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06473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南省郑州四中 2013 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传说是女娲所做。礼记明堂位有:“女娲氏之笙簧”,笙义即生,女娲化生了人类万物,成为生的象征,自然的就成了笙的创造者。笙是民族乐器里很独特的一件簧管乐器。从外形上看,主要有笙身和笙斗两大部分。连接笙身和笙斗的是笙脚,在插入笙斗的笙脚斜面上装有簧片。由一定音高的簧片和一定长度的竹管耦合振动发音,故准确的说,“笙是件自由簧管气鸣乐器”。笙的品种繁多,目前应用较为普遍

2、的传统笙多为 17 簧、21 簧、24 簧等以及改良高音键笙、中音抱笙、次中音抱笙、低音坐笙系列。笙最早是皇家宫廷使用的专门乐器。在历朝历代中,笙都是官方的礼乐器具,具有皇家宫廷的庄重典雅气派。据周礼春官记载:“笙师,掌教歙(吹)竽、笙、埙、籥、箫、篪、篴、管。”“笙师”为官名,其职务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调竽笙也簧。”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笙就是重要的吹奏乐器,在宫廷、贵族间广泛流行。正是由于笙拥有这种特殊的位置,使笙能够堂而皇之传承延续下来。1978 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 6 支战国初期的古匏笙,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笙斗用葫芦制作,笙嘴为木制

3、、圆箭形,有黑漆朱描图案,簧片为竹制,其形状、制作和调音方法,与今日的铜簧片完全一样,簧数为 14、16 和 18 等偶数,与早已发现的及古籍中所记载的笙的簧数不同。走出皇家宫廷的笙,成为民间广泛使用的乐器。诗经的小雅鹿鸣中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当时在民间已经很流行了。这就使笙的传承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任何一种乐器,只有得到民间的认可,它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活力。唐代涌现出许多演奏笙的名家,他们的技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在,在河北吹歌、山东吹乐和辽南鼓吹等民间吹管乐队中,笙都是不可或缺的吹管乐器。流行于河北保定地区的冀中管乐;在婚丧喜庆活动及僧道宗教仪式中演奏

4、的山东鼓吹;流行于山西五台山,以吹奏乐器为主的八音会等,这些传统器乐乐种中都有笙在担当着主奏、助奏的角色。 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笙这门古老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国外也得到了传承,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史书记载,笙最早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盛唐时传入日本。1777 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将笙传到欧洲。1780 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18 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由此可见,笙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

5、动作用。(选自当代戏剧,有删改)1.下列关于“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A.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最初因 “笙”与“生”同义,所以有传说认为它的创造者是女娲。B.从外形看,笙主要由笙身和笙斗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由笙脚连接在一起,在插入笙斗的笙脚斜面上装有簧片。C.笙在的发音机理是一定音高的簧片和一定长度的竹管的耦合振动,所以准确说,笙是件自由簧管气鸣乐器。D.笙的品种繁多,现在应用较多的既有 17 簧、21 簧、24 簧等传统笙,又有改良高音键笙、中音抱笙、次中音抱笙、低中音坐笙等系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笙最早

6、是专门供皇家宫廷使用乐器,并且在历朝历代中,笙都是官方的礼乐器具,具有皇家宫廷的庄重典雅气派。B.从先秦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多,而笙在当时已成为重要的吹奏乐器。C.笙的发展和传承经历了由官方到民间再到国外的过程,它对世界乐器以至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D.湖北出土的古匏笙的簧片,无论是形状、制作还是调音方法,都与今日的铜簧片无异,但材质不同,数量也与已知的古笙不同。3.下列理解和推断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在,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吹管乐队中,笙仍担任着主奏或者助奏的角色,可见笙的生命力,比一般乐器都要强。B. 70 年代湖北随州出土的战

7、国时期的古匏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笙。C.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受中国笙的簧片原理启发,率先在管风琴制作中使用了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让欧洲人见识到了中国乐器的魅力。D.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 ”,由此可见,他对笙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有清醒认识。二、古诗文阅读(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47 题。(共 19 分)马仙琕,扶风郿人也。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出为龙骧将军、南汝阴、谯二郡太守。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

8、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祛,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何功可论!”3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晰,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与战,累

9、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增邑六百户。十一年,督豫北豫霍三州诸军事、除信武将军、豫州刺史,领南汝阴太守。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谥曰刚。(节选自梁书列侍第十一)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 徇:示众B. 诏假仙琕节 假:借助C. 日钞运漕 钞:同“抄

10、”,抢掠D. 高祖雅爱仗之 雅:素来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仙琕作战勇猛的一组是( )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当其冲者,莫不摧破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赴所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都城失陷后,马仙琕痛哭一夜,这才解散了军队向高祖投降。高祖安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厚礼,让他大为感动,誓死为高祖效忠。B马仙琕屡立战功,但在部下面前从不言功,认为大丈夫建功立业不求声名,失败要勇于承担责任。C马仙琕在外征战,能与部下同甘共苦,作战身先士卒,常只身潜入敌营窥探,所

11、以常打胜仗,高祖很仰仗他。D马仙琕曾经改名。小时候他叫“马仙婢“,长大后,他认为 “婢”字太不典雅,于是将“婢”的偏旁“女”改为“玉”,这就有了后来的名字“马仙琕”。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5 分)_(2)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5 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水调歌头 平山堂 用东坡韵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 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 ,遗恨夕阳中。 4蘋洲外,山欲暝,

12、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8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6 分) _ _ 9,“蘋洲外”三句,词人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从“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两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5 分)_ _ 10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潭西南而望,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

13、,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嫁吴春花今年整整三十岁,还未结婚。她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但长得不好看,难嫁。吴春花是独女,父母对她疼爱有加。父母虽在家务农,但有养猪的一技之长,不愁吃不愁穿,就愁吴春花嫁不出去。 吴春花既爱父母又怨父母。爱的是父母生她养她供她念完高中。怨的是父母给她一个丑长相:矮矮胖胖的个子,像个大冬瓜,脸上还有一块大胎印。正所谓男才女貌,姑娘家这般长相,怎嫁人? 因为长得丑,吴春花的婚事就一拖再拖,一挫再挫。父母为这事

14、,也常唉声叹气。吴春花虽长得丑,但心灵美,也曾有过春暖花开的日子。十八岁那年,吴春花风华正茂,与邻居阿牛好上,在地头村边花前月下热恋了三个月。但阿牛父母嫌吴春花长得丑,就吹了。吴春花好伤心,哭了几天几夜,哭得死去活来。二十岁那年,春花的爱心又萌芽。她与本村小学民办教师陈志相爱了。陈老师虽是民办教师,但水平高人又老实,春花爱的正是这点。岂料事情又给破坏了。春花父母不同意。嫌陈老师结过婚,身边还拖儿带女,不愿女儿去填房。父母说,要嫁,也得找个未结过婚的。就算倒贴上十万元,也得为你找个好婆家! 5于是,春花父母四处托媒为春花找对象,只要好的后生,倒贴十万也行。媒婆听了这条件,见钱眼开,很乐于奔跑。然而,介绍了一个又一个,不是嫌春花长得像个大冬瓜,就是嫌她脸上那块大胎记。春花为这事伤透了心,发誓以后不嫁人。春花二十八岁那年,村里办起了制衣厂,春花便进厂当车衣工。老板是邻镇一位中年汉子。人长得聪明老实,只是青年丧妻,运气不济。由于春花心灵手巧,工作又踏实,老板便看上了她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