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3104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鲧禹治水Office97-2003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鲧禹治水一、课文简介:上古时代,中国闹洪灾,天神鲧同情人们的遭遇,盗天帝的息壤治水,却落了个身死而事未成的遗憾。大禹继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类伟大的力量,历经十三年苦战,最终制服了洪水,成为万民敬仰的君王。选自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二、教学目标:1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2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3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4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鲧禹父子是如何治水的,感受他们为民造福,征服自然的精神。【教学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神话故事提示的意义。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百花园一 了解神话单元导读 了解阅读课文要求二、初读课文:1 、学生默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 、讲故事理清大结构-说清小细节大结构:假设:巨人夸父追赶太阳-口渴喝水- 杖化桃林(1)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共分三个部分。(2) 第一部分(第 1 自

3、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祈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3) 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写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帮助人们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杀死了鲧。(4) 第三部分(第 510 自然段)写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却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制服。(2)你记住哪个小细节? (3)按照 1234 的顺序,每人讲一部分,注意说清小细节,一名同学讲,三名同学听

4、,同学讲完再补充。3 评故事生:同学们,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你们有什么建议吗?点评:可以对哪一个同学进行点评?是否讲清小细节?生:对同学们的点评给出自己的反应。可以表示感谢,可以反对,也可以表示认可。三 了解神话作为神话故事这种文学体裁,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着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教学时,要启发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复述;二、赏析人物形象: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5、,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a、理解“哀求” 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哀求:哀告请求。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b、理解:“毫不理会” ,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

6、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2)鲧治水的方法。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学生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3)鲧治水的结果。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4 自然段的内容)(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7、,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善良、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育)对比一:天帝:毫不理会、大发雷霆、杀、夺-冷漠无情鲧:探听、请、偷-善良,富有同情心,为民而舍身三、课堂小结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

8、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5、教师描述导入: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复习旧课,导入学文,兼顾了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

9、,理清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并为讲述故事作好铺垫)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7 和第 10 自然段)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活感受。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

10、阅读理解与感受。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入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1)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理解“走遍”“山南海北” ,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准备充分,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理解“摸清” 体会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治理的办法。理解“引洪水入大海” ,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2) “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

11、道。 ”理解“亲自” 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理解“成千上万” ,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相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理洪水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理解“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3)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

12、,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 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部入”,体会大禹为开凿龙门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体会作者选取经典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4)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通过方位词体现跨越的区域之广,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理解“十三年

13、” ,时间词体现治洪工程经历时间之长,来表现治理洪水的艰难,理解“苦战” ,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理解“终于” ,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之不易,是大禹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付出多少血汗才实现的,体现大禹和人们的坚忍不拔精神。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入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自读感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大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4、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3、鲧禹共同的精神:为民造福、无私奉献。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回归整体,前后文对比理解,通过再次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及采用的不同方法,深入感悟两者共同的精神品质。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登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御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板书设计1 鲧禹治水偷出天帝宝物 引洪水入大海息壤生长赶退洪水 疏通河道治服洪水被发现 惨遭陷害 受敬仰 推举为王(善良正义 为民造福 无私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