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2267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2003 年的春天,一部反映民间歌舞的作品云南映象上演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歌舞集的内容直接取材于云南民间,的演员都是当地的普通农民,在此之前她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以雀之林一举成名的中国民间舞蹈家杨丽萍,将这些即将消逝的民族民间舞蹈集中到舞台上,再现了神圣祭坛前祖先们对于日月天地狂热的信仰。当牛皮鼓声再次响起时、当翩翩孔雀再度归来时,千年的时间间隔在片刻中消失,肢体的律动营造出了一个虚幻缥缈的梦境,在这个梦里我们穿越时空与神灵对话、与宇宙相亲千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身体几乎没有变化,但是由华夏子孙创造的舞蹈却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迹,中国人用

2、自身充满情感和活力的肢体打破了肉体与精神的界限,也打破了社会生活与个人宣泄的界限。原始社会自由奔放的舞蹈、公元前十世纪寓教于乐的雅乐,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方兴未艾的民间舞蹈,公元七到九世纪兼容并蓄的舞曲,公元十世纪典雅精致的乐舞以及公元十四到十五世纪融入到戏曲表演中的舞蹈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古典舞无比辉煌的历史。中国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文字记载以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曾经发现过许多带有舞蹈图案的文物。其中最为古老的是1973 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出土的带有舞蹈图案的纹彩陶盆。盆壁的舞蹈图案反映了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们已经创造出了附有乐器伴奏、动作相合、连臂踏歌的集体舞蹈。虽然这些静

3、止的文物只能记载一个瞬间的跳跃,但是这些历史的遗迹却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后代的人们不断根据它们去还原和创新中国古代的盛世之舞。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一个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敦煌。距敦煌东南 25 千米的莫高窟以雕塑、建筑、壁画等艺术样式闻名于世,它纪录了中国古代最为鼎盛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敦煌莫高窟已经成为了古老东方文化的一个象征。1979 年甘肃省歌舞团从莫高窟的两千多尊彩塑和 4 万多米壁画中提炼出一套典型化舞姿,再现了勾脚、扭腰、送胯、全身成 S 形三道弯的敦煌舞蹈造型。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 。 丝路花雨开创了中国的“敦煌舞派”体系,它第一次将千年以前壁画上的天国之

4、舞再现于人间,还原了“反弹琵琶”的舞姿,展现了煌煌大唐的盛世气象。22 年后兰州歌舞剧院又推出了丝路花雨的姊妹篇大梦敦煌 ,当如潮般的掌声再次响起时,人们得以在飞旋的舞姿中重温大唐盛梦。翩翩起舞的飞天女神们,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在天空自由飞舞,她们是天国的舞者,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醉人的香气将朵朵云花撒向众生当舞剧走向高潮时,反弹琵琶的飞天女神舞出了盛世敦煌最为优美的舞姿。她既奏乐又跳舞,让动感的音符越过双肩飘向遥远的人间飞天之舞是一个天国的梦,这个梦最能体现中国古代舞蹈处于巅峰状态时的神韵。那时正值中国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的唐代,一切都欣欣向荣,舞蹈也呈现出一种如飞天般向上升腾的状态。这时

5、的舞蹈既不像公元前十世纪的雅乐舞那样依附政治,也不像公元前2 世纪的舞蹈那样与杂技、音乐、歌唱融在一起,它开始从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而自成一体。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的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都很兴盛,人们经常以舞自娱。踏歌是唐代最为盛行的民间歌舞,这种手牵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的舞蹈形式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江上踏歌声”就是对其生动的描绘。在宫廷之中,三百名精通音律的人被挑选出来由唐玄宗亲自培训,这些人被称之为“梨园子弟” 。后来戏曲界沿用了这一称谓,将戏曲演员也称为“梨园子弟” 。宫廷舞蹈是历代皇宫用于祭祀、礼仪、歌颂皇上的功德和宴会上演出的舞蹈。它的阵容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唐代

