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试卷分析 (精选可编辑) (2)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59954762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08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试卷分析 (精选可编辑)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0708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试卷分析 (精选可编辑)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708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试卷分析 (精选可编辑)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08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试卷分析 (精选可编辑)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08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永济市20072008学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升级测试,参加人数5619人,平均分 97.6 ,优秀率 43% 。 A类(103120)2268人 B类(80分102)2519人C类(6579)538人D类(64分以下)294人同以往相比,成绩不是很理想,这是由于种种因素构成的。下面对试题及试卷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二、试题简析1、命题理念尊重教材,活用教材。教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命题时我们不能脱离教材而另起炉灶。这份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围绕教材,推陈出新,同时,试卷并不拘泥于教材,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和探索性问题,力求引导学生拓宽视野,跳

2、出教材。“生活化”与“数学化”并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选择鲜活的生活素材,因此,命题不能太“数学化”,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命题也不能太“生活化”,如果照搬生活中的实际情节,可能会让学生在无关的环节上浪费时间。本次命题,我们对选取的生活素材进行了适度加工。关注数学思考,体现“策略性”。数学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本次命题时,我们对此特别关注。拓展思维空间,体现“发展性”。 “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我们也要做到“让不同的人考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考试中得到

3、不同的发展”。本次命题,我们注意以思路的多元延展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空间,使不同学生有可能获得不同发展。总之,本次数学试卷命题,我们力求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2、 试题结构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计算能力、应用能力”三方面,共六大题,试题100分,卷面分20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7:2.5:0.5考查知识及能力:试卷考查的知识,对概念类的试题考查得较少,比较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动手做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分

4、布列表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应用题题数1356435分值2256345283、 试题特点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在本次试题中体现比较明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数学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服务”等诸多理念。具体表现在:1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试卷的开篇写道:“亲爱的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一定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本领,现在就请你开动脑筋,尽情地展示自己,祝你成功!”简短的几句话,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答题情趣,提高了自信心,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2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考查基础知识源于课本,第一、二、三、四题

5、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总分值计67分,六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也是最基本的类型:比例、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相遇问题、百分数应用题,这都为学生以后数学学习夯实了扎实基础。3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取材于实际,关注社会富有时代气息。如:第一题9小题(有关利息的计算),第六题2、3、4、6小题(永济市政府修建银杏东街问题、两种饮料的价格问题、永济到太原的客车行驶问题、王阿姨卖服装的利润问题),这些均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拉近了数学与实际的距离,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总体来说,无偏题、怪题,但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不细心、知识面不全、解题思路不灵活的学

6、生也很难取得高分。三、试卷分析(一)逐题分析如下:1、第一大题:认真审题,准确填空。本题共有13个小题,22个空。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落实,综合性强,知识面全(读数、写数、改写数、名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圆的面积、利息的计算、正方体的容积、圆锥的容积、超市购物、比例等等)一个填空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除第3小题外,其它题95%学生全对。3小题,把12/7米长的绳子剪3刀,使每段长度相等,每段是()米,每段是全长的()。部分学生不知道剪3刀,就平均分成了4段,都以平均分成3段来计算。2、第二大题:仔细推敲,准确判断。共5个小题,个个有特点、有针对性,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知识

7、点。此题约有一半学生全对。出错相对较多的是第5小题,求往返的平均的速度,应是往返的总程往返的总时间,而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往返速度的平均值。3、第三大题:反复比较,择优录取。共6个小题,每一题不细心、不灵活,想得不全,知识落实不到位很难得到分数。此题全对的仅占10%,其中1、4、5小题90%学生全对,出错最多的是第3小题:修一条长4千米的水渠,前3天修了全长的2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共需多少天?下面列式中,错误的算式是()A 325% B 3(125%)C 3(10025) D 425% 此题全是用分率解答的,大部分学生不知道25%也可以看作是总时间的25%,固把A当作错误的。4、第四大题

8、:看清数据,巧思妙算。此题包括4个小题,考查了学生的口算、解方程、简便运算、列式计算等基本计算能力,难易适中。第1小题直接写得数,90%学生全对,个别学生10.375出错,原因在于把10.375当作0.3751来计算,被除数和除数调换位置了。第2小题求未知数,错误较多的是:2/5X2/5=5/8 5X-3.4X=1.21/4 在3/5X2/5=5/8中,题中3/5X处于被除数的位置,就应是3/5X=5/82/5,而部分学生直接把除数2/5倒数了,写成3/5X=5/85/2方程5X-3.4X=1.21/4,易错在1.21/4=4.8这一步,绝大部分学生都把1.21/4算为0.3,当作乘法直接约分

9、了。第3小题简算题,并写出所运用的运算定律,学生失分较多的是运算定律的填写,尤其是第一个7/15-7/11+8/15-4/11,交换位置后,7/11和4/11结合时应加上括号里面要变号,一部分学生不变号,误写为(7/15+8/15)-(7/11-4/11)第4小题列式计算,存在问题是部分学生没列综合算式。5、第五大题动手动脑,快乐实践。此题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考查了学生点到线之间垂线段最短方位比例尺三个方面的知识,对细心的同学来说此题不难。1小题95%学生全对。2小题有部分学生画对了柏树的位置,但没留下“作图痕迹”,固而600角也没标上。此题出现错误较多的是3小题,对于马路的实际宽度,有25%的

10、学生不理解,量成“斑马线的宽度”而失分。6、第六大题,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5道题,看起来不难,却不容易100%做正确。第1小题只列式不计算,失分较多的是第小题,2/5千克和2/5分不清,找不出数量相对应的分率。第2小题有40%学生出错。部分学生误认为“正好20天完工比原计划少用了4天”为原计划用了20-4=16天。第3小题有30%学生出错。原因是 算出体积后,不求单价或1元买多少直接比较 不换算单位或单位换算错,导致失分 有个别学生一看有“包装”二字就认为是算表面积。第4小题有40%学生出错。原因是找不对量所对应的分率,大部分学生用90(1/6-1/10)。第5小题有20%学生出错主要是用乘

11、法计算,关键还是单位“1”分不清。(二)试卷反映的问题1、数学卷面分失分严重。卷面分20分,学生卷面得分仅均15分,有的学生卷面只得9分、10分,70%的学生卷面分在1316分之间。2、两极分化现象相当严重,仍有一少部分学生分数很低,不及格占有一定比例,差的太差。3、运算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掌握还不够扎实,造成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较多。如:口算运算符号看错,最常见的简便方法计算类型方法对结果错;应用题列式正确,计算出错。4、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综合运用能力较弱。如:第五题操作题,学生不理解马路对面,因而作图位置出错。第六大题第3小题:判断两种包装的饮料,哪种价格便宜,必需以同一个单位来比较

12、,要么用1元买多少体积来比较,要么用1个体积单位要花多少钱来比较。此题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学生生活经验太少。四、对教学的几点建议。1、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迁移规律的运用以形成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过程教学要到位,给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2、关注新课改理念下“双基”的内涵,切实加强“双基”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把一个“点”一个“点”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能只教知识。要利用教材,又要走出教材,重视对教材例题、习题资源的开发;同时,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丰富数学教学,以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5、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多动手实践,多观察,多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