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说课稿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6006409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5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说课稿(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说教材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 “ 学无止境 ” 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 “ 远近闻名 ”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 “ 相距上千里 ” ,表明路途之遥远; “ 风餐露宿 ” ,表明途中生活艰苦; “ 日夜兼程 ” ,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

2、切心理; “ 终于 ” ,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教学目标:1 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聚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

3、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二、说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 “ 润物细无声 ” 的教学效果。为

4、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孔子的好品质, 我选择了上课文的二三四段,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重点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理解都体现了这一点。三、说教法: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以孔子的品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 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

5、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第二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这里要把学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首先我紧扣课题,由 “ 孔子还有哪些好的品行 ” 这个问题开始,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

6、现与文本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二段,并请他们把能表现孔子良好品行的句子划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会读书,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 “ 你找到了孔子的哪些好品质 ” 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接下来是重点感悟孔子的不怕辛苦,在教学这个重点去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紧扣 “ 风餐露宿 ”“ 日夜兼程 ” 等关键词,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学生

7、还感受到了晚上行路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没有灯光而摔跤,可能会碰到野兽,还可能会被荆棘划破!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想象到了生活场景,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读中悟,悟中读,在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当时路途中的艰难困苦。为下文理解 “ 风尘仆仆 ” 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第三是角色朗读,语境体验。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这篇课文语言流畅,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孔子和老子的话,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

8、感的 “ 事中人 ” ,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直接出示课题 ,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 字号称呼的习俗, 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 “ 子 ” 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 .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 3.检查读书效果 ,读生字词 ,学生说主要内容。在自主学习的环节 ,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 ,是怎样学的 . 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9、。又如 “ 风餐露宿 ” 一词,我这样设计:指名学生读,正音问的 “ 风餐露宿 ” 意思。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 “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 引导学生想象, “ 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 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 -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围绕中心品读感悟】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

10、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 “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 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 “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 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 “ 终于 ” 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

11、?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 “ 迎候和等候 ” 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3、体会 “ 学无止境 ” 的意思,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

12、诲人不倦的精神。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一、说教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二、说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 “ 抡斧猛劈、顶天蹬地 ” 等词语 ,理清课文脉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4 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另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还鼓励学生通过感悟朗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根据

13、以上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文章的朗读和理解两个方面。下面我就从三个注重,介绍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一些想法。1、注重朗读训练。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1)读顺。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由于学生进入三年级, 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 并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然后我通过 “ 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 ”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

14、及时把学生读错的生字纠正,集体解决难读的生字并巩固。(2)读懂。学生在回答我 “ 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 ” 这个问题时,找到的句子都是在2-4 自然段出现过的,我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明白 2-4 自然段是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一个部分,教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的方法。(3)读好。在朗读 “ 抡斧猛劈、顶天蹬地 ” 等词句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配上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2、注重个体感受。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

15、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于是,我把第四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通过配乐朗读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说出 “ 辽阔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树木 ” 等。我再鼓励激发,让学生把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还设计了对盘古说句话这样一个环节。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情感实现了升华。3、注重语言积累。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第四段中,通过

16、朗读和说话等训练形式,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以上是我对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粗浅认识和设计意图,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而自我感觉在这节课的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还请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赵州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说明文。它从美观和坚固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开头先交代赵州桥的所在地,设计人及建桥时间,然后重点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最后讲作者由衷的赞美。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坚固、美观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技能目标: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