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06074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10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 10 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30 小题,共 60 分)1、中国古代用 12 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2、 诗经七月云:“七月亨(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A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 B农作物

2、品种多 C农民承担的租赋重 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3、下面描述的是公元前 345 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在当时可能是真实事件的是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了 100 亩土地的赏赐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第三年,他买下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政府的奖励A B C D4、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距今 5000 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

3、文字判断,墓主人最早应是秦国人5、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根据中国的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6、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tesoon天星 om权天星 om权T天星版权tesoontesoontesoon天星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抑商7、著

4、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是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8、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了一个三国曹植书房的场景。根据史实判断道具中搞错的是书案上有毛笔、纸张一本印制的诗经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书案上还有一个盛有葡萄的漆盘A B C D9、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10、唐太宗时有一位读书人决定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并求取功名。有人给他提了以下建议,其中正确的是:进士科录取率较低,尽量避开如果武艺超群

5、,通晓兵法还可以报考武举可以参加殿试 明经科只要背熟四书五经就有希望录取。A、 B、 C、 D、11、 唐律疏议是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法律法典和注疏。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它颁布前,需通过的程序有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刑部A B C D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12、唐朝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图:“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 ”此诗反映的是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 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依据下表,回答 1314 题。表 1: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先

6、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清北方 87% 76% 61% 68% 50% 29% 26%南方 13% 24% 39% 32% 50% 71% 74%13从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中可以看出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各地发生战争的频度B隋唐时期南方发展程度不如魏晋南北朝C东部沿海地区是各政治势力的必争之地D唐宋以后农民起义主要发生于南方地区14宋元明清时期涉及到南方地区的战争包括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抵抗北方民族南下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统治阶层争权夺利A B C D15中国古代将国库收入与物价稳定及商品流通结合起来的政策是A “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市易法 D一条鞭法16以下关于

7、中国古代乡村地区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秦时期市场主要分布于乡村地区B唐朝官府严格限制草市的交易时间C两税法实施促进了乡村贸易的发展D明清乡村地区出现著名工商业市镇1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唐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8、唐代的两税法,宋代的募役法,明代的一条鞭法的共同之处是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增加了政府收入C规范了赋税制度 D简化了赋税程序19、在 11271368 年之间,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8、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发展20、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 ,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21、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制和选材原则的是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2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9、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23、古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抨击的这种现象,最终导致A靖难之役 B澶渊之盟 C南宋灭亡 D清军入关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宰相制度的废除,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A司法失误不能有效纠正 B行政失误不能有效纠正C决策失误不能有效纠正 D军政失误不能有效纠正25、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A B C D26、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

10、响是 养活了众多人口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A B C D27、下列有关“改土归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土归流”改变了西南地区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局面B明清时期, “改土归流”的地区有限,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如云贵等地仍实行土司制度C “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D明清两代都实行过土司制度和 “改土归流”2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这里的“晚霞”是指A集大成的科技著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C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D早期反封建的民主

11、启蒙思想的出现2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 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30、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第卷(非选择题)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12 分)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 人;宋史55 人;元史l87

12、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4 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 分)(3)以上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

13、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4 分) 32、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高度发达的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材料二:我国人口在秦朝有 2000 万,汉代约 6000 万,到 1000 多年后的明代初期依然是6000 万,明万历中期增至 1.5 亿,明末清初大幅度下降。清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的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178 年中,我国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在这期间,人口总数连闯四关:康熙二十三年达到一亿;乾隆二十七年突破两亿;乾隆五十五年超过三亿;道光十四年超过四亿。材料三:乾隆后期,湖北江汉两岸“百姓生齿日繁,圩垸(湖小堤)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 。材料四 历史上长江荆江大堤溃决次数统计朝代 年代 决堤次数 平均时间东晋 317420 年 1 103 年南北朝 420589 年 3 56 年隋唐 581907 年 0 0 年南宋 11271279 年 2 76 年明朝 13681644 年 30 9.2 年清朝 16441911 年 55 4.9 年明朝嘉靖、万历年间黄河决口统计请回答:材料一中所述的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缺乏科技方面的内容,请给予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