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008747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7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用民族平等原则来理解、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孝文帝迁都及改革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师点拨【导学流程】一、自主探究(一)(西晋灭亡后的)北方政局1316 年西晋灭亡后

2、,我国北方长期处于 的战乱状态,多数是由南下的 所建立的。其中由 族建立的 大致统一过北方十来年, 族建立的 维持了近百年的北方统一 。 2. 从西晋到隋朝统一前的 270 年间, 与 交织在一起,则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迁都洛阳的原因(1)经济上 气候干旱,出产的 不能满足需要。(2)政治上: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 广大地区的统治,不利于学习和接受 的先进文化。2北魏 帝时,把都城迁到了 后,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 (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1措施: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后实行改革,主要改革是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 ;官员及家属必须 ;将鲜卑族

3、的姓氏改为 ,把皇族的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与 ;采用 ;学习汉族的 ,尊崇 ,以孝治国,提倡 的风气等。 2.作用:这些措施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 。 3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这五个王朝统称为 。 二、合作探究: 1话剧表演:孝文帝舌战贵族,执意迁都 (组内试着编排一个关于孝文帝与鲜卑贵族驳论的对话表演,阐明你执意迁都的原因。 ) 2辩论会:在我们今天 56 个民族中,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拓拔部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正方观点:北魏孝文帝是对中华民族的融合有重大贡献的皇帝。 反方观点: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拓拔民族的罪人。 【知识拓展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学习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