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八上其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013588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常识(八上其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常识(八上其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常识(八上其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学常识(八上其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学常识(八上其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常识(八上其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常识(八上其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文学常识填空(1) 芦花荡体裁是(小说)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 ,他是“荷花淀”代表作家,其另一短篇小说代表作是(荷花淀 ) 。(2)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 ,写于 1925 年,叙事线索是(父亲的背影) 。作者是(朱自清)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他是一位(散文家) 、 (诗人) 、(学者) ,散文名作有荷塘月色 、 春 、 匆匆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3)鲁迅,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 。他作品主要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 ) 、 (彷徨 )和(故事新编 ) 。以及回忆性散

2、文集(朝花夕拾 )等。我们曾学过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 、阿长与山海经 都选自这部散文集。(4) 老王的作者(杨绛) ,作家,翻译家,她的丈夫是钱钟书,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围城 ) 。(5)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 ,他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 、 (悲惨世界 ) 、 九三年等。(6) 信客一文的作者是(余秋雨) ,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著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 , 山居笔记等。(7)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 , (导语) , (主体) , (背景) , (结语) 。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

3、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8)填写下面表格并识记课文 出处 作者 字、号 朝代 名句桃花源记 陶渊明集 陶渊明 元亮 东晋陋室铭 全唐文 刘禹锡 梦得 唐代爱莲说 周元公集 周敦颐 茂叔 北宋核舟记 虞初新志 魏学洢 子敬 明末大道路之行也礼记礼运春秋石壕吏 杜诗详注 杜甫 子美 唐5 诗文名句默写。(1) 望岳中描写泰山雄奇秀丽景色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 春望通过借物抒发诗人忧国思家感情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4、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全诗最出彩的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花感叹世态而落泪,鸟痛恨离别而惊飞,实则是他自己感时恨别。这样写,作者忧国思家之情含蓄却更见深沉。 春望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拟人手法借物抒情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石壕吏表现老妇人含悲度日的句子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官吏的残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可以引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或者也可以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

5、众山小。 ) 。 (5)同是抒写思乡之情, 黄鹤楼中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而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则用(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 (6)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6、名著阅读(1) 、 朝花夕拾 原名( 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一篇文章的(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6、,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写天 1936 年,是“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代表作。 (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3)(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是一个坚强,上进,努力奋斗的一个革命民主战士形象。)2010 年语文八上文言文权威复习之杜甫诗三首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诗歌层次分析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 字写的。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 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

7、何?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所见 这两句是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所见。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 细望所见,细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 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二诗歌内容分析此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青年时代蓬勃的朝气,蕴藏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三、作

8、者: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诗史” 。四、写作方法观察角度适当,写景层次分明。五、中心思想:(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六、理解性默写1、 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

9、立的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2、诗中写诗人近观泰山的句子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将大自然写得充满感情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中虚实结合写出泰山秀美高大的句子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写凝望泰山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为之荡漾的诗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孔子有句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 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 岳中能表现诗

10、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千古名句(即抒发自己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壮志豪情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唐代诗人绰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

11、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奇瑰丽,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豪刘禹锡的诗清新明快,雄奇豪放,故白居易赐他“诗豪” 的美誉。诗骨陈子昂的诗词意激昂,刚健质朴,洗尽铅华,大有“汉魏风骨” ,被誉为“诗骨”。诗杰王勃的诗流丽婉畅,宏放深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七、诗歌内容理解性问题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割”字好在何处?(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 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答:一个“ 割” 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 “会当凌绝顶

12、,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包含什么样的哲理?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用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杜甫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作为的人所不能缺少的。4、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 “望” 的意思,但“

13、望”的角度不同,试作具体分析。答:1、 首联写出了远望中所见泰山的高大形象。2、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 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3、 颈联写凝(细)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4、 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理解赏析诗歌的意境美。(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

14、 ,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6、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岱宗夫如何 ”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B 、 “造化钟神秀” 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C

15、、 “齐鲁青未了” 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D、 “会当凌绝顶 ”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 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诗歌层次分析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反映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二诗歌内容分析(体裁:五律。主题:这首诗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写春望所见: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春望所感,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 一语承上,以“恨别 ”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