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课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016649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工作方针。周恩来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外交工作实践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也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杰出的外交家。建国前,建国后,他以总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长近 9 年之久。 在任总理的 26 年中,中国所有重大的外交活动,周恩来

2、都参与策划、指挥、实践,推进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当时中国就好似处于十字路口,新中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该如何抉择。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当时摆在新中国面前的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那么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新中国该选择哪一条道路,又该反对那些道路呢?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选择一:半殖民地外交道路。因为第条道路是跪着的半殖民的屈辱外交老路,一旦选择走这条路, 就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 “换汤不换药” , 将

3、继续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继续沦为 “洋人的朝廷” 。 显然, 那是一条不独立不平等的老路, 也违背了近代有志之士和革命大众反侵略、 求民主的振兴民族的人生追求, 必须放弃。选择二: “附美” 之路放弃了半殖民地外交道路, 新中国的外交应淘汰的第二条道路是哪条道路? 是第条 “附美”之路, 即放弃依靠美国, 不与美国结为盟友关系。 二战后,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 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与以苏联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冷战对峙的局面。 而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所走道路与资本主义的美国截然不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同时

4、, 美国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采取孤立敌视的态度, 即对新中国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封锁禁运, 军事上包围威胁, 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选择三: 中间道路剩下的两条道路中, 我们走不 “联苏” 也不 “附美” 的中间道路, 两个大国都不得罪, 行不行? 不行!对新中国 一个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的 “新生婴儿” 而言, 无法扶墙走路, 没有大人牵手, 天生能力欠缺, 后天实力不足。 在冷战格局背景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新中国权衡利弊, 深感我行我素的中间道路行不通, 因为你想两个大国都不得罪, 不惹人家, 人家却会惹你。 即使选择走中间路线,既不可能改变美国对华的霸权主义

5、封锁政策,又不可能换来苏联的倾情援助。选择四: “联苏” 之路这是剩下的最后一条道路 联苏。 这可行不可行? 众所周知, “新生婴儿” 学走路没有不靠大人牵或不扶墙的经历, 于是, 新中国领导人智慧地选择了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是历史的必然, 维护了新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何谓 “一边倒” ? “一边倒” 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 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

6、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材料二:在蒋介石战败逃亡到台湾后,美国又极力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在外交上采取不承认新中国的敌对行动,妄图孤立中国。在经济上进行封锁禁运;在军事以武力相威胁。周承超,朱超南.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工作J.党史纵览.1998(02) 材料三: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在斯大林和乔麦卡锡时代,那种走中间道路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 王保存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455456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

7、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五:早在 1949 年 1 月,米高扬到西柏坡时,刘少奇曾对他坦言:“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帮助对我们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 1948-1960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59材料六:“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材料七: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示意图人民版教材通过活动探究,我们深刻理解了选择“联合苏联”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毛主席将建国初期的外

8、交方针形象的概括为三句话:(一) “另起炉灶” 。这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二) “一边倒” 。这就是:“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三)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这就是: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对于帝国主义同中国建交的问题, “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 ”。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根据以下材料总结三大方针的内容。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节录 )

9、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首先是联合苏联、 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第五十五条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分别予以承认, 或废除, 或修改, 或重订。第五十六条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三大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取得了一些成就。首先表现在与苏联建交。“1949 年底,毛泽东飞到莫斯科,平生第一次去看苏联和斯大林,他不明智地把他最老练的谈判者留在国内。最后他把周恩来召去

10、,周于 1950 年 1 月 20 日到达莫斯科,随机带去一些专家和一套专门为此次访问而买的天蓝色方格法兰绒睡衣。这不久就成了周恩来唯一的一套睡衣,他一直穿它,甚至以后到国外旅行时也带着它,睡衣的颜色褪了并补了补丁,蓝白二色逐渐接近,变成了模糊的灰色,他一直穿它,知道他去世。甚至带去新睡衣的周恩来又用了几乎一个月的时间才迫使不情愿的俄国人达成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以后形成下一个十年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石。 ”周恩来传迪克威尔逊著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于 1949 年 12 月 16 日抵达莫斯科。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进行了会谈,中苏双方讨论了有关重大政治经济问题。1950

11、年1 月 20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参加了双方会谈。虽然会谈中双方存在着矛盾,但会谈于 2 月 14 日比较圆满地结束,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在上述条约和协定上签字的中国方面是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苏联方面是外交部长维辛斯基。两国外长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换文。条约规定为反对侵略和保卫和平,中苏“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

12、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双方并宣布, “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条约还规定:“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与措施。 ”“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还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条约规定了中苏之间进行经济和文化合作的指导原则。除此之外,中国还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