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晋升制度》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60127860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的晋升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良好的晋升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良好的晋升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良好的晋升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良好的晋升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好的晋升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的晋升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理想的晋升制度想留住人才,又要兼顾薪资支出的控制, 且晋升时有所依据,这种理想的晋升制度应 包含如下。5.1将资格与所担任的职务分开管理全公司职等的设定,系依据全公司所有的工作层次,经过分析之后决定。例如在研发 体系,分别设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经理。这五个职等在 其职务说明书中,例如机械技术员与机械助理工程师,应该可以分别说明清楚的。如果 他们的工作无法在工作职掌说明清楚,这表示机械技术员与机械助理工程师,这两个职务的设计有问题。通常一个公司都会职等的设计,因此所有的职务应该都可以纳入职等的管理,而员工的资格与职务分开管理,指的是将员工的资格(或是职等、职位)与所担

2、任的职务分开管理,这样对晋升混乱的情形,才能有效的管理。例如公司规定,专科毕业者,从技 术员任用,这里指的是资格为技术员,但有时专科学历的人,常被派去担任助理工 程师的工作,如果公司的薪资是以所担任的职务为主,那员工对薪资应该不会有其它意 见。如果不是,那职位技术员的员工,却担任着助理工程师工作,而另一位大 学毕业,也担任着助理工程师工作,那么这一位专科毕业的员工, 肯定会提出异议, 因为同工不同酬。同样的工作,却有着不同的职位,甚至薪资也不一样,这些情形,若没有一套合理解释系统,将使员工不能接受,最后甚至离开公司,这样环境怎能够吸收到好的人才呢?将资格与职务分开管理的意思,主要是将资格(晋升

3、)的认定与职务的派任,这两种不同的需求区别开来,使得晋升的认定所需考虑的因素,锁定在能力的认定,不受所派任 的职务异动的影响。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提升,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而职务的调整,有 可能因为人手短缺的情况下,而随时调整。例如,前面提到的例子,原来机械设计助理 工程师有二人,在执行日常业务,因其中有一人离职,就将一位机械设计技术员,调去 填补这一位助理工程师的工作空缺。这种调整,到底是要视为平行调整或是晋升呢 ?如果是平行调整,但是工作内容已明 显改变了啊,工作层次也不一样,这要怎么解释呢?如果员工要求调高薪资,又要如何处理呢?如果部调整薪资,员工可能因为在工作压力加重,薪资却没有相对增加之

4、下, 而萌生去意。如果要调高薪资,该员工却还没有晋升,怎么增加呢?标准在哪里?如果将职等调高为助理工程师,且该员工的实力与水平, 说不定还没达到助理工程师 的程度,这样不是变成因占缺而晋升吗 ?对其它人公平吗?这些问题,实在困扰着大多 数的企业,规模越大的企业,此类问题若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架构,主管不断花时间在 处理这类的问题,对公司来讲,实在是浪费时间与降低生产力。将两者分开之后,配合薪资制度在这方面的处理,职务加给归到职务异动的情形,晋升归晋升制度处理,此时晋升制度的环境即可单纯化,不会因为职务的异动而产生判断 的干扰。在派任主管职务时,即给予代理 XX的称呼,例如代理课长。这样也不会产

5、生职称判断的困扰。例如品管课长为五职等,当一位四职等的人派任该职务时,因资格 未符合,故应以代理品管课长 来称呼,当这位员工资格晋升至五职等时,即可真除,正式派任。5.2针对各职等晋升的条件订定具体的审查标准所谓具体的审查标准,主要是让员工非常清楚什么情况可获得晋升, 在晋升基准公平 公开的情况下,员工才能具体掌握努力的方向。什么是具体的审查标准呢?因公司的需求情形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大体上有以下的几同情形。5.2.1完全以业绩为主完全以考绩为晋升的依据, 表现好就是最具体的贡献, 其它都是可以日后再补足, 只 要有发展潜力且绩效又好,员工就可以获得晋升,或是连续几年考绩达到规定,就可以 晋升

