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3973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述中和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发表)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述中河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部分改革措施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前,我耳闻我国农村小学,特别是山区村小音乐教育普遍落后,但是具体落后到什么程度知之甚少。在中河小学,经过近三个月的音乐教学实践工作后,斗胆在此简单述说中河小学音乐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个人的部分教学改革措施,仅供参考。其中,仍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经过简单总结,中河小学学生音乐素质基本如下:一、音乐基础理论欠缺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关于音乐类的基础理论知识几乎为零。简单举例:七个基本乐音 95%以上学生不能完整认识并正确演唱,或者将它们本末倒置、张冠李戴。七个基本(乐音):1

2、2 3 4 5 6 7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音名) C D E F G A B 还有,在歌曲的实际演唱中,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按歌曲要求打节拍、找准旋律音高的学生比比皆是,更不用提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与表现了。个人认为,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它们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自我或者相互学习、合作、创作。我们要相信“唯有源头活水,才有问渠清如许” 。二、非标准普通话现象较普遍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各年级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对普通话的概念比较模糊,地方普通话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歌曲美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歌曲咬字、吐字、归韵等方面:例:四年级花的旋律单元

3、中茉莉花这一课。好:h-ao-hao 丫:y-a-ya香:x-i-ang-xiang 家:j-i-a-jia花:h-u-a-hua这些字,在演唱的时候,假如咬字、吐字后,不归韵或者只咬字、归韵,不吐字,那么,茉莉花的芬芳美丽以及歌曲的优美之情就无法完整、正确地表现了。三、音乐表现力差在音乐表现方面,全校各年级整体表现为:欣赏完一首歌曲后,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不会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正确演唱,基本是面无表情。甚至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听到的内容简单完整表述。例:大家熟悉的儿童歌曲卖报歌 。这首歌曲是云南玉溪音乐家聂耳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

4、曲,四二拍,由简单的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五声宫调式。歌曲的报童原型是旧社会上海吕班路(现在的上海重庆南路)上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小姑娘。整首歌曲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歌曲共有三段歌词,每段歌词的演唱情绪及音乐情感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多次讲解、欣赏,以及适当的要求,学生还是无法把握歌曲的每段的基本情绪,特别是“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这两句的演唱情绪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感,由痛苦向光明转换的迅速学生无法做到。但是,可喜的是,在二年级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把握要求,对音乐的情

5、感把握、表现等方面的潜能有所展现。四、倾听、集体合作的意识、音高概念欠缺 此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个班级完整演唱一首歌曲时,学生不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对于老师的指挥视若罔闻,指挥对于他们是一个全新的、美丽的摆设,此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歌唱时合作的意识、习惯没有养成。具体表现就是自管门前歌声使命地往后唱,一个班级唱出了多种音高调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走调” ,或者说“左嗓子” ) 、唱出了多个“声部” ,有时候一首歌曲在他们的“演绎”下简直成了多少个“声部” “轮唱”或者说“混声合唱”吧,我也开始迷惑了。我们的学生在音乐基础素质方面出现了如此多而且严重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的我,现在不是去考虑是什么原因

6、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如何缩小他们与城市同龄“朋友”的差距。鉴于对目前所存在现象的思考,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方法来尝试改变:首先,加强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乐理基础知识是学生提高音乐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俗语“万丈高楼平地起” ,请问“没有合适的平地,何来万丈高楼呢”?我在教授乐理知识的时候,不是一味的照搬概念,讲理论,弄得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枯燥无味,把生动活泼的课,心情愉快的课,变成让学生讨厌,甚至是一种负担的课,不但没有真正达到音乐教学的实质,反而事半功倍。所以,我在教学中想方设

7、法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如在学习节奏四分音符( )与八分音符( )的区别时,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坐板凳这样的形式。一个人坐一张板凳(一拍)与两个人坐一张板凳(各半拍)的舒服感是不一样的,就产生了多与少(时值)的问题,学生也就自然理解了这样的概念,在一片笑声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正确的打节拍区分演唱四、八分节奏音符。我们知道:音乐离开了节奏,就象抽了骨头的皮肉,完全丧失了思想和风格特征,节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环节。节奏教学并不难,有规律的节奏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如上,我多次尝试利用农村学生从小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优势,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节奏。从熟悉的生活中找到的声音,经提炼便

