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2417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回忆录的特点。能力目标;理解传主的精神品格及形象,品味文章中个性化细节描述塑造传主的作用。情感目标:感受一个不一样的鲁迅【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掌握回忆录体裁的特点。2、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 做人的思想飞跃。3、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4、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深入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大胆交流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教学难点:鉴赏高度个性化的细节描述以及全文蒙太奇式的片段拼接结构手法。【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异同比较 把握形象一、课前预习1阅读全文,理清写

2、作思路。2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与许广平的经历。3多渠道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名言,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情操,课上交流。4了解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过程导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己亥杂诗 中的名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本文的作者萧红就是在鲁迅先生无私的悉心栽培下,获得了文坛上的巨大成功,时隔三年,这位学生在尊师的灵前奉献了一份永恒的缀满深情的文字花圈!(一)交流切入,有人说,鲁迅冷峻、执著、深刻的特点是扎根于这冰冷的世界,和对这黑暗社会的憎恶。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鲁迅具体作品谈谈。首先让学生们展示自

3、己的预习成果,体会鲁迅的作品或有关他的文章、名言里所折射出的个人人格和信仰。作品/名言 所体现的人物品格或精神阿累一面 对青年的关怀、谦逊、和蔼早 珍惜光阴、勤奋拿来主义 思想睿智、目光犀利、幽默一件小事 善良、自谦、勇于自我解剖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谦虚、无尽的追求、超越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浓郁的爱国之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爱憎分明、无私奉献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执着、坚毅、勇敢(二)整体感知1. 正是因为这战斗者的形象,鲁迅面部刚硬的线条透着的是冷峻。鲁迅在中国人的心里,

4、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圣像,但而今越来越多的人从膜拜的跪垫上站起,走近这尊雕像,去触摸它,这张笑颜中传来了温暖。2结合萧红所写的回忆录,以及所发的材料,请同学们说说“温暖”何处体现?3有同学谈到鲁迅与海婴这种父子之爱让人很亲切、感到温暖。所以“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之外,还有温暖和爱。”永恒的父爱,不灭的亲情。4请结合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谈谈他持有哪些基本观点?对于子女并不用“恩”,只有爱,这是一种天性。在爱的名义下,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5那么,鲁迅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有朋友说鲁迅对孩子太溺爱了,鲁迅就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6

5、这座圣像不在冰冷,因为温暖和爱,我们铭记住这柔和的线条,这样平和而又亲切的笑脸;因为温暖和爱,让深刻与伟大的鲁迅显出了平和的一面。(板书)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生通过自我研讨总结,带着一个整体的认识走入文本,在参照阅读中更能体悟萧红笔下鲁迅的特征。(三)形象分析细读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通过细节和语言,分析文中的鲁迅与你所了解的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在学生的记忆里鲁迅总是一个紧锁眉头、目光深邃的沉思者。而这里的鲁迅却截然不同,爽朗开怀,这也是萧红笔下的鲁迅才有的独特

6、魅力。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夜黑亲自送萧红出门,并指明隔壁 茶字牌的标记。-一个思想犀利的人在生活上却能如此的体贴入微,甚至在着装这么小的问题上也关注女孩子的自尊心。海婴吃鱼丸说不新鲜,众人都怀疑的时候,鲁迅却通过亲自品尝证实了孩子的说法。 海婴睡觉前与病重的父亲道晚安,鲁迅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能很大声地答复他。-当孩子处在成人世界一个容易被忽略和轻视的角落时,鲁迅先生却能以慈父的柔肠用尊重与理解来回应孩子的呼声。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对妻子的尊重、真纯。小结、明确:萧红用女性的

7、细腻直觉融入鲁迅的日常生活,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一位在国人眼中的文学战士卸下了他的严肃与锐气,却以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关怀的师长身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用他丰富的情感世界感染我们,用他宽广仁厚的心胸感动我们,用他严于律己的品质熏陶我们.(四)形象升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主丰富精神世界的探求,汲取人格魅力的养料,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在萧红所塑造的鲁迅形象中,使你触动最深的是哪一处?鲁迅的平和形象与之前的伟人定位相比,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结合鲁迅的品质,你认为当今社会里作为青年人需要什么来充实我们的精神堡垒?第二课时 质疑问难 品味语段1问题质疑将全班分为三个小

8、组,自设问题,自主解答,将主要问题交由全班分享。例如:在回忆录中结尾处,萧红所说的鲁迅在病中不断翻看的那张画片,究竟有何寓意?这副画的名字叫波波诺娃 ,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她是追求自由与爱的化身。波波诺娃 正是鲁迅精神的底蕴所在,也是他终其一生为之不懈追寻的理想。在叙述鲁迅先生踢鬼 这一故事时,文末萧红加了一句评述,这句话是否有言外之意?一个盗墓的假鬼 给不怕鬼的鲁迅一踢,马上原形毕露,情节本身带有极强的启示性-我们需要通过踢一踢来警示某些 鬼 ,让他们懂得如何来做人 !所以萧红意味深长的评述,应是针砭时弊的解剖,同时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作为以纸笔为刀枪的精神战士的由衷敬佩。既然本文题为回忆鲁迅

