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06433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街道的记忆-解读天津商业街图底关系摘要:通过对“图底关系”理论的初步介绍,对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空间的对比分析,探寻“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对滨江道实践活动的分析中,深刻体会“图底关系”的误解与误用的现实。最后,结合“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特征和实际案例,对“图底关系”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图底关系; 城市设计; 外部空间; 密度; 适应性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讲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了生气,街道城市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是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志。当我们回忆起一个城市的时候,想起的总会是那些往返

2、于各个地方的街道。街道上留给了我们什么能让我们一下就记起它呢?按照意大利式的构思,街道两旁必须排满建筑,形成封闭的空间,这就像一口牙齿一样,由于连续性和韵律而形成街道。B.鲁道夫斯基就意大利街道阐述如下:“街道不会存在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亦即不可能同周围的环境分开。换句话说,解答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街道是母体,是城市的房间,是丰沃的土壤,也是培育的温床。其生存能力就像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于周围的建筑。完整的街道是协调的空间。不论非洲的卡斯巴(Kasbah)那样密实似的住房也好,或威尼斯的纤细大理石共宫殿也好,主要是周围的连续性和韵律。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才称其为街道。”1 街道两

3、侧建筑表皮对于街道空间记忆的影响芦原义信在他的街道美学一书中将建筑立面本身称为“第一次轮廓”,将建筑的其他附属性物件称为“第二次轮廓”,他提出街道必须尽量减少“第二次轮廓”,力求吧他们组合到“第一次轮廓”中。西欧的建筑多以砌筑的砖石墙构成边界线,街道的够策划给你也很结实。经过漫长的历史,居民也就喜欢上这样的街道,对他产生了亲切感。街道形成时外墙有重要作用自不必论及。意大利和希腊的砖石结构若反过来说,则是建筑的外墙决定街道。相反,观察一下滨江道,从哪些招牌林立的外墙上凸出来的东西非常之多,从视觉上说决定街道的不是建筑的外墙,而多是这些突出物。这些突出物中有暂时性的,甚至还有飘动的,要创造稳定不变

4、的街道的视觉形象也就越发困难。从宣传大拍卖,新影片,新产品的大幅布幌子,伸到道路上的招牌等活动的临时性物品,到电线杆,电线,电线杆导航的招牌等道路上的障碍物和高高低低,重重叠叠的招牌,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所以,作为一名建筑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不能为了体现自身的独特2性和创意性,而忽略建筑物在整个街道上的作用,以及它给人的整体感觉。如同一个人如果每一颗牙都长的很独特,有黄金的,钻石的,玉石的当你看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举得她好看吗?街道的立面就是城市的门脸,人们到达城市时首先被吸引的就是街道的繁华。每当我们看一些怀旧的电影史时,他们出现的勾起我们记忆的永远是哪带有时代特色的街道的场景。给街道创

5、造记忆,是我们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要完成的。建筑表皮上的装饰物以及广告牌的位置也是影响街道脸面的一个因素。他们就如同人在脸上画的妆,是增加美丽性的,如果做不好其结果就如同美人脸上的青春痘。所以在设计建筑时,特别是沿街的建筑应该尽可能的将广告牌,以及以后会穿线的东西能影响到沿街立面的物品同时设计出来。2 地面表皮在考虑街道的空间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地面这层表皮对于街道空间记忆的影响。地面时围合街道的另一个面,所以这个面得表皮也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在这设计的时候总会将其忽略掉,但是如果你回忆街道时,地面上的雕塑,地面的铺装是否还留在你的脑海中。王府井的那个标示的景还记得吗,滨江道上的那个雕纹的转盘是否还