6、最为著名的宫廷舞蹈当数霓裳羽衣舞 。这个舞曲由凉州节度史杨敬述献给唐玄宗,并经唐玄宗润色加工而成。唐玄宗李隆基打一手漂亮的羯鼓,又深谙音律,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天子,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已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千古传奇,而聪慧善舞的杨贵妃正是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者。后来白居易在他的霓裳羽衣歌中写道:“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白云缥缈,山水虚幻,月光映照着霓裳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像雪花飘舞,矫捷的前行像游龙受惊。舞罢时如彩凤收翼,光彩犹在;乐息处似鹤鸣九天,余音缭绕。这既是飞天的净土天界也是唐人的繁华盛世。人间之爱与天国之爱融为一体,凡人神仙既可相

7、慕,又可相恋,这正是盛极时代中国人用舞蹈所实现的人间理想。如果说煌煌大唐的舞者把天国之舞作为自己的艺术理想,那么它的继承者们则把目光从天上移到了人间。到了公元 960 年以后,城市发展,商业繁荣,市井文化开始兴起。舞蹈从宫廷走向了民间,其中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戏曲中。如戏曲舞蹈中的“舞袖”最初来源于古代的“长袖舞” ,而“双飞燕” “扑虎”等模拟性舞蹈动作则是发展了古代拟兽舞蹈的传统。除此之外,戏曲表演还广泛吸收了传统舞蹈中的扇、袖、刀、枪等各种道具。舞蹈除了在戏曲舞台上进一步发展外,它的另一部分则进入了民间歌舞中。在宋代出现了庞大的民间舞蹈表演队伍,俗称“社火” 。这种表演队伍将音乐、舞蹈、武术

8、和杂技等多种技艺节目综合一起,每逢佳节庆典就以游行队伍的形式进行表演。至今在中国的很多地区还保持着这种习俗。到了公元十四世纪,民间歌舞发展得更为迅速,秧歌、舞狮、腰鼓、傩舞等都成为了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舞蹈样式,人们在这样一种舞蹈形态中释放着心灵的感动,体会着集体狂欢的乐趣。在中国不但汉族的民间歌舞十分兴盛,各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活动也发展迅速。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舞蹈史上绚烂的篇章。由于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民族舞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边陲的山林里,洱海之畔倒映着的是翠绿的竹楼,苍山之巅飞掠而过的是群鸟的身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割舍不断的山林情节,他们把对美好家园的情感融入

9、到舞蹈的韵律中,这其中尤以傣族的象脚鼓舞最为著名。象脚鼓舞是傣族青年男女在节日中最喜爱参与表演的舞蹈之一。因跳舞者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故名象脚鼓舞。关于象脚鼓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勐遮地区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取皮蒙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几年以后,有两位驯象人把鼓改成象脚腿的形状,自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每当节日或赛鼓盛会,小伙子和姑娘们便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的象脚鼓舞“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这首脍炙人口的古歌谣描绘了美丽

10、的草原。这里的人们以天为庐,以地为席,在天地舞台上尽情的歌舞。在他们所创造的众多舞蹈曲目中,以马为主题的乐舞流传得最为广泛。茫茫的草原,马是游牧民族最忠实的伙伴,牧民们通过身体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马独特的情感。这其中最著名舞蹈是蒙古族的“沙吾尔登” 。在蒙语中, “沙吾尔”指马跑动时,马头上下不停地弹动的动作。 “登”则是“托布修尔”琴弹奏出的“登登”乐声。当琴声响起时,乐手们便会踏着欢快的鼓点模拟马的动作,通过手臂、肩部以及上身的动态展现骑手在草原上驰骋的英姿。浑厚之音奏响在无际的蓝天,与群鹰飞翔;劲健之舞跃动于无边的绿野,同万马奔腾。草原之子们用歌舞来表达他们对于故土的无限眷念在青藏高原上,

