要用烘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不须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指意,或评论道理,要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诗情。这样的诗才韵味盎然。 A与李生伦诗书 B诗品 C丁末岁归王官谷19.A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是我国哪位人物的名言?A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格言联 【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

7、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

8、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应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A陈廷焯 B苏轼 C葛洪20A语不惊人,死不休,对谁的评语?( )A杜甫 B.李白 C.杜牧21A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 ) 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22B你被要求介绍一位中国古代精通物理学的学者,年代越早越好,你应该介绍谁?( )

9、 墨经A张衡 B墨子 C沈括23A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 )A道、经、师 B道、法、师 C佛、经、师 D道、经、僧24B某学院历史探究果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

10、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5D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6A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27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28C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大一统29B北宋五子是指?( )A.朱熹 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 B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C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 D朱熹、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30A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