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60172624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体系熟记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期末冲刺记诵一、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的电离平衡:H2H+ + OH水的离子积:Kw = H+ OH-25 C 时,H+=OH- =10-7 mol/L ;Kw = H+ OH- = 10-14注意: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但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酸溶液Kw=H+酸OH-水,碱溶液Kw=H+水OH-碱2、 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酸、碱:抑制水电离(pH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电 离被同等抑制) 升高

2、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易水解盐:促进水电离(pH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电 离被同等的促进)4、溶液的酸碱性和 pH:(1) pH= -lgH+注意: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溶液)pH V 7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温度为常温才对);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 溶液)。任何情况下的纯水一定呈中性:如:25 C时纯水 PH=7或100 C时纯水PH=6,注意比较酸碱性,要看H+ 和OH-的相对大小。(2) 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 一一甲基橙、石蕊、酚猷pH试纸 最简单的方法。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沾取未知液点试纸中部,然后与标准比

3、色卡比较读数即可。注意: 事先不能用水湿润 PH试纸; 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二、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1、 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卜昆=(H+iVi+H+2V2)/ (Vi+V2)2、 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 OH-混:将两种酸中的 O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 ( OH-iVi+OH-2V2) /(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文档仅供参考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 H+或OH-,H +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 OH

4、-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 它)注意:在加法运算中,相差100倍以上(含100倍)的,小的能够忽略不计 三、稀释过程溶液 pH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 或等于7)2、弱酸溶液:稀释 10n倍时,pH稀v 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 于或等于7)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一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一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 pH均向7 (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接近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盆裕液的pH 变化得慢, 强酸、

5、强碱变化得快。淤利用稀释后PH的变化能够判定酸碱的强弱,相反能够判定稀释倍数大小四、弱电解质的电离1、 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混列物 纯I单J由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盐。 化件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如HC1O、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如SQ、CQ、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 共价化合物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SO2、NH3、CQ等属于非电解质 强电解

6、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 BaS。不溶于水,文档仅供参考但溶于水的BaSQ全部电离,故BaSQ为强电解质)4、 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 平衡。5、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它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6、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步为主)文档

7、仅供参考7、电离常数:电离常数越大,说明其电离能力越强,反之其对应 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小。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 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 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表示方法:ABA+ +B-K=A+ B-/AB8、影响电离常数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 酸 性 越 强。 如:H2SQH3PQHFCMCOOHHCCbH2S HClO淤 利用同温

8、度下弱酸的电离常数大小判定酸性强弱,相反能够 判定电离常数大小9、强弱电解质经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为例):(1) 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2) 测 0.01mol/LHAc 溶液的 pH2;(3) 测NaAc溶液的pH值;(4) 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pHHB淤利用稀释后PH的变化能够判定酸碱的强弱,相反能够判定稀释倍数(浓度)大小例如:相同PH、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比较:C(H+)C(酸)中和碱 能力与足量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的量开始与金属反应的速率加水稀释后PH 值大小HCICH3COOH淤 对于电解质电离和水的电离,要注意电离常数与电离平衡的区别。

9、电离常数主要有物质的本性决定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浓度的影响。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很多( 温度、浓度、其它离子的抑制或加强)。五、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文档仅供参考 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C3 NaHCCb),水解程度就越大,盐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上边规律解说: 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1) 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2) 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水解显强者性;(4) 强 酸 强 碱 盐 不 水 解 ;(5) 弱

10、酸酸式根即电离又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一般H2PC4L HSCT以电离为主,溶液呈酸性,其它弱酸根离子以水解为主,溶液呈碱性。2、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2)程度小(3)吸热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4、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既可 电离显酸性,又可水解显碱性。 只电离不水解:如 HSQ-(电离方程式时拆为 H+、SO42- ) 电离程度 水解程度,显酸隹(如:HSO3-、CH3COOHH2PO4-) 水解

11、程度 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C3-、HS、HClCk HPO42如CH3COOHn NH3?H2。看作弱酸、弱碱,但实际上它们的电离常数还是较大的,因此它们的电离程度较大而对应的弱酸根(CH3COO-和弱碱阳离子(NH4+)的水解能力均较小,而 HC1O就相反,电离程度较小而 CIO-的水解程度较大电离是电解质在水中离解成离子的过程,如H2SO4=(2H+)+(SO42- ),NaCI=(Na+)+(CI-).文档仅供参考水解是盐中的某些离子同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 解质的过程。在一个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不都只是水电离出来的。就拿碳酸氢钠溶液来说,在这个溶液中既有电离过程也

12、有水解过程,而碳酸氢钠显碱性,因此能够判断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 浓度高于氢离子浓度。对于水来说,它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是一样多的, 而溶液中二者的差异来源于溶质的在溶剂中的电离作用和水解作 用。对于碳酸氢钠,其电离过程会产生氢离子;而其水解过程会 产生氢氧根离子,特别酸碱性判断,水解强于电离。(HSOT);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方程式写“=并标“ f $ ;其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 3S2- + 6H2O = 2Al(OH)3 ; +3H2Sf6、盐类水解的应用: 混施化肥(N、P、K三元素不能变成f和$) 泡沫灭火剂(用硫酸铝和小苏打为原

13、料,双水解 ) FeCl3溶液止血剂(血浆为胶体,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凝聚) 明矶净水(Al3+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有很大的表面积,吸 附水中悬浮物而聚沉) NH4Cl焊接金属(氯化铉呈酸性,能溶解铁锈) 判断溶液酸碱性(显强者性) 比较盐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 判断离子共存(双水解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配制盐溶液(加对应的酸防止水解) 六、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1、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三种守恒关系:文档仅供参考 电荷守恒(电荷数前移):任何溶液均显电中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物料守恒(原子个数前移):某原子的总量=其以各种形式存在 的所有微粒的量之和 质子守恒(得失H+个数前移):质子守恒的实质是水电离出的H+和OH-相等IW质子后形成的微粒浓度得质子数=麦质子后形成的微粒浓 度失质子数2、同浓度的弱酸和其弱酸盐 、同浓度的弱碱和其弱碱盐的电离 和水解强弱规律: 中学化学常见的有三对(1:1)等浓度的HAc与NaAc的混合溶液:弱酸的电离 其对应弱酸盐 的水解,溶液呈酸性等浓度的NH3H2O与NH4C1混合液:弱碱的电离其对应弱碱盐 的水解,溶液呈碱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