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59961240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 方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个对于学习者 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 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六一节快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文艺节日,需要33名同学来练节目。天气比较

2、热,老师为他们准备了一些矿泉水(教师山示箱24瓶的矿泉水和另外的9瓶矿泉水)。同学们估计一下,33名同学每人瓶够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这时,我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呢?”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出:“要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就知道够不够了。”从而激发了他们积极探索“24+9”的算法的欲望。教师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 隐藏在情境之中,从而产生认识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白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 二、鼓励学生独立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

3、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差异的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使学生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教学“十儿减9”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探索算法,使学生在操作中动脑思考,探索出了从十几里面逐次减1;先从10里面减9、再把1和几合起来:先从

4、十几里面减几、再减一个数;从9加几得十几推到十儿减9等于儿等几种不同的算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长方体的各部位,想想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并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并板书他们的发现。然后举起正方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正方体的形状是不是和刚才认识的长方体完全相同?哪里不同?学生讨论并表达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从而板书出了正方体的特点。这时,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结合刚才的认识辨认图形说出为什么,并对应黑板上的特点贴在黑

5、板上。学生回顾刚 才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都表现出激动和自豪,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探究效率。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现代社会清晰的向人们昭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

6、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教学时,教师要在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例如,教学圆柱、球“时,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触摸发现圆柱体上下两个圆面样人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柱体上下两个圆面到底是不是一样大呢?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哪些方法来验证,动于试一试。在学生经过激烈地讨论和实验之后,教师让各组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深入思考与合作交流,他们的思维被激活,别小心裁的探究出用线量周长,用尺子量直径把两个圆面描在纸上,再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把上面的盖拿下来,再与下面的圆比一比等多种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证明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

7、有机会参与实验和讨论,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探究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实践运用,拓宽自主探究的空间。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如,学习了“统计”后,教师让每个学生调查自己家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然后把调查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怎么解决塑

8、料袋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领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经济、环保等密切相关,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合理评价,强化成功体验在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出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如,教学“十几减九”时,让学生摆小棒自主探索15-9的算法。有的学生是从15根小棒里1根1根地减,减到最后还剩6,有的学生是把15分成10和5,10-9-1,1+5=6,有的学生是把9分成5和4,15-5=10,10-4=6,有的学生是想到9+6=15,所以15-9=6。这些算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应当加以赞赏和肯定,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以使他们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我坚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定会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