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014928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目录概述 结构 (二)被动句 (三)倒装句 (四)省句 (五)固定结构 名著举例 展开概述 结构 (

2、二)被动句 (三)倒装句 (四)省句 (五)固定结构 名著举例 展开编辑本段概述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 “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 “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

3、“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 “你吃饭了吗?” 。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 (口语)面语言” (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 “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 1918 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4、” 。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 ,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编辑本段结构(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陈胜者,阳城人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斯用兵之

5、效也。 2.采用副词“乃” “即” “则” “皆” “是” “诚” “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编辑本段(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

6、常见类型有: 1.“见” “见于” “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臣诚恐见欺于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 “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予群从所得。 恐为操所先。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编辑本段(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

7、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 (3)借助“之” “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

8、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 “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练习 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何由知吾可也?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

9、非欲陷其罪恶。编辑本段(四)省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 ”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 (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乐(l) ,与人乐(yu)乐(l ) ,孰乐(l)?(王)曰:不若与人。 ”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 4

10、.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 5.省略介词“于” 。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 练习 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编辑本段(五)固定结构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11、)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 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句中的“奈何” ,意思是“怎么办” ,-句中的“若何” 、 “如何” 、 “何如”意为“怎么样” ,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 ,句中的“孰与”是“与比较,哪一个”的意思。一般地说, “奈何” 、 “奈何” 、 “若何” ,可解作“怎么办” 、 “把怎么样” 、 “拿怎么办” 、 “怎么” ,而“若何” 、 “如何” 、 “何如”一般解作“怎样” 、 “怎

12、么样” 、 “怎么”等,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二表反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何之有、何以为、何为、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 例如: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何之有”可译作“有什么” , “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处” ,是反问句。其用法特点是:何+名词+ 之+有。 “何以为” 、 “何为”可译作“做什么”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什么” , “为”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 “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做什么呢” , “何辞为”译为“要告辞做什

13、么呢” 。 “不亦乎”译作“不是吗” 。 “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快乐吗” 。 三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 见的有:得无乎(耶) 、无乃乎。 例如: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 1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 ) “得无乎(耶) ”、 “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 ,都表示推测、估计。“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 ,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 ,“无乃不可乎”译为“恐怕不可以吧” ,只是例 11、13 的末句除了表测度外,还带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四、表感叹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释

14、为“多么” 。何之,解释为“怎么这样啊” 。 例如: 14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 15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 16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 五表判断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是之谓、此之谓。 例如: 17 是之谓政令行。 (荀子王霸 ) 18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 ”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 ) 17 句中的“是之谓”可译作“这就叫做” ,18 句中的“此之谓”只能译作“就是说这个” 。这两句均为判断句,不过这里的“是”或“此”在古汉语中却是前置的宾语。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

15、、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编辑本段名著举例古诗类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古文类千家诗 诗经 孝经 易经 论语 礼记 尚书 春秋 战国策 老子庄子 韩非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鬼谷子 大学中庸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吕氏春秋 楚辞 忍经 金刚经 资治通鉴 菜根谭 围炉夜话 小窗幽记 格言联璧 百家姓 幼学琼林 声律启蒙六韬三略 百战奇略 龙文鞭影 呻吟语 幽梦影 传习录 智囊 曾国藩家书 世说新语 对联 闲情偶寄 梦溪笔谈 随园诗话 文心雕龙 笑林广记历史类史记 三国志 汉书 后汉书 其中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对古文的研究很有帮助。 对联和格言联璧则更像是古文语法。 另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杨氏之子 ,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伯牙绝弦和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的学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