6、,而要晋升越高的职等,考绩的要求越严格。5.2.2考绩+其它能力考绩好,不代表往上一等的能力已经具备。为了克服这个盲点,有的公司再加上其它能力的审查,有的还规定要上过哪些课及几个小时的课程,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取得进一 等的员工,具备一定水平的能力。透过职等晋升的人,是公司要掌握的人力资源,如果 晋升的过程,未能掌握应具备的能力,将来这些获得晋升的人,在派任工作上,因无法 表现应有的工作水平,就会变成公司的困扰。例如,某一位营业助理,因表现优异,而被晋升至营销专员。但是关于营销专员应具备的能力,例如营销理论、定价策略、成本概念、企划能力等等,有些尚未具备一定的 程度,这时其晋升的意义,就值得探讨。

7、订定晋升的审查条件,又有笼统与详细的分别。要如何取舍,得视企业的规模、职务 种类划分的情形,及审查时有无人力及适当的委员。如果订得很详细却无人力执行,则 制度将沦为空谈,还会让员工失去信心。若是公司有人力执行,确订得过于简单,使得 对员工能力的判断,变成形式,则晋升制度将无法发挥拔擢人才的功能。5.2.3能力审查分类5.2.3.1不分职种所谓不分职种,指的是不分技术、事务或是营销、制造、管理等等,只是依公司所规 定的职等,订定一些审查的基准,称之为审查基准书,在员工资料被送至人评会的 审查委员会委员时,委员即是根据审查基准书,对该员工进行审查评分,最后由各评审 委员的分数会总后,即可判定是否可

8、以晋升。这些审查基准书,对委员有一定的帮助, 但毕竟委员也是人,所以在评审面谈时,可能也会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可能给予的分 数会偏低,遇到喜欢的人,则可能会给予偏高的分数。这时评审委员的客观性就很重要 了。如果委员会采用的是公开的讨论方式 (通常越晋升越高阶的人,最好是采公开的方式),则主任审查委员(通常是总经理担任),最好能对给予高分或低分的委员,提出质疑,并请其说明原因。因为,经营管理干有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识人能力。而此项 能力在审查委员会运作时,是最好的训练机会。透过彼此对员工能力判断的讨论,不但 可以增加共识,也提升一些委员的识人能力。如果委员会的成员无法彼此坦承,又怕彼此得罪时,

9、那么最好改采无记名投票, 这样在决定某一人员是否可以晋升时,就不会因为公开的情况,而无法做出公正的决定。但 是,其审查分数相关数据,仍然需要缴回人事单位,如果人事单位认为某一位委员在审 查时有不客观的情形, 也可以请主任委员私下向其探寻原委,以避免该委员影响整个制 度运作的客观性,甚至以后不在续聘该委员,担任审查工作。5.2.3.2依不同体系订定晋升审查基准因为不同体系及职务,有不同能力项目,因此,依照事务体系、制造体系、研发体系, 或是制造、生产管理、销售、人事总务、经营企划、研发、财务会计等几大类,依各个 职等订定不同的审查基准。这样分类,是因为不同领域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项目, 共享同

10、一张审查基准书,实在有些模糊,对于审查委员而言,用同一张审查基准 书,实在不容易去思考员工到底具备了哪些能力。但是,如果针对不同职种体系订定能力条件,情况就不一样。以人事总务类为例,订定一职等晋升二职等,能力审查项目为提案改善能力、劳基法相关规定,二职等晋升三 职等的能力项目为人事规定、教育训练知识、QCC知识,三职等晋升四职等的能力项目为成本知识、总务管理知识等等,依此类推。从以上的例子可知,依不同职种体系订出晋升条件,对于该职种体系应具备何种能 力,就可以更清楚地表示出来,不仅委员在判断上更容易找出重点,在教育训练上也可 依据这些条件事先加以安排课程。如果一些能力项目是可以笔试、口试或是提

11、出论文, 则可以将这些能力的审查做得更为客观、公正与深入。5.2.3.3依不同职务订定职务能力表这是最完整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是,每个职务都有清楚职务执掌表,才能在这基 础上延伸出职务能力项目。所谓有清楚的职务执掌表,指的是每个部门已有部门执 掌表来表示出自已负责的核心业务,并将这些业务分派给部门中各个不同的职务。例如专员,就有人事、总务、教育训练、财务、营销、采购等等不同职务别的专员, 这些不同职务的工作职掌是不同的。又例如工程师,也有机械设计、电子设计、电机设计、品管等等不同的工程师,只有将这些不同职务的工作职掌明确订定出来之后,才能 根据这些工作职掌订出这些执掌需要的能力项目。这种依不同职

