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运行调试手册》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59844131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氧运行调试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好氧运行调试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好氧运行调试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好氧运行调试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好氧运行调试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氧运行调试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氧运行调试手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废水处理站好氧系统调试运行手册陕西科技大学造纸环保研究所2014年02月一、启动准备工作1二、驯化过程12.1操作参数12.2操作步骤12.3注意事项2三、 活性污泥性状异常及其分析 3四、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44.1pH 值44.2溶解氧54.3原水成分54.4 食微比(F/M ) 64.5进水温度74.6活性污泥浓度(MLSS) 74.7 沉降比(SV30) 84.8污泥体积指数(SVI) 1.0.4.9 污泥龄.1.0.4.10 回流比.1.1.4.11营养的投加12.一、启动准备工作首先启动鼓风机,将活性污泥菌种直接投加到水池, 闷曝三天。第1-2天鼓 风机开启3h ,停1h,

2、问断曝气。第3天连续曝气,污泥呈均匀悬浮态,静沉后, 上活液活彻透明,污泥外观呈土黄色,絮体较大,沉降性能良好,30min污泥沉降体积约10-30%左右,接种成功。二、驯化过程2.1调试运行控制参数每次进水量按总进水量的 20%、40%、60%、80%、100%依次提高。当 出水CODcr符合排放要求时,增加进水量。调试运行期间主要控制参数如下:污泥浓度:MLSS=3000-5000mg/L溶解氧:DO=2-4mg/l污泥沉降体积比:SV30=40%左右污泥负荷:0.1-0.2kgBOD 5/kgMLSS d2.2操作步骤1)定时曝气维持生化系统微生物所需的氧气;2)当检测到的COD去除率达到

3、进水COD量的60%左右时,可提高到下一个进水负荷段;3)保持池内水温处于微生物适宜温度(20限砒g续进水、连续排水稳定运行。2.3注意事项1)颜色:正常的活性污泥一般呈黄褐色或棕褐色,外观似棉絮状;2)镜检:生物相丰富,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胶团密实,有钟虫,累枝虫,轮 虫等后生动物存在;3)沉降性:上活液活澈透明,说明系统运行正常,污泥性状良好。上层液观察到漂浮着一层细小的针状絮体,出水尚活主要是由于系统的污泥 负荷F/M太低,污泥老化,使污泥絮体沉降速度太快,来不及将悬:浮在混合液 中的微絮体捕集沉淀下去,调整 F/M的值(适当添加营养尿素和磷肥)加大剩 余污泥的排放次数,但每次少排。上层液浑

4、浊,主要由于F/M太高,微生物分解不彻底,导致出水SS偏高,最主要的方法降低系统负荷。测量方法:取1000ml量筒盛放曝气池中的新鲜活性污泥混合液,静置5 10分钟,观察在静置条件下污泥的沉降速率和污泥外观性状,絮状结构,泥水界面是否分明,上活夜是否活澈透明等现象,依靠这些调整工艺控制。4)曝气池观察泡沫量较少泡沫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 则表明系统运行正常。负荷过高,泡 沫量增多,洗涤剂过多或污泥龄过短也会使泡沫增多。泡沫的色泽呈茶色或灰色 等其它颜色则表明污泥龄太长或污泥解絮或洗涤剂增多。三、活性污泥性状异常及其分析序号异常现象症状分析及诊断解决对策1曝气池有臭味曝气池供氧小足,DO值(溶解氧

5、)偏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加大曝气里2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H2S与F作用生成FS加大曝气里3细小污泥漂浮污泥缺之营养进水氨氮过局,C/N不合适水温超过40 投加营养按BOD5 : N :P=100 : 5 : 1测定进水氨氮,稀释进水4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F/M (污泥有机负荷)过局有机物氧化不彻底污泥浓度不够减少进水量培养成熟的活性 污泥(引进新活性污泥投入 曝气池)5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进水洗涤剂含量过高或丝状菌过量生长清除浮渣增加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6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浑浊,水质差污水中宫养不平衡或不足pH值不合适投加营养按BOD 5 : N :P=100 : 5 :

6、1 调整 pH 值,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入曝气池)7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污泥解絮,出水水质恶化或pH值异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引进新活性污泥8曝气池泡沫过多,呈白色进水中洗涤剂过多加消泡剂(机油或煤油)9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降低负荷10曝气池泡沫呈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增加排泥量11污泥层(泥面)升高SVI值局,污泥沉降性差泥龄太长投入混凝剂(PAC)增加排泥量12污泥色泽转淡曝气池供氧过大,污泥负荷太低, 进水营养不足,污泥自身氧化分 解减少曝气量加大进水量投加营养(N , P)按 BOD 5: N :P=100 : 5: 1四

7、、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4.1pH 值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1)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丁 5或高丁 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 泥沉降缓慢,上活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2) 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 pH的波动耐受力 越强。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3) 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 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4.2溶解氧运行中的溶解氧监测主要依靠在线监测仪表,便携式溶解氧仪和实验测定, 3种方法监测,仪器需要经常对比实验测定结果以确保仪器准确。在出现溶解氧 异常时,应在曝气池中采取多点采样的方法通过测定

