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59962340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与其他论文摘要一样,也“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提供重要内容的短文。可被视为论文的缩微版本。是通过检索系统的第一信息源,是论文在信息传播与交流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能帮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全文基本内容,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全文。对于吸引读者、增加期刊和论文的被检索率、摘引率、扩大学术影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对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进行审改的过程中,编辑应把握以下基本标准及要求。1.摘要必须能反映全文的重要内容化学是实验性学科,而合成化学是其中特别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重要领域。因此合成类化

2、学论文摘要最重要的内容是由实验数据支持的实验结果。对于合成化学,做实验没出结果就等于水中泡影、空中楼阁,就会流于空泛、抽象,对读者毫无实际价值。原文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研究制备不同稀土填充的Bi-Sb半导体热电材料的工艺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观测直流电沉积与脉冲电沉积制备的BShCe及BiSbINd合金薄膜表面形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修改后分别以脉冲电沉积法和直流电沉积法制备了稀土填充热电材料Bijb3Rex(Re=Ce,Nd)。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通断脉宽为TlOms(电流1A),Toff=40ms(电流0A),电流密度2000A*nT2,电沉积时

3、间180s的条件下制得的电沉积膜Bijbfev表面均匀、光滑、致密;在通断脉宽为1=0.405(电流1A),1=2.405(电流0A),电流密度2800A*m_2,电沉积时间120s,占空比为0.142的条件下制得的电沉积膜BShNdu,表面均匀、光滑、致密。修改说明原摘要既无具体的实验方法,也未量化描述实验结果。修改后的摘要准确反映了论文的重要内容。原文本文详细研究了N,N-二苄基酪氨酸乙酯与对溴苯甲醚的偶联反应,探讨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如碱的品种与用量、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反应物的用量比、反应时间与温度、溶剂种类、配体与催化剂用量比等各种因素对偶联产物产率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从而

4、为进一步研究L-左旋甲状腺素钠的全合成提供了重要依据。修改后N,N-二苄基酪氨酸乙酯(2)与对溴苯甲醚(3)经偶联反应合成了O-对甲氧基苯基-N,N-二苄基酪氨酸乙酯,其结构经丽R,IR和MS表征。最佳反应条件为:210mmol,n(2):n(3):n(K3P04):n(CuS045H2O):n(N,N-二甲基甘氨酸盐酸盐)=1.0:1.3:1.3:0.2:0.35,在DMF(50mL)中于100C反应8h,产率54.7%,93.8%ee。修改说明原摘要有评述,且过多叙述工作内容而未反映成果。修改后重点展示实验所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可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原文给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和无取代的N

5、-对甲苯磺酰基苯乙胺与醛在温和的条件下发生N-磺酰基Pictet-Spengler反应。其反应产率高,产品纯度好,催化剂适用范围广。修改后研究了在温和条件下,N-对甲苯磺酰基苯乙胺与各种醛之间的N-磺酰基Pictet-Spengler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1,2,3,4-四氢异喹啉,其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所用催化剂为各种路易斯酸或布朗斯特酸。修改说明化学反应的产率与纯度是针对特定产物的。原摘要中未指出目标产物,但却表述“产率高,纯度好”;“催化剂适用范围广”太笼统。以论文内容为依据,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改写了摘要。明确指出目标产物为“一系列1,2,3,4-四氢异喹啉”;

6、所用催化剂为“各种路易斯酸或布朗斯特酸”,充分展示了论文的重要内容。原文手性布朗斯特酸可以有效的催化羰基以及亚胺参与的不对称反应,所以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不对称环化反应往往能够得到含氧或氮的环状手性分子,而他们往往是天然产物生物碱、药物以及生物活性分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环化反应,对于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合成探索以及药用活性分子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反应类型分类并结合其反应原理,介绍近年来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成环反应以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修改后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多种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AzaDiels-Alder反应、Pictet-Spengler反应、Naz

7、arov反应、1,3-偶极环加成反应、多组分及串联反应构建手性环状分子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38篇。修改说明原摘要更近似前言,与摘要内容相差甚远。修改后才能反映论文的基本内容。摘要中不应出现背景性、解释性、评论性的内容背景介绍应在前言中,解释应放在结果与讨论中,评论应放在结论中。原文稀有酮糖及其衍生物通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本文以苄基保护糖酸内酯作为初始原料,通过正丁基锂/二碘甲烷生成的碘甲基锂试剂对底物羰基加成增长碳链,再在碱性环境中水解,得到稀有酮糖中间体。此方法路线简捷、原料易得,适用于稀有己酮糖和庚酮糖中间体的制备,为稀有酮糖及衍生物制备提供一条便利高效的途径。修改后以全苄基保护的糖酸内

8、酯为原料,通过正丁基锂/二碘甲烷生成的碘甲基锂试剂对底物羰基加成增长碳链,再在碱性环境中水解合成了5个稀有酮糖中间体,其结构经丽R确认。修改说明删去原摘要中的注释一评论,突出实验结果,补充“合成了5个稀有酮糖中间体,其结构经丽R确认”,准确展示了论文的重要内容。原文Henry反应是一类形成C-C键的重要的有机反应。目前报道的催化不对称Henry反应的有机催化剂主要有金鸡纳碱衍生物、手性(硫)脲、手性二级胺、金鸡纳碱-硫脲衍生物和胍-硫脲衍生物等,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本文评述了各类有机催化剂在有机催化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不对称诱导反应的机理、催化剂分子结构及反应

