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06109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社会学第19章体育与生活方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九章 体育与生活方式本章要点 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使生活方式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分类是相当复杂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健康问题。生活消费、生活空间、生活节奏。行为习惯等构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中存在着多种健康隐患:环境污染、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精神紧张、 ;生活危险等,造成的人体结构与机能退化和亚健康状态,不利于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体育运动可以从多方面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2、 “体营进入生活方式” 、 “议生活方式” 、 “生活体育”等等成为不少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成为许多国际会的研讨主题。在我国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时候,明确地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与价值。第一节生活方式概述一、生活方式概念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生活方式自人提揖别后就始终伴随人类,成为人类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形式。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形式多样、内在联系密切的领域,因此,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人们的生活说到底只手两件事情:一件是生产他(包括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

3、一件是生活。于是就有了生产方式,和与之对立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全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生活活动的典型和总体特征。人们说到生活方式的时候往往会更多地想到自己的物质消费活动和由他支配的闲暇时间活动的方式。其实,生活方式不限于日常的消费活动,而且还包括人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的形式和特征,比如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等。生活方式也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行为方式,而且包括全社会、民族、家庭的生活活动的形式。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不同阶层人群在其生活圈、文化圈内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人们的行为表现直接地显现于外,构成生活方式的显现部分,但支配人们行为的价值观等却隐含在内,仍是不可

4、忽略的重要成分。西方学者对生活方式趋向于人群层面上生活的固有表现形式的研究,以微观、多视角的方式提出生活方式的理论,注重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综合起来,可以认为,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这里说的生活活动指人们的行为,即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可以取得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而采取的种种行动。当然在采取行动的时候,还必须与他人配合,而配合行动时语言也是必不可少2的。因此,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人或群体在生存实践活动过程中,长期共同在特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全部活动模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5、经常被连起来使用,但涵义是不大一样的。人们对生活方式是可以选择的,于是生活方式就有了差异,但难说孰优孰劣。但是,在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这些客观条件总的来说,就是生活数量(即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常常取决于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家庭或个人不能决定的,而生活质量则是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有较大程度改变的。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评价。这里包括劳动与休闲生活的满足程度,劳动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程度,饮食质量与获取食品的条件,服装质量与时髦程度,住房与环境质量,交往需求的满足程度,受教育的满足程度,社会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创造性、社会参与积极性

6、的发挥程度等等。生活质量不仅是对外界所给予种种条件的评价,还在于人们的主观感受。美国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都在上升,然而自感满意和幸福的人数比例却在不断下降,甚至有人厌恶现代城市文明,到乡间去追求类似刀耕火种的田园生活。生活质量不但可以通过改善客观条件,也可以通过调节主观心理来提高的。二、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生活方式是客观存在的,不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就必须选择那种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东方的,也可以是西方的可以是奢华的,可以是简朴的;可以是定居式的,也可以是游动式的 Z 可以是多变的,也可以是固定的。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总离不开以

7、下一些因素对人们的制约。(1)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前提:人们的生产活动创造的生活活动的基本条件,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简单的生活模式,即吃饭、工作、休息,这是生活方式的共性。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生活方式的差异。如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过着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社会结构简单,一个群体、一个部落,完全是血缘关系长期封闭在同一地域。而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信息的快速流动,人类开始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向现代的快节奏的开放式的生活方式过渡。对个体而言你所从事的劳动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同样是体力劳动者,从事农业劳动、工业劳动与服务行业劳动的人在生活方

8、式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2)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奴隶社会的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等都形成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典型的生活方式。在我国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方式都有显著的差异。(3)自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草原游牧生活离不开牲畜,食物结构是牛羊肉。而海边渔民的饮食则以鱼虾海味为家常便饭,爱斯基摩人以狗拉雪橇为交通工具,中国江南水乡则利用船只代步。不同气候条件下3的人们在衣、食、住、行都会有所不同。比如北欧多雪的国家房屋大多是尖顶的,以防止积雪压跨房屋,而久旱少雨的沙漠地区用“干

9、打垒”筑平顶屋就足矣。(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生活水平指在某一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中,居民用以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程度。经济状况不同的国家,其国民消费方式也不同。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发达国家家庭平均最终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比重日本为 30,同期欧共体 12 个国家该项平均指数水平为22、 8,加拿大、美国分别为 17、1和 134,而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消费中食品消费的比重为 61O 进入 90 年代,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已迅速下降到 45左右,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有了相当多的钱来购买时装,按