6、有印象,云南的那些大青石铺成的小巷是否还浮现在眼前。这些都是地面带给我们的记忆。意大利的街道总能留给人深刻的记忆,他们将地面一起设计进了街道当中,地面的铺装中有将建筑直接倒映在地面上的做法,有的把地面涂成鲜艳的迷人的色彩,各种花形的铺地在这里的街道上我们都是很容易看到的。回想天津,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滨江道,但是问及街道地面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应该没有几个人还回答的出来了,只有那么一点点的模糊的记忆,至于到底是什么铺的,什么颜色的,很难有个准确的答案。地面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是有很有趣的地面时,街道的记忆又回增加一层,何乐而不为呢? 3 图底关系理论图底关系,即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格式塔组

7、织原则之一。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图形与背景构成关系的一些规律。E.Rubin发现,一个视知觉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图形和背景,图形通常称为逐一的中心,看起来被一个轮廓包围着,具体物体的特性,并被看成一个整体,视野的其余部分则为背景,它缺乏细部,往往处于注意的边缘,背景不表现为一个物体。在知觉场中,图形倾向于轮廓更加分明、更加完整和更好的定位,具有积极、扩展、企图控制和统治整体的强烈倾向,而背景则因缺少组织和结构而显得不那么确定,表现消极、被动,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的姿态。人们在感知客观世界时,“知觉野”是一个不停地变化的概念,大3可以是“经历一个城市”,小可以是“观看衣一副照片”

8、,在不同高的“知觉野”中都存在这图形-背景的主次关系,如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图形背景关系则处于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之中。几乎所有的当代城市设计理论都会论及“图底关系”理论,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Roger. Trancik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说:“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SoildMass;图, Figure)和开放虚体(Open Voids; 底,Ground)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每个都市环境中;实体与虚体都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空间设计中运用图- 底法,可以籍操纵模式实际形状的增减变化,决定图底的关系。而控制图底关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间层级,理清都市内

9、或地区内的空间结构。个别而论,这些空间的大小不同,但都是封闭的,且彼此间仍保有某中特定的秩序关系”。无独有偶,柯林罗与弗瑞德科特在拼贴城市也提到:“我们来简要地集中关注一下传统城市典型的美德:实体和连续网格,或者肌理,为它的对应情况-特定空间提供能量,随之而来的广场和街道就作为一种公共释放的阀门,并能提供可识别的结构,而且重要的是,起支撑作用的肌理或图底的丰富多样性。因为,作为一种随机组织建立起来的连续建筑的场景,它并没有受到来自自我完美或明显功能表现方面的巨大压力,而且由于有了公共立面的稳定作用,它可以灵活地按照当地要求或当时所需来表现”。从金巴提塔诺利1784年所绘制的罗马地图来看,罗马城

10、呈现出明显的“图底关系”。建筑与空间互为图底,两者交织在一起,在空间图形层面上明显有别于现代低密度的城区图形。从空间感受层面来看,中世纪欧洲旧城无论是尺度、界面还是活力都比巴西利亚式的现代城市空间更具人性化,更有场所感。所以Roger. Trancik把“图- 底关系”定为城市设计三大理论之一。毫无疑问,城市外部空间的设计对城市形象来说非常重要,城区是否受欢迎、是否有特色,外部空间营造得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滨江道商业街是天津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它自海河边的张自忠路起,向西南方向延伸到南京路上,全长2094米。分两段建成,其中张自忠路至大沽路一段,建于1886年;大沽路至南京路一段建于1

11、900年。1946年将两段合并,定名滨江道。由于滨江道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开发的,所以建筑的高度和街道宽度今本保持原有的适宜的度。两侧建筑平均高度四层,局为了使得入口宽阔,建筑的高度降低,变为一层或两层。标志性的建筑为5层。良好的道路宽度给购物的人群舒适的心理感受。43.2良好“图底关系”城区的一般特征在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空间特征的比较中我们得出,一个有着良好“图底关系”的城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密度大。建筑密度在40%以上,也就是说建筑所占的平面空间与街道广场等空余空间越接近,就越有条件获得较好的“图底关系”。云南丽江四方街、意大利佛罗伦萨旧城中心,它们的建筑密度都超过了50%。2)