11、巍峨的冰峰直冲云霄,连绵的山脉横亘南北。这里的人们信仰神灵,世世代代在朝圣路上虔诚的祈祷。独特的宗教文化和高原地貌造就了“一顺边”的高原舞姿。一顺边是指在舞蹈过程中顺手和顺脚一同出一侧的特殊步态,它是在高山缺氧,山路崎岖,往来不便等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后来经过高原民族的艺术升华,这种一顺边的步态开始融入到舞蹈动作中,成为最具高原特点的舞蹈姿势。当喜马拉雅山的冰雪融化时,人们用优美的舞姿抒发着内心的情感,带着无限的希望走向神山、走进圣湖在西北的沙漠绿洲里,座座古堡记录着丝绸之路的昔日繁华,声声驼铃追忆着西域民族的乐舞遗风。这里的舞蹈早在千年以前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原地带,对汉唐舞蹈的发展起到很大

12、的推动作用。现在,人们沿袭了西域乐舞的传统,创造出了许多具有西域风情的舞蹈曲目。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就是典型的代表。 “赛乃姆”一词本是“美女佛”的意思,后来专指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赛乃姆舞蹈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一人独舞、 两人对舞或多人同舞。舞者即兴表演,合上音乐节奏即可。它是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喜庆佳节人们都会情不自禁的跳起赛乃姆。微颤的双肩抖出生命的灵动,多变的姿态舞出古代的遗风,扬眉动目间踏出沙漠古道上一片绿色的希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56 个民族用他们独特的身体语言来展现多彩的民族风情,在几千年的交流中,各民族的舞蹈相互交

13、融、渗透,共同形成了今天多元一体的格局。当时光进入 20 世纪,中国的古典舞体系基本上被戏曲所取代,独立的艺术性舞蹈已是寥寥无几。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西方的舞蹈开始影响中国并加速了中国近现代舞体系的形成。满清末年,在北京颐和园的乐寿堂内,一位御前女官为慈禧太后表演了西方芭蕾舞。她的名字叫裕容龄,是中国的第一位芭蕾演员。裕容龄是晚清外交官的女儿,她幼年随父游历外国,有幸在邓肯门下学舞。继裕容龄之后,在中西舞蹈文化交流史上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戴爱莲。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大厅里陈列着世界上 4 位杰出女舞蹈家的石刻雕像艺术品,其中之一便是戴爱莲。至今,她仍以 80 多岁的高龄奔赴与各国的舞蹈界之中。正

14、是经过这一大批舞蹈艺术家百年不懈的努力,中国舞蹈又开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传统的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如同古树开新花,诞生了妈勒访天边 雀之林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芭蕾舞这朵西方艺术的奇葩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涌现出了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等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之作;张扬个性、活力四射的现代舞则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喜闻乐见,成为了一个正在蓬勃发展舞种。此外,中国的舞蹈教育和舞蹈理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实践和理论齐头并进,舞蹈教育正日趋系统化和规范化。在现代中国,舞蹈已不仅仅是阳春白雪,它也开始融入到普通老百姓们的生活中。在街头巷尾,在田间地头经常能够看见老百姓在欢歌起舞、自娱自乐。随着中国社

15、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现代的中国舞蹈也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中国舞蹈的全面复苏,中国的舞蹈艺术家也开始走出国门,让东方的韵律走向世界。2002 年的春天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由中国青年舞蹈家黄豆豆主演的舞剧秦俑魂赢得了如潮的掌声。雄浑的音乐把人们带到了两千年前的中国秦代,那时候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指挥着千军万马横扫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使到了千年之后,这位皇帝留下的长城和兵马俑也依旧让世人惊叹不已。席卷天下的气魄在今天异国的舞台上被重现,并吞八荒的气度在刚健的舞姿中复活。中国舞蹈超越了国界也超越了历史,它让我们去触摸古老民族的灵魂,也让世界去感受神秘东方的气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