12、务订出的晋升条件,员工面对晋升时,就能事先知道要晋升到什么职务需要什么条件,审查委员会在审查员工是否能晋升时,即可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如果能 将这些能力项目订定得清楚, 则为了落实专业分工,审查委员会大多会再聘请工内部专 业人员,组成能力审查小组,委任这些专业人员进行能力审查或检定。此时,拔擢人才 的方式,由委员会少数人员主导,变成扩及到公司内大多数的专业人员,这对公司内大 多数专业人员的养成,可以产生非常正面的助力,这是因为这些专业能力的审查人员, 教育训练时,也需要他们担任内部讲师。5.3由员工自行提出晋升申告 -即自我申告制每逢办理员工晋升时,最头痛的莫过于如何取舍员工的晋升案,而当人事案

13、送至人事单位或决策单位时,又怕升了这个但漏掉那个。这种传统的模式除了不经济之外,对员 工也不好。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晋升的发动权应该属谁会比较合理?是员工本人、单位主管或是人事单位?员工职等晋升,代表着一种企图心,表示因能力提升而可以担 任较高一等的职务,或是晋升表示一种奖赏 ?如果事前者,那么很清楚地,晋升是给绩 效好且有企图心的想担任更高一等工作的人,所以应该将主动权还给员工本人,而公司主要是制定完整的游戏规则,这就是员工自我申告的主要精神。所谓自我申告,想晋升的员工,除了已经符合初步晋升规定外, 例如规定考绩一定成 绩以上的人,另外由员工自行填写员工晋升自我申告书,再规定的时间内,向人

14、力 资源单位申报后,由人力资源单位统一办理审查。没有提出的员工,则被视为放弃。将 主动权还给员工之后,员工在提出自我申告书之前,比较会去思考自己到底位什么想晋 升。而自我申告书再送给人资单位之前,须经主管会签,重点不在于在主管核准,而是 让主管与员工有一个事前沟通的机会, 让主管了解部属的心态、企图心及前程规划等等。 主管也可藉此机会辅导或是教导部属一些正确的观念。这与一般晋升制度在晋升一个重要的职务之前,会先询问当事人的意愿及其对未来要接任的职务是否有企图心,想事先 了解员工的想法,是一样的。要让自我申告制度成功,须事先将考绩与晋升制度的关系、职等分类的方式、晋 升后薪资的变化等等,作一明确

15、的规定并充分教育员工,让员工了解整个游戏规则,之 后员工即可发挥主动参与的精神。员工提出的自我晋升申告书经由人资单位初步审 查后,最后会送达晋升审查委员会,在委员会公平公开的处理原则下,获得晋升的 名单,经总经理核准后,由人资单位公布。自我申告制度的另一个好处是,主管管考绩,晋升由委员会负责,员工不必担心 主管不提名他,只要员工的绩效符合自我申告的标准,员工即有主动权,这样主管即可 将重心放在部属绩效的基准设定与查核。至于有多少名额可以晋升,谁可不可以晋升通 通交给委员会去伤脑筋。5.4不论景气与公司获利如何,晋升作业决不停办如果将员工晋升定位为员工能力的提升而可以担任更高一等的工作,那么公司每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能力提升的人员,而这与公司景气或不景气是没相关。另外从人力资 源角度来看,这些能力提高的员工,才是公司想要掌握的人员。当一个考绩与能力都符合公司规定的员工,却因为公司顾虑景气不好, 而中断晋升作业,员工将因此对公司产生不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作热情将被打击,甚至 产生离开公司的念头,有能力的人离开公司,对公司来讲是一大损失。因此,如何规划 一个好的晋升制度,而不会因为晋升制度规定不好,而让一个好的员工因而离开,是规 划晋升制度的人,所要努力的重点。5.5关于晋升的一些迷思有关人员晋升方面,时常会让我们想到没有缺怎么晋升?、如果人一直晋升,却不见公司公司成长,那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