9、先生为何又要大篇幅的写许广平?许广平的形象融合了中国传统妇女与新时代女性的勤劳、节俭、善良、聪慧、宽容等品质。在整篇文章里,很多地方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夫妻间的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鲁迅病重后,许广平无微不至的照顾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更虔诚的目光,看着她手里选得精精致致的菜盘子,而后脚板触着楼梯上了楼,诸多细节感人至深。因此,毋宁说鲁迅与许广平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更愿称他们为一对志同道合、彼此激励的战友!精神的相互慰藉与理解包容中更能展现鲁迅平和执着的一面。他们二人犹如在沐浴烈火中的凤凰,用坚毅和隐忍完成最后的人生涅槃!这恐怕也是萧红的回忆录的独到之处。2语言品读任选文中最感兴趣

10、的语句,揣摩其用词炼句的妙处。如: 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面,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 纸烟听子蹲在书桌上,盖着盖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那碗热的鸡汤在桌子上自己悠然地冒着热气。 站、停、蹲、悠然 等修饰语,富有灵动感,使得萧红笔下的景物呈现出生命的灵气,受到了主人情绪的感染。既有鲁迅酣眠时的和谐静谧,也有先生病重时的冷寂孤凄。 鲁迅先生没有一些呻吟,似乎全身都没有什么痛楚的地方,差不多一刻也不停地吸烟,而今几乎完全放弃了.两只手空闲地垂着。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作者描写病重的鲁迅都特别强调其表情的平和舒缓,然而两处似乎 以及

11、手的空闲却使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细致文笔中潜藏的沉重。外表的平静下隐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一个人的坚强与善良在此刻看似矛盾的文字冲撞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17 日,一夜未眠。18 日,终日喘着。19 日. 他休息了。 这段文字,是萧红为鲁迅谱写的一阕哀而不伤的安魂曲。她没有着意渲染鲁迅临终前的痛苦挣扎,只用 气喘喘着 两个词一带而过,极力烘托出一种宁谧安详的气氛。文字和句式的参差错落,长短交错,张弛互现,缓急更迭,洋溢着抒情诗般悠缓绵长的曲调。小结:深入阅读总归要在写作目的和文字上多品味推敲,作者看似平静叙述的语言下面,却涌动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要想在文学殿堂里遨游,首先自己要沉淀到文字里去。第三

12、课时 扩展勾联,赏析风格文学作品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虽同是怀念鲁迅先生,在其逝世后却有众多的友人写下了文风各异的回忆性篇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巴金忆鲁迅先生、唐弢琐忆、周晔我的伯父鲁迅,思考与本文在写作风格上各有何千秋?比较阅读,交流讨论:文章 风格赏析 特征巴金忆鲁迅先生语言优美含蓄,多处采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鲁迅先生人格的赞许,以及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在精神上对自己创作的激励。对人物缺乏具体的细致刻画。评价性语言太多。唐弢琐忆通过自己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七件小事来折射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核心。人物形象中心突出。展现人物的生活场景相对较为单调。细节处理上不够细腻。周晔我

13、的伯父鲁迅节选了记忆中伯父鲁迅的几件小事,来刻画其善良、温和、幽默的性格。以及对作者的成长中所产生的人格熏陶。全文多处采用了细节描写,文笔质朴。素材的筛选还有所欠缺,缺乏感染力。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描述细致,散文化的笔调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动人心弦。细节选取独到,刻画人物形象饱满。蒙太奇式的片段拼接淡化繁琐叙述,情感红线贯穿凸现人物品性。写景的烘托更彰显情韵美。情、景一体,自然深沉,情意动人。小结:课文中萧红用了四十五个片断来叙写鲁迅,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完全是情感的宣泄之作,凡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线索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蒙太奇式的细节

14、叙述。因此有人评价此文兼备史 与诗的双重因素,既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又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可以再结合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清代作家袁枚的祭妹文中语段综合赏析,明确这一手法的特点:打破常规的时空界线,紧扣人物最具特点的个性,与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结合,以不同场景中的画面转换为叙述方式,来表现人物内心不可言说的、无法描述的内心活动。教学后记:学生的质疑之处:1、作品中 P30 第 48 段中这一片段有何作用。2、为什么文中 P39 第 69 段写对三者的关注?(引导时建议学生将三者共性找出)3、 P39 生活简朴不戴手套在文中是否闲笔?(与本片段前几段不游公园联系起来,体现生活追求简单,以工作为重) 。4、关于 P38“厨房、客厅、花园、三楼”描写片段在文中是否闲笔?体现鲁迅先生特有身份,即作品作家文人的生活环境:静谧适合思考,不叨扰他人。5、P40“ 闭目养神”片段中就,关于了“吃苹果”似与主题无关?可以将思路扩展整个片段,发现鲁迅先生对朋友真挚与热忱,更多将时间给朋友,忙里偷闲,只有片刻的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