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3179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测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1、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 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 7 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660 件,共 3391 件事。平均每天要处理 208 件奏章、424 件事。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息” ,也无法把事情全部处理好。导致朱元璋这么忙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朝废除了中书省,由皇帝直接控制内阁B明朝统一不久,国家大事繁多C. 明朝增设军机处,皇帝要统揽军政大事 D. 明朝废除行省,皇帝要直接管理地方2、乾隆帝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业、瓷器、丝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

2、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这反映出清王朝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 清王朝完全禁止与西方交易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根本基础 闭关政策严重阻碍自然经济发展A. B. C. D. 3、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璧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 。此诗评价的是A.几何原本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4、中国古代选官的标准顺序经历了很多变化,正确的变化顺序是注重军功注重门第注重血统 注重文才A. B. C. D.5、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最早是唐朝时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的,清朝重新大修。 布达拉在佛教的梵语中就是圣地的意思。 ”从上文能获取的完整信息是 藏族

3、在唐朝时被称为吐蕃 唐朝和吐蕃有着和亲的良好关系 佛教文化在中国有历史传承 藏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A. B. C D.6、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 宋代文人刘迎这首诗的最大史学价值在于A印证了榷场互市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繁荣的作用B反映了榷场的出于通过边境贸易挟制对方的意图C证实了政治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D体现经济交往具有促进边境的和平与安定的功能7、清代赵翼有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你认为它涉及的是哪一历史人物?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8、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

4、项是A B C D9、 “四月天山路,今朝潮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康熙潮海 ,1696 年。该诗句记述的是与哪一势力之间的斗争A.“三藩”势力 B.台湾郑氏政权 C.准噶尔部 D.沙俄侵略者10、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 ,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A秦朝 B两汉C魏晋南北朝 D唐宋11、 “太 祖 母 陈 氏 , 方 娠 , 梦 神 授 药 一 丸 , 置 掌 中 有 光 , 吞 之 , 寤 , 口 余 香 气 。 及产 , 红 光 满

5、室 。 自 是 夜 数 有 光 起 , 邻 里 望 见 , 惊 以 为 火 , 辄 奔 救 , 至 则 无 有 。 ”对明史此段史料价值的评述较恰当的是A. 客观真实,完全可信 B. 正史之言,真实可信C. 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D. 神异之说,不足为信12、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须涉及众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A. 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工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3、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

6、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提高达赖班禅的地位14、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1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西夏 辽北宋西夏 金北宋辽 金南宋西夏 金

7、南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6、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A创设科举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 D鼓励海外贸易17、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他讽刺的应是A宋朝的榷场贸易 B元朝的对外贸易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清朝的民间贸易18、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

8、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19、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信息是A康熙平定准噶尔分裂叛乱势力 B俄国割占西北方大片领土C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反叛失败 D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20、 “看中国五千年,请到西安来” 。翻开史页,以下叙述哪个与史实不符?A.西汉盛唐都在这里建立都城B.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长安城的盛况C.这里曾是当年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站与东西方交通的枢纽D. 这里出土的秦兵马俑举世闻名,号称世界第八奇迹21、 “然而,阵阵铁蹄踏碎了宋朝君臣苟且求存的美梦,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大帝国。

9、”该评论中的“统一大帝国”是 A元朝 B金朝 C清朝 D 西夏22、在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如下现象,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首辅“票拟” “三衙”统军 刺史监州A. B. C. D.23、史载一位帝王曾对其臣下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戎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说这话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成祖24、导致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景象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的光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外族入侵25、 “自秦始

10、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说这句话的应是A汉武帝 B明太祖 C宋太祖 D唐太宗26、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视和控制 B.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C.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D.中央对边疆地区治理渐趋严密27、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宋太祖为此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范 B.扩大财源,增加政府收入C.以文制武,内

11、重外轻 D.富国强兵,增强军事力量28、 “平三藩、收台湾、设立南书房、亲征噶尔丹” 。还可加上 A. 两攻雅克萨 B.金瓶掣签制 C. 创设军机处 D.创立八旗制29、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实现统一 B.鲜卑统一全中国C.阶级矛盾激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30、元朝管理图中 E 处事务的机构是A. 理藩院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巡检司31、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A战乱 B瘟疫 C灾荒 D移民32、隆中山高 306 米,山下矗立着一座四柱三楼青石牌坊,雄伟壮观,造型优美。牌坊正面横额上镌刻着“古隆中”三个遒

12、劲的大字。两边的柱上是两句格言:“淡泊明志” 、 “宁静致远” 。中间两柱上,刻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齐老臣心” 。诗中的两朝是指:A.曹操、曹丕 B.刘备、刘禅 C.孙坚、孙权 D.司马懿、司马炎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宋、齐、梁、陈在南京(建康)建都外,在此建都的还有前秦 北魏 吴 东晋A. B. C. D.34、北魏是我国北方哪一个民族建立的王朝A.匈奴 B.鲜卑 C.羯 D. 羌35、人们对武则天的统治,褒贬不一,我们基本肯定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36、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的情况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3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应排列为陈桥兵变 澶渊之盟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 B. C. D.38、火药用于军事开始于A.隋朝 B.唐朝初年 C.盛唐时期 D.唐朝末年39、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时期农业经济发达的情况?A.北宋 B.南宋 C.五代 D.元朝40、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 ” “靖康耻”是指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