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04308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湛江二模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湛江市 2013 届高三高考测试(二)语 文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挽回分娩 悭吝歼击 着落着迷B轶闻卷帙 攻讦劫持 鲜美鲜有C心扉绯闻 吞噬对峙 慰藉狼藉D邻居怜悯 戏谑琐屑 靡费奢靡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 “亲近大自然”的呼唤使得生态旅游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久居城市的“水泥森林”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深感压抑;回到乡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令人心旷神怡。种种菜,摘个果子,尝尝自己钓的鱼煮的汤,真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A时尚 B暗无天日 C心旷神怡 D返璞归真3下列句子中,

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食品安全,成为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意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互相推诿导致的。B伊拉克战争教会了英国和美国一个关键的教训,那就是在利比亚、叙利亚,不再轻易采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采取的那种“地面战争”的干预。C联合国安理会昨日通过了第 2094 号决议,谴责朝鲜核试,扩大制裁对象,中方对决议投了赞成票并作了有关说明。D孙影,一个平凡而有着不凡追求的辽源女孩,放弃了深圳的高薪工作,只身前往贵州山区支教,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大山,去追寻他们的“梦”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诗

3、”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一切艺术都可以叫作诗我们甚至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是一片自然风景含有诗意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以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 B C D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知节字子元,幼孤。年十八,监彭州兵,以严莅众,众惮之如老将。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徒知定远军。时议调河南十三州之民输饷,河北转运使樊知古适至军议事,知节曰:“军少粟多,簸英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 ”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料,遂省河南之

4、役。时部民入保避寇,卒有盗妇女首饰者,护军止笞遣之。知节曰:“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即命斩之。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恃势自任,恶知节不附己,遣守彭州,付以羸兵三百。知节累请益兵,不从,贼众十万攻城,知节力战,自晨抵晡,士多死,迟明,援兵至,复鼓噪入,贼遂溃去。自乾德后,岁漕蜀物,动逾万计。时籍富民以部舟运,坐沉覆破产者众。知节请代督以省校而程其漕事,自是蜀人赖以免患。徒知延州兼鄜延驻泊部署,会镇州程德玄政事旷弛,徒知节代之。诏发澶、魏等六州粮输定武,时与边寇兵交境上,知节曰:“粮之来,是资盗也。 ”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寇无所得而遁。车驾在澶渊,时王超拥兵数十万

5、屯真定,逗留不进。知节移书诮让之,超始出兵,犹以中渡无桥为辞。知节预命度材,一夕而县。景德中,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时王饮若为枢密使,知节薄其为人,遇事敢言,未尝少屈。每廷议,得其不直,辄面诋之。时钦若宠顾方隆,知节愈不为下。天禧初,移知天雄军,未几,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知节将家子,慷慨以武力智谋自许,又能好书,宾友儒者,所与善厚,必一时豪杰,论事謇謇未尝有所顾忌,故闻其风者,亦知其为正直云。(选自宋史 马知节传 ,有删节)【注】红腐:指陈米色红腐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知节累请益兵

6、 益:增加 B自晨抵晡 晡:天明,天亮C会镇州程德玄政事旷弛 弛;懈怠,荒废D得其不直,辄而诋之 诋:责骂,斥骂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败我师于君子馆 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B以有备,引去 知节请代督以省校而程其漕事C寇无所得而遁 而知节每不然之D簸其红腐 真宗闵其癯瘁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马知节“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 分)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 复鼓噪入,贼遂溃去知节移书诮认之,超始出兵 时钦若宠顾方降,知节愈不为下天禧初,移知天雄军 论事謇謇未尝有所顾忌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马知节十八岁

7、时住彭州监兵,因为治军从严,得到部下的敬畏。B知节掌管定远军时,能为百姓着想,设法省却了河南十三州百姓的运粮劳役。C李顺叛乱,朝廷派马知节守彭州,而只给他三百老弱之兵,他率三百老弱之兵与十多万叛军力战直到援军到来。D作为将门之后,马知节有勇有谋,喜爱读书,广交豪杰,当时对他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正直。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 分)(1)卒有盗妇女首饰者,护军止笞遣之。 (3 分)(2)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4 分)(3)知节薄其为人,遇事敢言,未尝少屈。 (3 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唐】钱起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8、。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注】茅茨:茅屋。薜帷:薜荔墙帷。(1)诗的颈联“闲” “迟”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妙处。 (4 分)(2)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3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 (6 分)(1)子曰:知者不惑, , 。 (论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 (牡牧阿房宫赋 )(3)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重湖叠巘清嘉, , 。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

9、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青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 ,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阅读文

10、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读者在通过文本进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和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奥秘时,不但能够实现对优美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欣赏,更能产生确证自身本质力量的审美愉悦。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11、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 ,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

12、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是作者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情感性满足。作为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情感表现出极大的感染力。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经常可以直接体验到一

13、种人世的沧桑,体验到人类命运的一种壮阔和艰险,进而产生一种悲怆的情感。另外,文学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让人可以产生一种在压抑和解脱之间的情感经验,喜和悲的情感也可以在瞬间宣泄得淋漓尽致。这种作品内部各种情感的相互冲突与中和,酿成整体情感强度的低落,却赢得情感的真实程度和深刻程度的加强,让读者从文学作品中满足自我实现情感的高级需要。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当今文

14、学作品能够摸准时代的脉搏,努力挖掘出文字的精致深邃,凸显文学作品的内涵韵味,让文学走进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从包罗万象的文学世界里感受到美,感觉到快乐,汲取到价值:让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12-13 题为选择题,请再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A文学能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 。B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文学作作品的文本或形象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C在通过文本

15、进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和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奥秘时,才能产生确证自身本质力量的审美愉悦。D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文学回答了“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E文中用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帮助我们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 分)A文学能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因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心灵的正能量。B文学能让读者感悟人生要义,还能让读者不断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C文学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能让人可以产生一种在压抑和解脱之间的情感经验,以便满足自我实现情感的高级需要。D如果当今文学作品不能够摸准时代的脉搏,不能努力挖掘出文字的精致深邃,不能凸显文学作品的内涵韵味,就无法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14作者提出“让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文章认为阅读文学作品能给读者哪些方面巨大的心灵作用,请概括列举。 (4 分)15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古今传诵。依据文意,用文中的某个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激发读者心灵的正能量的。 (4 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招手这两年间,心中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