8、成为有规律的节奏,这样学生极有兴趣,又在头脑中形成了很清晰的节奏概念。同时,再对一些曲子采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就能很快准确、流畅的把握节奏。也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将节奏上升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又如学习终止线时,我借鉴顺口溜:姐妹两人一样高,一个瘦来一个胖,瘦的在前胖在后,姐俩并排在最后,曲终歌尽并结束。这样的顺口溜,短小精悍,学生爱读爱记,并能知其形明其意,何乐而不为呢?第二、加强学生歌曲演唱时的音准训练音准对于歌唱来说,就是骨头外的皮肉,味道如何?一品便知。所以,根据我校各班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听唱学习法,不是急

9、于在一学期内教会学生唱多少歌曲,而是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正确的声音,学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将错误改正。例如: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模唱音阶,多给学生听他们喜欢的儿童歌曲,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声音唱歌,用虚心学习的态度倾听,多听老师的范唱、录音带的范唱等方式、方法。教唱歌曲时,要求学生多跟范唱在心里默唱、一个音一个音地给学生“抠” ,最终,能够完整、正确地跟乐器演唱。个人认为:只有每个人都掌握了正确地学习歌曲的方法,才有可能实施后续的合作、创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第三、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

10、,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束人的言行;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第四、让兴趣的老师不走在

11、三个多月的工作与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不缺少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他们对音乐课堂的无限期待的眼神,对歌唱的渴望,对音乐知识的渴求,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所以我常思考,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维持下去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一)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老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模仿,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是如此;作为音乐学科教学更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从每一个眼神、发音、动作,都在模仿老师,老师就是他们的“神” 。所以,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认清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课堂仪态、歌曲表现、问答形式设计、自己的课堂流程设

12、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多设计课堂的精彩语汇,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放低姿态,弯下腰与学生对话、交流,不吝啬每一个微笑,不吝啬每一次可能表扬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所谓的学困生、差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发现缺点,立刻提出,但是不批评,而是告诉他应该如何做才是优秀的、合格的小学生,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在他们错误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二)开设音乐兴趣小组在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可以适当发展特长生了。我从中、高段各班挑选了部分音乐特长生,参加了我组织的竖笛兴趣小组,利用他们来带动全班乃至全校的音乐氛围。在经过一段

13、时间艰苦的练习后,已经初见成效,有一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按要求演奏如雪绒花 、 粉刷匠等简单乐曲。这些“成果”立即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嫉妒” ,随即调动了各班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及学习愿望。(三)在歌唱教学中加入舞蹈编排歌与舞是音乐的姐妹,在歌唱教学中,我抓住小学生爱动、爱表现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引导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舞蹈,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演力。如在自选教唱二年级歌曲嘀哩嘀哩时,在学生大部分会唱歌曲后,我将学生进行比较适当、合理的分组,引导他们根据歌词进行创编。在室外场地的排练中,我发现学生之间多了商量、多了理解,也擦出了集体合作的火花;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

14、了,不会唱的会唱了,害羞的、不敢笑的也笑了,不好意思跳的也动起来了。最后,再进行全班的歌表演,此时,学生们都沉浸在自编自演自赏的乐趣中,课后,学生仍然回味无穷,甚至会有其他班级的学生问我:“老师,我们班什么时候也这样上课啊?”第五、通过欣赏,加强对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训练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比如:三年级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欣赏课小背篓 ,这首歌曲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我”童年时期幸福、快乐的生活,将“我”坐

15、在小背篓里“晃悠悠” 、跑出背篓“洗小手”与妈妈嬉戏的可爱形象等情景如画般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此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乡的热爱、对母亲的思念。在欣赏教学时,我充分综合运用现代资源、背景图片、文字描述、宋祖英悉尼音乐会实况等媒体教学,并要求学生尝试用五彩的画笔简单绘出歌曲中童年美好的记忆部分(深山、小桥、流水、阁楼) ,从多方面充实学生对歌曲的音乐感受。并学习小背篓舞蹈,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舞姿中抒发自己对童年的回忆。通过多种方法教学,学生情感完全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表达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个人认为,在音乐教学中,

16、要想让学生主动发现美、表现美。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美”与“不美” ,假如学生连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不能正确表达,听了一首歌曲后,不能领会歌曲的意思、意境,甚至是“面不改色” ,那我们的工作等于“白劳” 。所以,我尝试了在课堂中使用镜子的辅助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自我评价是否符合歌曲情绪,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由此,学生不自然地懂得了表现美的一种方法。当然,这是一种长期的练习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以上,仅是个人对我校目前音乐学科教育存在问题的一点想法与暂时可实施的做法,简单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以期提高我们的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