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学科教研组编写)新 (精选可编辑)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59964190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学科教研组编写)新 (精选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学科教研组编写)新 (精选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学科教研组编写)新 (精选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学科教研组编写)新 (精选可编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语文_ 教学设计教师年级七编写时间教学内容 古代诗歌五首课时安排2第 _1_ 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情感目标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与学法提问、讨论、直授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

2、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二、教学新课登幽州台歌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

3、要求。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会特点1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2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不然,它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3写作特色。明确: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望岳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理解内容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

4、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3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赏析诗句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诗中是怎样写“望”岳的吗?明确: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2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明确:雄伟高大、神奇秀丽。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5、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诗句中可看出。目标导学三:结合背景,把握情感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却看不出作者有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目标导学四:仔细品味,理解写法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登飞来峰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诗意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3全体学生齐读并根据注释揣摩诗意。4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目标导学二:探讨质疑,体悟哲理1登飞来峰前两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明确:一、二句描写景物充满生机;三、四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明确:本诗的哲理是借登飞来峰过程中所见所想提炼出来的。本诗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