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60039112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初中生物7上--《1.1第4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重点)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够使用低倍镜观察装片。(难点)3.熟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能力目标: 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遵守实验规则的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法和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认识显微镜的结构采用学生先自学,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提问强化记

2、忆。对于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反光镜的特点,遮光器的作用的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在观察体验中理解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师生共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老师讲解演示,归纳操作要领,最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带有“e”字的装片、印有“e”字的不透明的纸片、干净的纱布、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

3、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培养皿等。3.把全班同学按2人一组分组,把小组和实验桌都编号,对学生强调实验室规则。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2分钟1.科学探究的过程分哪六大步?2.设计探究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忆并回答:生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生2: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导入新课2分钟多媒体展示图片:洋葱师:洋葱是我们常吃的蔬菜,你能一眼看到它的细微结构吗?如何才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呢?要研究它的微观结构,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器具,这节课我们

4、就学习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板书课题: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过渡:在16世纪以前没有人能观察到那么微观的世界,细菌、病毒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直到有一天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这一项发明是什么呢?(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学显微镜。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回答:不能回答:发明了显微镜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各种显微镜。通过图片观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研究需要借助一定的器具,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展示目标1分钟多媒体展示目标识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引导探究层层推进8分钟知识点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显微镜的取拿和安放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4页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2.请

5、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其拿法有无不妥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3.师生共同总结: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偏身体左侧,距离实验台约7厘米。问:请你指出图中使用显微镜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过渡: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呢?接下来在使用显微镜之前你只要能快速地识记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作用,那么你的愿望就能实现。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5页中图1.1-10,对照着实验桌上的显微镜,按照从下向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了解各部分的作用。2.合作学习: 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3.自学检测: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学生

6、填出图片中各部分名称,并尝试说出各部分的作用。4.实验探究:(1)目镜与物镜有什么不同,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短有何关系?(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 )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体会镜筒升降的距离。(5)观察遮光器,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6)观察反光镜,有何特点?(7)使用显微镜时如何选择反光镜和遮光器?多媒体展示图片强调: 在使用显微镜时,当光线强时,选择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弱时,选择凹面镜、大光圈。 阅读学生代表操作,其他同学指出不妥之处并正确地将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安放在实验台上。回答:左图中的显微镜放在了实验台的边缘,容易滑落。右

7、图中没有做到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回答:想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认识显微镜。之后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查找有无错误。1.目镜:放大物像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3.转换器:调换物镜4.物镜:放大物像5.载物台:放置玻片6.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7.反光镜:反射光线8.镜座:支持、稳定作用9.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10.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11.镜臂:连接作用12.通光孔:光线通过13.压片夹:固定玻片14.镜柱:支持作用观察操作并回答:生1:目镜没有螺纹,物镜带有螺纹。数字代表其放大的倍数。生2: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生3:显微镜放大倍数=

8、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4. 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升降的距离大;转动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的不明显。5.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以调节进入光线的多少。6.反光镜一面平,一面凹。7.光线弱:凹面镜,大光圈光线强:平面镜,小光圈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学生很容易掌握,放手让学生自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练习加深印象。通过学生看书、对显微镜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 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获得知识,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尝到探究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0分

9、钟过渡: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使用它。三显微镜的使用为了能观察到物象,必须有充足的光线经过物镜和目镜进入人眼才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对好光。1.对光:(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5页对光的方法,归纳操作要点(2)讲解示范:(多媒体辅助讲解)对光要领:从上往下四转a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b.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教师强调:转动转换器的时候不能用手扳物镜,而是应该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c.转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d.左眼看目镜,转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3)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思考讨论:(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

10、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2)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是黑的,请分析原因。(3)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另一位同学却观察不到,为什么?(4)光线由光源进入人的眼睛依次经过了显微镜的哪些结构?(多媒体出示光线进入的动画)教师强调:对好光后,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应在一条直线上。2. 安放装片:引导学生对照课本16页第一、二自然段文字,自己动手操作,并将写有字母“e”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字母“e”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教师巡视指导)(多媒体动画展示)3观察:(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6页三、四、五自然段并结合图1.1-13回答下列问题:使用显微镜观察

11、时,镜筒先如何变化,眼睛要注视哪里?为什么?镜筒之后如何变化,眼睛注视哪里?当发现物像时,转动什么可以使物像更清晰?(2)讲解示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引导总结:“先下降眼看物镜,后上升眼看目镜”。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写有 “e”字的玻片。(3)巡视指导:教师巡视学生操作,及时规范学生的操作。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片上的“e”在视野中是什么? (4)实验探究:在显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将玻片向上、向右移动,探究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亮度如何

12、变化?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如何变化?细胞数目如何变化?把玻片换成印有字母“e”的不透明纸进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图片: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标本移动和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由低倍换成高倍之后视野变暗,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变少。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拓展:视野中出现污点,如何判断污点在何处?教师总结:视野中出现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观察污点动不动,若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转动物镜,观察污点动不动,若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移动玻片标本,观察污点动不动,若动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4.整理和存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6页,并演示操作。之后教师对

13、每组进行检查,合格后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箱中。过渡:同学们操作的非常好,除了显微镜,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研究工具呢?我们接着学习其他常用研究工具。知识点二:其他常用研究工具教师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指出,并上台给大家介绍。教师强调注意事项:1.滴管要竖直,不要接触试管壁。2.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器具,酒精灯用完要用灯帽熄灭,不可用嘴吹。留有疑问:如何用这些器具观察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呢,我们下节课学习。学生自学课本P15页,明确对光的操作步骤及各步注意要点。 观看老师演示学生按要求操作显微镜。 学生讨论回答:1、a.环境光线太暗、选择了过小光圈或平面镜b.反光镜没有朝向光源c.光圈没

14、对准通光孔d.物镜没对准通光孔等2、几位同学围着显微镜,挡住了光线。3、移动显微镜后应重新对光。4、光线依次经过了: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学生认真听讲并作记录。学生按要求自己动手将写有字母“e”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生1:镜筒先下降,眼要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损伤物镜镜头。生2:镜筒上升,眼睛注视目镜。生3: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玻片上是“e”但在视野中观察是“” 生1:放大的倒像。生2: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生3:低倍镜下视野亮,观察的细胞数量多但小;高倍镜下视野暗,观察的细胞数量少但大。生4:换成印有字母“e”的不透明纸,视野是:黑的,说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讨论交流认真听讲并记录学生按要求整理显微镜,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