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必修三第4课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3717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必修三第4课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必修三第4课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必修三第4课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必修三第4课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必修三第4课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 姓名 班级 第 4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预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思想主张2.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与进步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自主学习:完成课课通的知识体系填空。【教学案】预习检测(基础题):1李贽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这一思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体现了其反封建的思想 C是主权在民思想的体现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

2、蝶相随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男女平等 议会至上 工商皆本 实行众治A B C D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归纳?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中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思想A B C D7下列是唯物思想家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重点探究:明朝后期以及明清之际,由于政治上, 十分尖锐,

3、经济上,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文化上, 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李贽批判了 的权威以及正统儒家伦理道德,强调 的发展。黄宗羲抨击了 ,顾炎武倡导 ,王夫之主张 主义。典例精研(提高题):1(2011 年高考北京文综 15 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2008 年高考宁夏文综 27 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3(2011 年海南高考 7 题)明末

4、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2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4(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 7 题)“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当堂巩固(基础题):1. 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他主要反对A封建君主的文化高压政策 B封建统治者的闭关政策C理学 D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2.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5、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3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4.顾炎武的“亡国”不同于“亡天下”的思想A、其实质是“精忠报国” B、具有明显的反封建专制色彩C、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 D、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现【巩固性学案】 (提高题)1 (2011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26 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6、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

7、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 分)(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 分)(3)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 分)3第 4 课参考答案CDCCBAD DABD CCBB C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宋明理学只是对之前儒学的加工和改造。(3)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