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990502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与水文地质选择题(书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 习 题1、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B_。A、径流 B、水文循环 C、降水 D、蒸发2、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_B_。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 B、蒸发、降水、下渗、径流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 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3、人类开发利用活动(例如建库、灌溉、水土保持等)通过改变下垫面的性质间接影响年径流量,一般说来,上述这些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会使得_B_。A、蒸发量基本不变,从而年径流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从而年径流量减少C、蒸发量基本不变,从而年径流量减少 D、蒸发量增加,从而年径流量增加4、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 680km蒸发量基本不变,从而年径流量增加,多年平均径流模数

2、为10L/(skm),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_A_。A、315mm B、587mm C、463mm D、408mm5、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450 mm,则多年平均蒸发为_B_A、450 mm B、500 mm C、950 mm D、1400 mm6、某流域面积为 1000 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050 mm,多年平均流量为 15m/s,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_B_A、0.55 B、0.45 C、0.65 D、0.687、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_B_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

3、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8、我国年径流深分布总趋势基本上是_A_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分布基本均匀 D、自西向东递减9、某流域面积 F 为 500 km,多年平均流量 Q 为 7.5 m/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 R 为_C_A、887 mm B、500 mm C、473 mm D、805 mm10、水量平衡方程式 P-R-E=S(其中 P、R、E 和S 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 ,适合于_D_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11、在水文频率计算

4、中,我国一般选用皮尔逊 型曲线,这是因为_D_ _A、已经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经成该线型的 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C、已经成该线型的 Kp 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别配合良好12、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 、 和离差系甲Q乙数 、 如下:甲河: , ;乙河: ,甲v乙v smQ/103甲 42.0甲vCsm/503乙 25.0乙vC两河相比,可知(d) 。a. 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b. 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c. 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d.乙河水资源丰富,

5、径流量年际变化小13、用配线法进行频率计算时,判断配线是否良好所遵循的原则是_C_A、抽样误差最小原则 B、统计参数误差最小原则C、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最好原则 D、设计值偏于安全原则14、 的丰水年,其重现期等于_C_年。%5PA、5 B、50 C、 20 D、9515、 的枯水年,其重现期等于_D_ 年。9A、95 B、50 C、 5 D、2016、年径流系列的“三性”分析是_A_A、资料的可靠性,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B、资料的可靠性,系列的代表和成果的合理性C、资料的可靠性,系列的一致性和成果的合理性D、成果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可观性17、资料系列的代表性是指_D_A、是否有特大

6、洪水 B、系列是否连续C、能否反映流域特点 D、样本的频率分布是否接近总体的概率分布18 在设计年径流的分析计算中,把短系列资料展延成长系列的资料的目的_A_ _A、增加系列的代表性 B、增加系列的可靠性C、增加系列的一致性 D、考虑安全19、在进行频率计算时,说到某一重中现期的枯水流量时,常以_D_ _A、大于该径流的频率来表现 B、大于和等于该径流的频率来表现C、小于该径流的频率来表现 D、小于和等于该径流的频率来表现20、确定历史洪水重现期的方法_D_A、根据适线法确定 B、照国家规范确定C、按暴雨资料确定 D、有历史洪水调查考证确定21、某河段已经查明在 年中有 项特大洪水,其中 个发

7、生在实测系列 年内,在特大洪水Nln处理时,对这种不连续的统计参数 和 的计算,我国广泛采用包含特大值的矩法公式。该QVC公式包括的假定是_A_A、 ; B、 ;1nNQ1nNVnN1nNC、 ; D、 ;VC1SVC22、对设计流域洪水资料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相互对比的目的_C_A、检查系列的一致性 B、检查系列的可靠性C、检查系列的代表性 D、检查系列的长短23、用典型洪水同倍比法(按峰的倍比)放大推求设计洪水_C_A、峰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B、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C、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洪量24、用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洪水

8、,则_C_A、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B、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C、峰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洪量25、选择典型洪水的一个原则是对工程安全“不利” ,所谓的“不利”是指_B_A、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前 B、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后C、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居中 D、典型洪水历时长,洪量较大26、在典型年的选择中,当选出的典型年不是一个时,对灌溉工程应该选取_A_ _A、灌溉需要水期的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B、非灌溉需水期的径流比较枯的年份C、枯水期较长,且枯水期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D、丰水期较长,且枯水期经流比较苦的年份27、设计洪水是指_A

9、_A、符合设计洪水标准要求的洪水 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C、任意频率的洪水 D、历史上最大的洪水28、设计洪水的三个要素是_B_A、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史B、设计洪峰辆、洪量、洪水过程线C、设计洪峰流量、一天洪量、三天洪量 D、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流量、设计洪水过程线29、在洪水、量频率计算中,洪量选样的方法是_B_A、固定时段最大值法 B、固定时段年最大值法C、固定时段任意取值法 D、固定时段最小值法30、地区经验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一般_A_A、仅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B、仅推求设计洪量C、推求设计洪水量 D、仅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31、对特大洪水的处理的内容主要是_C_A、

10、插补展延洪水资料 B、代表性分析C、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的计算 D、选择设计标准32、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_C_。A、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B、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C、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D、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33、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_C_。A、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精度高 B、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C、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 D、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34、暴雨资料系列的选样是采用_A_。A、固定时段选取年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C、年超定量法 D、与大洪水时段对应的时段年最大值法35、暴雨定点定面关

11、系是_D_。A、固定站雨量与其相应流域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B、流域出口站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C、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D、流域各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36、保育动点动面关系是_D_。A、暴雨与其相应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不同站暴雨之间的相关关系C、任一雨量站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暴雨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面雨量之间的关系37、某一地区的暴雨点面关系,对于同一历时,点面折算系数_A_ _。A、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少 B、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C、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时大时小 D、不随流域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是一常数38、选择典型暴雨的原则是“可能”和“不利” ,所

12、谓不利情况是指_B_。A、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前 B、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后C、典型暴雨主雨峰居中 D、典型暴雨的雨量较大39、用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则_D_ _。A、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B、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C、各历时暴雨量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D、所用放大倍比对应的历时暴雨量等于设计暴雨量,其他历时暴雨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暴雨量40、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则_B_。A、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B、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C、各历时暴雨量都不大于设计暴雨量 D、不能肯定41、自然条件下,岩土孔隙度相对较大的为_D_ _。A、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悬殊,颗粒形状规则B、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不悬殊,颗粒形状规则C、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悬殊,颗粒形状不规则D、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不悬殊,颗粒形状不规则42、以下哪项属于结合水的性质_B_。A、受到重力和毛细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运动B、受到重力和颗粒表面的电分子力的共同作用下不能运动C、受到重力和颗粒表面的电分子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运动D、受到毛细力和颗粒表面的电分子力的共同作用下不能运动43、下列哪项不属于毛细水的性质_D_。A、支持毛细水通常是越靠近地下水面含水率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