9、条件及其催化活性和不对称诱导作用的影响。修改后综述了各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金鸡纳碱衍生物、手性(硫)脲、手性二级胺、金鸡纳碱-硫脲衍生物、胍-硫脲衍生物等在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18篇。修改说明原摘要中只有最后一句话是摘要的内容,前面的部分是对Henry反应及小分子催化剂的介绍,应归入前言中。原文本文报道了一类新型碘代炔丙基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常用的四种单糖为原料(D-葡萄糖、D-半乳糖、D-核糖、D-甘露糖)首先在酸催化下与炔丙醇糖苷化反应(产率6080%),然后在碱催化下碘代制备得到四个目标化合物(产率7590%),化合物经1H-NMR表征。四个化合物对引起农作物疾病的

10、几种真菌均有抑制活性,为此类低毒、环保型农药的研究提供思路。修改后以四种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和D-核糖)为原料,先在酸催化下与炔丙醇完成糖苷化反应(产率60%80%)然后在碱催化下碘代合成了四个新型r-碘代炔丙基糖苷类化合物(3a3d,产率75%90%),其结构经1H-丽R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对引起农作物疾病的几种真菌均有抑制活性。修改说明“为此类低毒、环保型农药的研究提供思路”属于评述,应删去。原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氧化锌在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溶液中直接合成甲基丙烯酸锌的方法,实验确定了合成最优实验的条件:反应时间120min,以正己烷为分散溶液,非离子

11、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为甲基丙烯酸和氧化锌总量的2%。并用FTIR,1H-NMR,XRD,TEM等分析方法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确认了产物的结构为我们要合成的产物,以此合成的甲基丙烯酸锌质量与文献值相符,且流程缩短,工艺简单,成本低。修改后以正己烷为溶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MAA)与氧化锌(ZnO)步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丙烯酸锌。其结构经1H-NMR,IR,XRD和TEM表征。最佳反应条件为:MAA11g,Zn05g,w(PEG400)=2%,正己烷100mL,于25C反应2h,收率88%。修改说明原摘要表述不规范,也欠流畅

12、,且含评述言语。修改后逻辑连贯、表达准确。3摘要要防止实验结果表述因方法不当而缺乏明晰性、因信息含量不够而缺乏丰满性,流于模糊、空泛、抽象原文本文分别合成了氨基硫脲单缩PMBP(L)、氨基硫脲双缩PMBPD、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缩PMBPD、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缩PMBP(L4)、1,3-二氨基硫脲单缩PMBP(L5)、1,3-二氨基硫脲双缩PMBP(L)含硫Schiff碱,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部分Schiff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修改后1-苯基-3-甲基-

13、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分别与氨基硫脲、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和1,3-二氨基硫脲反应合成了6个含硫Schiff碱(6a6e),其结构经UV,4-丽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6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修改说明目标产物可以用“含硫Schiff碱”统称,以避免表述冗杂,为了不标出每个产物的完整命名,给出反应物名称使摘要明晰而丰满。原文一个新的n3-苄基环戊二烯基镍络合物,(n3-环戊二烯)(7-苯基-7-(三甲基)硅基-1,2,7-n3-苄基)镍1从二茂镍与1,1 -二苯基(三甲基硅基)甲基锂的反应中分离得到。络合物1被元素分析,E

14、I-MS,1-丽R,13丽R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晶体结构数据显示络合物1包含n3-苄基并具有18价电子构型。其它的几种有机镍络合物也被分离并由光谱方法表征。研究了反应的机理,反应产物中存在四苯乙烯证明了C-Si键的断裂。修改后二茂镍与1,1-二苯基(三甲基硅基)甲基锂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n3-苄基环戊二烯基镍络合物一一(n3-环戊二烯)7-苯基-7-(三甲基)硅基-1,2,7-n3-苄基镍(1),其结构经丽R,MS,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12/cl,晶胞参数a=19.2180(6),b=16.6330(5),c=14.3880(4),p=90.00,0=

15、123.91,Y=90.00,V=3816.73(20),Z=8。晶体结构数据显示1包含n3-苄基并具有18价电子构型。反应产物除1外还分离出了四苯乙烯和其他几种有机镍络合物,四苯乙烯的存在证明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C-Si键断裂。修改说明原摘要使人感觉1只是顺便或意外得到的,其实论文的主要内容是1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修改后突出了工作重点。补充晶体结构数据使摘要丰满,结论有数据支持,避免了空泛与抽象。原文通过氮烷基化,脱保护基,还原三步合成了氯沙坦,总收率68%。修改后2-丁基-4-氯-5-羟甲基咪唑和5-(4-溴甲基联苯-2-基)-1-三苯甲基-1H-四唑通过氮烷基化、脱三苯甲烷保护基和还原反应合成了抗高血压药氯沙坦,总收率64%,其结构经1H-丽R表征。修改说明原摘要连反应物都未交待清楚,信息量太少,给予适当补充,使其完整、丰满。原文简要综述了合成四苯基卟啉方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