10、接买房、分期付款购买汽车,更有经济宽裕的家庭开始了国内,甚至国际的旅游,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体育娱乐消费成为可能。(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生着久远的影响:文化传统使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五彩缤纷,使生活方式的个性更加突出,因而出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情趣、爱好、嗜好、价值取向也不同,因而其生活习惯。风度、气质也会有所差异。三、生活方式的种类为了选择最佳的生活方式,必须知道生活方式有哪些种类。生活方式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与人类社会的各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生活方式的分类也是多方位的。(l)按生活主体的层面进行分类:这是一种以生活方式的实践主体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可分

11、为社会(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如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群体(如民族生活方式、某一阶级、阶层的生活方式) 、个人(如内向型与外向型,奋发型与颓废型,自立型与依附型,进步的与守旧的)的生活方式。(2)按生活方式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余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宗教生活方式等。(3)按生活社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学医生活、游牧生活。林区生活、渔船生活、商业区生活方式等。(4)按气候环境进行分类:如寒带人的、热带人的、地中海人的、西藏高原人的生活方式等。(5)按经济状况进行分类:可分为富有阶层、中产阶层、贫困阶层

12、的生活方式;也可按地区划分,如中国可分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也可按国家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方式等。四、生活方式是社会健康的基石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生活内容、生活领域。生活节奏的改变,都会引起个人,乃至社会的健康问题。人的一生4中,生活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内容上丰富或贫乏,在领域里开阔或狭窄,在质量上提高或降低,在节奏加快或减慢,都可能给健康带来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有人曾举过这样一个实例;其发达国家由于财政原因决定停止研制某种飞机,致使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失业,给许多家庭造成经济上和情绪

13、上的紧张、不少人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技能,改变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新的模式使身体各系统的输人节律造成紊乱,继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嗜睡、疼痛、恶心等病症。据美国流行病学所做的医学调查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首要原因。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死因构成中,来自卫生制度方面的原因占10,来自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各占 20,而来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则高达5O、如在美国有 13 的人抽烟,l3 的人患不同程度的肥胖症,25 的人缺少必要的体力活动,每年用于饮酒的费用全国高达 120 亿美元,抽烟高达 180 亿美元。而吸毒也高达 100 亿美元。这就使社会健康产生了巨大的问题。据我国武汉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

14、室梁浩材同志的调查,我国死因构成中来自生活方式的原因也高达 44 、7,而在生活方式中, “不良的消费类型”又占 89、1。为了根治由于生活方式造成的社会疾病不得不把体育运动纳入医学的内容。因为体育运动是贯穿整个生活方式之中起着调节作用的成分,它调节并改善着人们由于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应。美国把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看成一种消遣娱乐活动手段,也当成一种戒除生活恶习的有力措施。在许多大学的健康、体育系中,出现了“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系统,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第二节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一、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方式的

15、外部体现。行为习惯有优劣之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人们对体育的参与;不良的行为习惯降低健康水平,抑制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美国每年有 200 万人死于下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酗酒、吸烟、吸毒,生活无规律、营养失控、体育运动不足等不良的行为习惯。美国的统计表明所有癌症死亡病例中吸烟引起的占 30,吸烟者患肺癌的是不吸烟者的 812 培 O 1984 年我国天津市对 40 万健康素质的调查表明,吸烟、饮酒是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非传染性四病”的主要因素,在现患病和死亡率相关因素中,吸烟占 51、4。某些由行为习惯而形成的民俗更深刻地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和体质状况。如回族居民

16、的饮食禁忌、卫生习惯、节日民俗。穆斯林宗教仪式动作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养生健身的作用。但有些习俗又明显地有害健康,比如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人们的体育兴趣爱好、体育习惯和体育行为也是生活方式的重要构成因5素。体育习惯应形成于在校学习阶段,但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衔接得不够合理,有相当多的人在离开学校后就放弃了体育活动。在女职工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北京市的女职工就有 50 3的人在离开学校后就中断了体育生涯。二、生活时间通常,用时间来度量生存活动的过程。按照一昼夜的生存活动周期,可以把人一天的全部时间支出分为工作(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工作(学习)时间是为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社会生活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所必需的那一部分时间。业余时间的组成比较复杂,不等于余暇时间。它包括了与工作有关联的时间(如上下班路途往返) ,满足生理需要(睡眠、吃饭)的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余暇时间。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种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