12、建筑与空间分布均置与相互连接。只有当空间与建筑呈均置分布,建筑与筑、空间与空间相互连接时,建筑(图)才能与空间(底)获得互相翻转的关系。3)空间尺度宜人。“图”与“底”能互相翻转表明建筑与剩余空间分量相近,一般来说,传统城市由于功能的原因,建筑体量不可能太大,空间尺度也就相对较小,比较人性化。4) 空间界面封闭性好。建筑是周边连续且封闭的实体,如果说空间能转换成建筑,说明空间具有良好的封闭界面。滨江道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由于建筑的高度想对于现代建筑较低,街道密度较大,建筑与空间分布均置与相互连接,空间界面的封闭性较好,但是由于街道过长(金街被称为全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所以街道在事宜的尺度下会

13、被一些过往的公共交通打断,但是这些街道的尺度想对于滨江道比较小,所以并不会打断街道本来的尺度感。4理论与应用的误区现代人为着追求阳光、空气、卫生、景观和开放的生活工作空间,提供了一种实体化城市,然而当这种闪烁着人类智慧、满怀希望的城市成为一种现实时,它却事与愿违,体现出机械、冷漠的一面,缺乏人情味。在注重人文主义的今天,我们批评乃至诅咒这种千篇一律乌托邦式的城市,问题到底在哪? 缺乏“图底关系”被认为是现代实体城市的致命症结之一。Roger. Tran2cik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还指出:“当都市形式由水平改向垂直发展时,点状高楼、集合住宅或现代景观中常见的摩天大楼等,几乎不可能创造一个和谐的

14、都市空间”。柯林罗、弗瑞德科特在拼贴城市也提到:“现代建筑对实体的迷恋(实体不是一个物体)是我们空间是否受欢迎,是与空间的本质密切相关的,其社会学意义远远比建筑学意义更为重要,关于这一点,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述。而“图底关系”仅仅是空间在图形学方面的表现特征。在现代城市设计过程中,过分迷信“图底关系”,势必会犯重视问题的表象,忽视问题本质的错误。现实生活中,很多受欢迎的城市外部空间5并不符合“图底关系”理论,如一段优美的河岸,一块开敞的草坪,一个热闹的广场,一个有良好视景的建筑外部空间,该空间仅有一面围合,其余三面开场敞,由于视景良好,加上周边有会所、游泳池及健身设施,很受居民的

15、欢迎。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大多数空间都不符合“图底关系”理论,然而它们并非都是失落的空间,并非在城市中起着消极的作用。反过来说,符合“图底关系”理论的城市空间不一定就是良性空间,处理得不好,也有成为失落空间的可能。该空间封闭性强,尺度宜人,绿化环境良好,然而缺乏好的吸引人群的媒介, 仅成为一个通过性空间。在经济全球化、文化趋同化的今天,对于在欧风美雨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来说,“图底关系”几乎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必须考察的项目,无论是进行旧城更新设计或是新区新城建设中,不管是否合适,都要套上一个“图底关系”与肌理分析, 显然,这是基于对“图底关系”片面迷信的结果。 当代中国城市建

16、设活动蓬勃发展,一方面,中国规划师、建筑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表现出狂妄自大与勇于实验的精神。另一方面,规划与建筑理论的匮乏使得我们又极端地不自信,不加以分析与思考,不联系实际情况,盲目地推崇西方理论,唯西方理论的马首是瞻。滨江道现在正在改造过程当中,希望其可以借鉴这些,不要一味的追求形式和图底的关系而忘掉街道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人们在街道上的感受。现代街道应该更多的是将“人”这个因素引入其中,以人为本,制造适宜的购物和旅游环境。参考文献: 1 罗杰特兰西克. 找寻失落的空间M. 台北: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9. 2 柯林罗,弗瑞德科特. 拼贴城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 邹德慈. 城市设计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陈纲,戴志中. 山地空间景观层次分析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