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07308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河小说”又指“超长篇小说” ,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各部小说自成体系又互相关联,能够规模宏大的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较完整画面。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 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 、 暴风雨前 、 大波 ,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 ,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2、普罗小说:1928-1930 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

2、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 ,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 菊芬等。 3、 “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 19281930 年间普罗作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幻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 ,突变式英雄等;在艺术上用形象突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总之,

3、 “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与狂热,导致任意违反现实主义原则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氛。4 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5“京派 ”小说: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到 30 年代

4、,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6“海派 ”小说: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是 20 世纪 30 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

5、心理等;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7“诗界革命”: 午中日战争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文学领域也发出各利改良的呼号,提倡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进行诗歌创造,主张按照当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开辟诗的境界。 “诗界革命”的口号是 19 世纪末由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派提出来的,其目的正是要解决诗歌为维新改良服务的问题。诗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他是近代前期最杰出的诗人。8“胡适之体” 胡适的尝试

6、集出版(1920 年 3 月)后,这种用浅显白话文书写的诗歌体裁被称作胡适之体 。后来,胡适之体也用来指代他浅显通俗、明白如话,因此风行一时的白话文体。这种文体的基本风貌在胡适以后的散文写作里变化很少,基本如一。9 湖畔诗社:现代文学社团。1922 年 3 月在浙江杭州成立。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 4 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 、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只是一种友爱的结合,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1922)等等10女神 :诗集,郭沫若著。收入 1919 年到 1921 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7、连同序诗共 57 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 、 女神之再生 、 炉中煤 、 日出 、 笔立山头展望 、 地球,我的母亲! 、 天狗 、 晨安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年本,后又重印多次。11“泛神论”: 一称万有神教,谓宇宙间只有一个长住不变,自有永有,绝对永恒的本质 ( essence) ;有限之物(finite things) ,万殊变迁,其本身并无真正的存在,印度教称为幻影(maya) 。此派反对超越神论,否

8、认神的位格,以及上帝创世之说,谓有限之物,乃出自无限,非由于创造。盖自无限出有限,乃为一种内在的原则,此即上帝。有限无限,均属一源,故宇宙非上帝所创造,上帝即寓于宇宙之内。12 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 1928 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13、象征派诗:产生于 20 年代中期、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诗派创作派别。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

9、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 14、现代诗派 :现 代 诗 派 是 在 自 由 主 义 文 学 思 潮 激 荡 下 , 自 觉 追求 “纯 诗 ”艺 术 美 的 一 个 诗 歌 流 派 , 得 名 于 1932 年 5 月 施 蛰 存创 办 的 现 代 杂 志 。 这 一 诗 派 既 受 法 国 象 征 诗 “纯 粹 诗 歌 ”观念 的 影 响 , 又 与 20 年 代 以 李 金 发 为 代 表 的 初 期 象 征 诗 派 的 诗 美追 求 一 脉 相 承 。15 红色鼓动诗: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人物是殷夫,主要内容是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抒写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

10、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其艺术特点是: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16、中国诗歌会:1932 年 9 月,中国诗歌会成立。该会的前身为左联领导下的诗歌组。后来诗歌组扩大为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对当时诗坛上的新月派 、现代派 、象征派 等脱离现实、追求唯美、沉醉在风花雪月里的倾向展开斗争。参加中国诗歌会的,除原来左联诗歌组的蒲风、任钧、杨骚、白曙、杜淡 (窦隐夫)外,还有柳倩、关露、辛劳、洪道、苏夫等。不久,中国诗歌会先后成立了河北、广州、青岛、湖州、厦门等分会,由蒲风专门负责联络工作。该会提出的纲领

11、是: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统治;批判那些以不谈政治 为幌子的脱离现实的诗歌、不关心人民命运的诗歌,主张诗歌应当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在形式上主张提倡大众化,即诗歌要让读者得懂、听得懂、容易上口;工作方法上则主张在群众中吸取力量17、七月诗派: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 、 希望 、 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 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

12、为祖国而歌 ,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 ,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大河小说”: 又指“超长篇小说” ,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18 艾青式自由诗体”:是艾青诗歌中显示其独特风格的诗体形式,其特点是散文式的自由书写而并非散文化,注重诗歌内在诗情诗意的表达而不拘泥于外形束缚,不讲究格律,不押韵,诗行诗节句句也没有固定。19、 “鲁迅精神 ”:表现为兴邦强国,励精图治的爱国热忱;憎爱分明,人民本位的思想倾向;自觉“拿来” ,综合创新的广阔襟怀;严于律己,自我解剖的现代品格,切合国情,实事求是的现代主义精神。甘为“中间物” 、略有后起人的大家风范;无所挂碍,“蓬勃的奋飞”的猛士情

13、怀。 20 小品散文:又称“小品文” ,是一种短小精炼又有特殊情致的散文体式,它是周作人在 1921 年发表的美文一文中提倡,随后创作并形成影响的或叙事或抒情或两者结合的“美文”形式。这种文体,及吸收了英国(爱迪生、欧文)散文“真实、简明” 、 “幽默庸俗”的艺术营养,又继承了我国现代公安派“独行性灵、不拘格套”的传统,更有“用自己的意向和思想。 ”建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后来散文家(俞平伯、废名)等散文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21“冰心体”:是对冰心散文的一种誉称, “ 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经过精心提炼、加工

14、,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她还非常善于运用形容词重叠形式,语言活泼而意味深长。22“文明戏:又称“新剧”或“文明新戏”,是中国的早期话剧,辛亥革命前在日本新派别的影响下产生,初期是依据剧本演出,后来大家凭借幕表,即心发挥,早期文明戏曾为话剧在中国的传播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二次革命失败,守旧风气回溯,文明戏逐渐走上商业化道路,腐化变质,热键衰落。23“爱美剧”:是继文明戏之后,二十年代初由民众戏剧社提倡的一种戏剧运

15、动。是根据“业余”的英文译音而来的,主张抨击传统旧戏和堕落的文明戏;提出戏剧理论建设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戏剧商业化、庸俗化的弊病,大力倡导“非营业性质的,提倡艺术的新剧” ,即陈大悲倡导“爱美剧” ,这在当时的戏剧界产生过相当影响。24 民族新歌剧:是因白毛女的成功而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它是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传统戏曲、民歌、话剧等样式面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对话、舞蹈相结合,但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新歌剧的产生,是贯彻讲话精神的重大收获。25“愤激小说”: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一些进步作家面对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和高压政策,甚为不满表现出愤激之情,产生

16、了要求复仇和拼命的情绪。于是在作品中,往往描写带有疯狂性的冒死一拼的行为。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以暗杀、恐怖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反抗统治者,而其结果多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付出高昂的代价。这类小说的出现,是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育动、冒险情绪的形象而真实的反映。代表作家有蒋光赤野祭 、 最后的微笑 ,巴金灭亡等。 26 暴露与讽刺文学:1938 年 4 月,当一般小说满怀热情地讴歌抗战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行为的时候,张天翼却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抗战营垒中的隐患与蠹虫,发表了讽刺杰作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的发表,曾在本时期的文坛上引起过一场“暴露与讽刺”的讨论,并进而使文学创作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茅盾说,这种新趋向就是“对于隐伏在光明中的丑恶的研究和搜索” ,通过对现实的深入观察,描写出“扶摘丑恶的作品”由于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