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建史超级综合版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77MB
约31页
文档ID:1599834
外建史超级综合版_第1页
1/31

2`3+《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号为 非 05版題目 名词部分 (3*10=30)1.巴西利卡(Basilica)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2.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1)提出探索一种新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从功能出发,在有限的地区里建造2)以沙里文为代表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 3)总结了高层办公建筑原则,思路和方法4)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特点5)培养了赖特等一批人才,密斯是传人之一,发展了高层建筑3.典雅主义(Fornalism)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主要在美国又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复古主义讲究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约翰逊: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纽约林肯文化中心斯东:1958 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4.超级巴洛克(Super Baroque) 繁琐堆砌,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的巴洛克式风格。

5.帝国风格(le style empire)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 、雄师凯旋门(法国古典复兴建筑的代表,古罗马风格) 他们体量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超常,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生出肃杀之气6.罗马风建筑 (Romanesque)在古罗马的废墟上,利用古罗马废墟的建筑材料,摹仿古罗马建筑的风格进行建造起来,但是工艺比较粗糙,也称罗曼式或者罗马式建筑特点: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7. 《建筑十书》 古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著,共十卷,总结了古罗马建筑设计规范和基本原理从建筑教育、材料等方面总结经验,成为西方建筑师的经典之作8.岩窟墓 中王国到新王国时代,金字塔陵墓已经不再流行.国王陵墓以岩窟墓为形制.在山崖中开掘秘密墓穴,由阶梯,通廊,前室,墓室等部分构成.墓内壁面常有宗教的壁画和彩色浮雕,并刻有宗教文字.9.洛可可建筑(Rococo)洛可可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18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的建筑风格10.粗野主义(Brutalism,主要在欧洲)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它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极其夸大那些沉重的构件,并把它们冷酷地碰撞在一起代表人物:柯布西耶、史密森夫妇、丹下健三(国际粗野主义)11.工艺美术运动(Art & Crafts) 从传统中借取手工艺精神,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12.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主张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装饰主题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使建筑走向简洁的道路代表人物:奥别列去和霍夫曼13.古典复兴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末在欧盟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巴黎歌剧院(折中主义)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英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最著名的作品) 。

14.浪漫主义建筑 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意抗衡15.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16.洛可可风格 Rococo 18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多用卷草与贝壳装饰,色彩淡雅这种建筑潮流主要可描述为新奇的、动态的17.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创始人凡·德·费尔德魏玛艺术学校(凡·德·费尔德) ,巴塞罗那米拉公寓18.古典建筑古典建筑即古希腊与罗马之建筑,古典主义崇尚古代的希腊罗马建筑,以古典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记功柱作为效法的榜样,主张建筑是理性,井井有条,和谐均匀协调,广泛使用古典柱式和装饰纹样。

古典主义在英国比比皆是,代表作有琼斯设计的柏林威治女王行宫,雷思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以及大英博物馆和英格兰银行等19.德意志制造联盟(Werkbund)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贝伦斯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代表作“透平机车间”——建筑史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1914 年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20.风格派( De Stijl) 在建筑体型构成中强调规整而冷静的方块形,垂直和水平线的线条形成十分整洁的外观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又称“新造型派”和“要素派” 21.构成主义产生于俄国,将建筑物的物质性与意识形态上的政治问题结合起来,强调体积构成的简洁与宏大,以体现无产阶级的审美要求,在技巧上与风格派有共同之处把抽象的几乎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内容,象工程结构物代表作: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充分利用了钢材的抗拉性能)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22.古典柱式 古希腊、罗马建筑中对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是建筑形象最直观的表现。

公元前 6 世纪对其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罗马人称之为“柱式” 有希腊三式和罗马五式23.草原住宅 (Prairie Houses) 赖特在美国西部地方建筑自由布局的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是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 “草原”就是表示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平面作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24.有机建筑赖特提出一种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就如树木一样,扎根于当地而且能够生长 (流水别墅)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 ,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认为每一座建筑都应当是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目的、特定的自然和物质条件以及特定的文化的产物25.新建筑五点 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条形长窗26.CIAM 现代建筑国际会议(1928-1956)创始人和组织者是勒·柯布西耶、密斯和格罗庀乌斯等人1928 年在瑞士创办它的第一个宣言提出抛弃学院派陈腐公式,给予新建筑予经济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等重要主张。

他们对城市也同样理解,因为城市是建筑的自然延伸它最重要的会议是 1933 年在雅典召开,其中提出城市规划的重要原理《雅典宪章》 (1956 年被后现代主义的 Team X 所摧毁)27.现代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注重功能和效率,发挥材料和结构的特性,注重经济性,突破旧的建筑构图形式而提倡的形式,认为建筑的主角是空间,废除表面外加的装饰的建筑思潮28.包豪斯 Bauhaus 创始人:格罗庇乌斯德国魏玛“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以包豪斯为基地,20 世纪 20 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强调自由创造,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同社会挂钩;形成包豪斯风格29.花园城市 ! 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个委员会委托掌管30.枯山水用石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藓,运用于隐略与顿悟、对空与无、虚与实、作心灵对照的日本写意园林。

31.带形城市 ! 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城市既接近自然,又便利交通,城市应有一条宽的道路作为脊柱,城市宽度应有限制,长度可以无限被以后的规划工作者用作沿高速公路延伸发展布置工业与人口的一种规划组织形式32.光明城市 ! 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其核心是: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区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是协调的,功能上是延续的,空间上是互补的、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33.广亩城市!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被称为是城市科学规划的一个模式(Pregill and Volkman 1993),这里汽车代替了步行,独家住宅整齐分布,商业网点精心设计平均每公顷居住 2.5 人,他相信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34.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设计者:帕克斯顿, 新材料:铁,玻璃,木 新方式:模数制(玻璃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充分利用材料特性。

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35.超高层建筑 1972 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按建筑层数多少将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其中 40 层以上(10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36. “银匠式”风格15 世纪下半叶到 16 世纪,西班牙文艺复兴建筑的显著特点是把文艺复兴的建筑细部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同时还带有中世纪统治西班牙的摩尔人的艺术印记,建筑造型变化很多,装饰丰富细腻,几乎可同银饰比美,因而称为“银匠式”风格,代表作:贝壳大厦37 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嘎理于 1898 年提出的城市规划设想,觉察到应把工业作为城市结构的一个主要部分对大工业发展阶段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组群做了精辟的分析38. Team X !五十年前所成立的国际建筑团体十人小組(TEAM 10)以呼籲建築設計返回人文軌道為核心宗旨,其成員包括史密森夫婦、荷蘭的 Jacob B. Bakema、Aldo van Eyck、法國的 G. Candilis、Shadrach Woods、西班牙的 J. Coderch、匈牙利的 Charlis Pologni、波蘭的 Tarzy Soltan、義大利的 Giancarlo De Carlo 等人。

39. 都铎式建筑 !都铎王朝式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是外露的横梁这一风格因流行于都铎王朝而得名这个时期的大型的宗教建筑活动停止了,新贵族们开始建造舒适的府邸,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着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