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

上传人:p****e 文档编号:160096316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教科版):第七单元(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时分子动理论 内能和热量,第七单元 热现象 改变世界的热机,第19课时比热容 热机 热机效率,第七单元 热现象 改变世界的热机,第18课时分子动理论 内能和热量,第18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和热量,第18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分子动理论,1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_运动,分子间存在着_和_。 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 (2)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_,热运动越剧烈。,不停地做无规则,引力,斥力,无规则,高,第18课时 考点聚焦,(3)扩散现象 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散

2、。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_;b.分子在不停地做_运动。 注意 固、液、气三态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间隙,无规则,第18课时 考点聚焦,易错点 同种物质间不会发生扩散,如冷水和热水混合;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而不是物质微粒(或分子团)运动形成的,也不是由物体的重力作用引起的,如灰尘飞扬不属于扩散现象等。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和_。,引力,斥力,第18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内能,1内能,说明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因为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并且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物体的内

3、能不为零。,所有,总和,第18课时 考点聚焦,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高,第18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第18课时 考点聚焦,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1)做功 说明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_;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_。 (2)热传递 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_叫热量。热量的单位:_。 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说明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物体具有的是量,如内能、机械能等。,增加,减少,多少,焦耳,第18课时 考

4、点聚焦,比较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与联系,等效,第18课时 考点聚焦,知识纵横,1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的区别,第18课时 考点聚焦,2.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第18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一 扩散现象,命题角度: 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及探究。,D,第18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分子运动和机

5、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第18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二 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命题角度: (1)分子热运动现象及特点。 (2)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解释生活现象。,A,第18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尘土满天飞是固体小颗粒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分子是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尘土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第18课时 归类示例,例3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 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 (如图181a所示),手持弹簧 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 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

6、如图b 所示),并慢慢向上提弹簧测 力计。试说出这两次弹测力计_的示数大,其原因是_。,b,分子间存在引力,第18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图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图b中,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示数会大一些。,第18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三 内能及内能的改变,命题角度: (1)内能的含义。 (2)通过生活现象考查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3)列举生活实例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4)探究内能的改变。,第18课时 归类示例,D,第18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

7、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有内能,故A错误;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以外,还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所以在不确定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只凭温度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故B错误;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与整个物体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内部分子运动剧烈,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第18课时 归类示例,例5从物理学角度看,如图182所示的情景说明_。,图18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第18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原因是搓手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

8、的内能。,第18课时 归类示例,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只有两种:热传递(如加热)、做功(如摩擦、压缩)。,图183,第18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四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区别,命题角度: (1)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物理含义。 (2)区分生活中有关温度、内能、热量的现象。,A,第18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热量是发生热传递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是物体含有的。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第18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集锦,在判断分子运动类的问题时,要明确,肉眼能看到的

9、如烟雾、灰尘、飞沫、雾霭、氤氲等是固体或者液体的小颗粒,它们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运动。 一般情况下,嗅觉所感觉到的往往是分子运动,如闻到花的香味就是分子运动引起的。,第19课时 比热容 热机 热机效率,第19课时 比热容 热机 热机效率,第19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比热容,比热容,为4.2103 J,第19课时 考点聚焦,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热学性质,它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放热或吸热的多少都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更容易变化。所以在内陆地区,以比热容较小的沙石居多,

10、气温变化明显;而在沿海地区,以比热容较大的水居多,气温变化不明显。,第19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热量的计算,第19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内能的利用热机,1. 内能的利用,第19课时 考点聚焦,2.热值,完全,热量,热量,mq,第19课时 考点聚焦,点拨 对热值的理解:(1)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等均无关;(2)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第19课时 考点聚焦,3热机,第19课时 考点聚焦,4.内燃机,第19课时 考点聚焦,5热机的效率,说明 热机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主要是由于燃料不

11、能完全燃烧、废气带走一部分热量、克服摩擦做功、热传递损失能量等。,第19课时 考点聚焦,6内能的利用和环保,第19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一 物质的比热容,命题角度: (1)比热容的概念。 (2)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3)熟记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4)不同物质比热容的比较。 (5)比热容和图像问题。,第19课时 归类示例,D,第19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此题考查了对比热容的理解,要知道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

12、其他因素无关。,第19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二 实验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命题角度: (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利用吸、放热公式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例22011盘锦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第19课时 归类示例,第19课时 归类示例,(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吸收的热量不同。 (3)如果加热

13、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温度升高得多。 (4)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一这方法的是_。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煤油,A,第19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1)记录时间是为了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热量多,由此得出吸收的热量和质量的关系。分析1、3或2、4实验数据,可以知道: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吸热的多少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3)加热相

14、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多,因此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多。,第19课时 归类示例,(4)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故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用到等效替代法;通电螺旋管的磁场探究用到了理想模型法。故只有A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第19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三 热量的计算,命题角度: 结合质量、比热容等知识,进行热量的综合计算。,例32012北京 小阳家的热

15、水器装有质量为5 kg的水,该热水器中的水的温度从20 升高到40 ,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第19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四 热机及其效率,命题角度: (1)生活中的热机种类。 (2)通过剖面图判断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3)根据内燃机飞轮转速求解冲程次数及做功次数。 (4)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的计算及应用。 (5)生活中应用热机过程中的节能与环保问题。,第19课时 归类示例,AB,第19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两个气阀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内 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慢;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故气体的密度减小。,第19课时 归类示例,热机效率的计算,第19课时 归类示例,第19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集锦,比热容反映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对热的容纳能力”。相同情况下,比热容小的容纳热的能力较小,温度更容易变化,即“比热容小的温度总是变化的快”。,PPT内容若有不全,系转换问题。内容完整,请放心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