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精选可编辑)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59975513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精选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精选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精选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精选可编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换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打算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如今义:认为a所以游目骋/b所以兴怀古义:a所用来/b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

2、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

3、,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 “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 若合一契 (一起) 其致一也(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

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5.所以古义: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的原

5、因。如:所以兴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一) 记叙兰亭盛况;(二) 抒发人生感慨;(三) 交代作序目的。二、(1)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记述兰亭盛会的? 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第二句:与会者。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第四句:宴饮之乐。第五句:天气。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2

6、)这段文字表达方式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描写抒情,叙议结合。如叙描结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三、1、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2、这段话的议论如何逐步展开的?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

7、”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四、第三段1、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

8、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2、作者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第三、四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译文: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4、文章思路(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作者的死生观: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对生命的热爱。附答案:1、D思想情趣。2、A。B、C两项中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一”是副词,相当

9、于“很”。3、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4、D“由”通“犹”。5、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6正确;错,“一生死”是“把生死等同”的意思;错,“虽”,译为“虽然”较适宜。7(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8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9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10、B“目”应为“认为、品评”。11、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12、C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13、D“王述在会稽任职进,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