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60012461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四调节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知能提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强化练习知能提升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CO2、溶菌酶和氨基酸等 B肾上腺、唾液腺和胃腺等腺体产生的分泌物,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血浆中的血红蛋白运输O2到全身各处 D泪液、汗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都属于细胞外液 解析:选A。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溶菌酶、CO2和氨基酸等可存在 于血浆内,它们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项正确。唾液腺和胃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到 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血红蛋白 存在于红细胞内,不

2、存在于血浆中,C项错误。泪液、汗液直接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它们不 属于细胞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排到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其中的液体不 属于细胞外液,D项错误。 2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的一种现象。溶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和非免 疫性溶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血反应可导致组织液中氧气浓度降低 B免疫性溶血可能与体内产生的抗体有关 C溶血反应可能导致内环境的pH升高 D血红蛋白不是红细胞含有的唯一蛋白质 解析:选 C。溶血可造成红细胞破裂,从而使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组 织液中氧气浓度降低,A正确;免疫过程中,某些抗体会与红细胞作用造成溶血,B 正确;

3、溶血反应不会导致内环境的pH 升高, C 错误;红细胞中除了含有血红蛋白外,还含有与无 氧呼吸有关的酶等蛋白质,D正确。 3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 D痛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并传递兴奋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 解析:选C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A 错误;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 增多,出现局部肿胀,B错误;吞噬细胞能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C正 确;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D错误。 4婴幼儿容易尿床、尿裤子,而成年人则能

4、较好地控制排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婴幼儿的无意识排尿不属于反射活动 B婴幼儿尿床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有关 C成年人能有意识“憋尿”,说明高级中枢能够调控低级中枢 D成年人尿意的产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解析:选 A。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尿床、尿裤子现象,该排尿属于非 条件反射活动,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A 错误, B 正确;成年人能较好地控制排尿是因为成 人的排尿受大脑皮层控制,可以说明高级中枢能够调控低级中枢,C正确;尿意是在大脑皮 层产生的, D正确。 5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 B过敏原和抗原都

5、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 C过敏原至少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可引起免疫 反应 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解析:选 C。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 或功能紊乱, 即过敏原至少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 引起免疫反应,A、B、D错误, C正确。 6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

6、协同作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解析:选 B。低温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最终导致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 进代谢,增加产热,A项错误;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 量,B项正确;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C项错误;寒冷刺激时, 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项错误。 7( 不定项 ) 下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可能抑制细胞b 的分泌 B细胞 a 和细胞 b 对细胞 c 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协同关系 C急性低血糖引起垂体细胞分泌的生长激素随血液流经全身传递信息 D运动

7、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可能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T 细胞成 熟 解析:选 AB 。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促进细胞b 的分泌, A错误。由于细胞a 分泌的 激素对细胞c 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 b 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 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 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 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拮抗关系,B错误。急性低血糖引起垂体细胞分 泌的生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发挥作用,C正确。由题图可知, 运动可以促进细胞c 分泌生长激素, 可作用于胸腺, 促进 T细胞成熟, 因此能提高机体免疫, D正确。 8( 不定项 )(2019 烟台高三期末) 胰岛 B 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甲

8、、乙两种蛋白质,这 两种蛋白质均能与葡萄糖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其中,甲、乙两种蛋白质分别参与、 两种生理过程,丙为过程产生的分泌蛋白( 如图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体现了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过程体现了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甲、乙均能与葡萄糖结合,说明二者无特异性 D丙可能是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膜上过程的进行 解析:选 C。受体介导的胰岛素的分泌和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表面上的葡萄糖受体蛋白 和葡萄糖分子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葡萄糖进出细胞需要有运输 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专门通道,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正确;转运蛋 白和受体

9、蛋白结构不同,各有其特异性,C错误;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通过体 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正确。 9( 不定项 ) 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 NV极易变异, 下列 推断合理的是( ) A侵入人体的NV与人体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B人体胃酸能杀死部分NV ,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人体内环境中可能有多种抗NV的特异性抗体 DB淋巴细胞对NV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 解析:选 CD 。侵入人体的NV与人体之间存在寄生关系,A错误;在人体消化道进行的 是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一般来说,一种病毒可能有多种抗原成分,且NV极易变

10、异,因 此在人体内环境中可能有多种针对该病毒的抗体,C正确;有 B淋巴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 D正确。 10(不定项 )(2019 青岛高三统一联合考试) 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 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 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完全相同 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乙组小鼠 C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 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 D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解析:选AB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终

11、降为零,说 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但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错误;甲组小鼠 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 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 排斥反应,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T 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B错误, C 正确;对人 体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 11请回答与人体稳态调节相关的问题: (1) 由甲图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除了免疫活性物质( 淋巴因子 ) 外,细胞间还 可通过 _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发生局

12、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 管壁通透性增大,_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肿。 (2) 由乙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诱导基因表达的机制是_。 (3) 当 T 细胞活性下降时,会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_ 。 (4) 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等) 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使之产生兴奋,在 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 解析: (1) 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可 与相应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由甲图可知, 在机体稳态的调节过程中,除了免疫活性物 质( 淋巴因子 ) 外,细胞间还可以通过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发生局部 炎症反应

13、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肿。(2) 由乙图可知, 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诱导基因表达的机制是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核后,与细胞核中的特异 性受体结合,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录成相应的mRNA 。(3) 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能 促进 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T 细胞活性下降时,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B细胞的增殖分 化过程减弱,导致浆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当T 细胞活性下降时, 会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4) 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使之产生 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答案: (1) 激素、 神经递质

14、组织液(2) 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核后,与细胞核内的特异 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录(3)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时,淋巴因子的分泌 量减少, 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减弱,故浆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抗体也随之减少(4) 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12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器官或细胞, 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代表的器官是_,从调节方式角度分析,甲对乙的调节与对丙、丁的调节 的不同点是 _ 。 (2) 代表 _激素,它能特异性作用于乙细胞的原因是_。 (3) 饭后,正常人胰静脉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 填序号 ) ,两种激素 在调节血糖方面的关

15、系是_。 (4) 由图可知,的分泌调节要经过甲乙甲状腺这一途径,这种激素的分泌调节机 制称为 _调节。 的含量增加会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使激素含量处于稳定状态。请提供 方案验证对乙的反馈作用。 _ 。 解析: (1) 由题图可知,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甲通过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对乙进行 调节,该过程为激素调节。甲( 下丘脑 ) 对丙、丁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 2)为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 乙( 垂体 ) 细胞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因此能够特异性 作用于乙细胞。(3) 饭后,由于食物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 素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能够升高血糖,能够降低血糖,在调节血糖方面的关系 为拮抗关系。(4) 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该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 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对乙垂体的反馈作用,需在实验之前检测实验者体内促甲状腺 激素的含量, 然后给实验者口服甲状腺激素,再检测实验者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