8、曝气池不同区域的溶解氧浓 度,来分析故障原因。(1) 与原水成分的关系。原水对溶解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水量和高有机物 浓度都会增加系统的耗氧量,因此运行中曝气机全开之后,要再提高进水量就要 根据溶解氧情况而定了。另外,如原水中存在洗涤剂较多,使得曝气池液面存在 隔绝大气的隔离层,同样会降低冲氧效率。(2) 与污泥浓度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耗氧量也越大,因此运行中需要通 过控制合适的污泥浓度,避免不必要过度耗氧。同时应该注意,污泥浓度低时应 调整曝气量避免过度冲氧引起污泥分解。(3) 与沉降比的关系。运行中要避免的是过度曝气。 过度曝气会使污泥细小 的空气泡附着在污泥上,导致污泥上浮,沉降比增大

9、、沉淀池表面出现大量浮渣。 4.3原水成分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如下: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因分析pH值异常波动抑制生长、导致死亡不适合的生长环境有机物浓度过高造成冲击负荷,沉降性差微生物增长迅速,活性局有机物浓度过低活性污泥易老化食物供给不足,活性污泥死亡悬浮物浓度过高物化段去除不足,活性污泥有效成分低混杂过多固体颗粒,造成活性污泥浓度增长假象进水含有有毒物质活性污泥解体,活性抑制中毒发生,细胞合成受抑制表面活性剂过多池体泡沫过多,充氧效率低泡沫覆盖池体表面,氧转移率低4.4食微比(F/M )食微比就是反映食物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的一个比值。运行管理中需要明白: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

10、少微生物。通常需要控制食微比在某一个范围,具体如下:序号运行工艺食微比控制值 kgBOD5/(kgMLSSd)1传统活性污泥法0.2一 0.42阶段曝气法0.2一 0.43生物吸附法0.24完全混合法0.2 0.45延时曝气法0.03一 0.056氧化沟0.03一 0.057高速曝气法1.53.0确定食微比后,可以利用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以确定适合的进水流量。BOD值按COD值的50%进行计算,并在日常化验的数据对比中找出适合该处理站水质的COD、BOD比值。计算方法为:Ns=QLa/XV其中 Q一污水流量(m3/d );V一曝气池容积(m3);X一混合液悬浮物(MLSS)浓度(mg/L );

11、La一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 )与污泥浓度的关系:根据有多少食物可以养多少微生物的原理,污泥浓度 的调整要与进水浓度相适应,在系统进水水质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以日平均浓度作为调整污泥浓度的参考依据较为合理。D与溶解氧的关系:食微比过低时,活性污泥过剩,过剩部分污泥的呼吸消耗的氧量大丁分解有机物需要的氧,但总需氧量不变,氧的利用率降低,形成功率的浪费。食微比过高,系统需氧量上升造成供氧压力,超过系统供氧能力时造成系统缺氧,严重的将引起系统瘫痪。D与活性污泥沉降比的对应关系:食微比表现对应沉降比表现食微比过低1、沉降过程可出现活性污泥过多,絮体小2、活性污泥色泽较深3、沉降过程较迅速4、

12、上清液带有小颗粒5、沉降的活性污泥压缩性好食微比过高1、活性污泥稀少2、活性污泥色泽鲜淡3、絮凝沉降速度相对缓慢4、上清液浑浊5、沉降活性污泥阶段压缩性差4.5进水温度水温高则影响充氧效率,温度过低(一般认为低丁10 C影响明显)则絮凝效果变差明显,絮体细小、间隙水浑浊。4.6活性污泥浓度(MLSS )活性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末端出口混合悬浮固体的含量,用MLSS表示, 它是反映曝气池中微生物数量的指标。(1) 与污泥龄的关系。污泥龄是通过排除活性污泥来达到污泥龄指标的可操 作手段。因此,控制好污泥龄也就同时得出了合适的污泥浓度范围。(2) 与温度的关系。对丁正常的活性污泥菌群来说,温度每下降1

13、0 C,其 中的微生物活性就要下降一倍。因此,运行中我们只需要在温度高时降低系统污 泥浓度,温度低时提高系统污泥浓度就能达到稳定处理效率的目的。(3) 与沉降比的关系。活性污泥浓度越高沉降比的最终结果就越大,反之越 小。运行中要注意的是,活性污泥浓度高引起的沉降比升高, 观察到的沉降污泥 压缩密实;而非活性污泥浓度升高导致的沉降比升高多半压实性差,色泽暗淡。低活性污泥浓度导致的沉降比过低,观察到的沉降污泥色泽暗淡、压缩性差、沉 降的活性污泥稀少。4.7沉降比(SV30)活性污泥沉降比应该说在所有操作控制中最具备参考意义。通过观察沉降比可以侧面推定多项控制指标近似值,对综合判断运行故障和运转发展

14、方向具有积 极指导意义。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及处理对策影响因素原因对策活性污泥浓度过低过低的污泥浓度,使得活性污泥絮 团间间距过大,碰撞机会减少,导 致絮凝不充分沉淀效果差确认活性污泥浓度与食微比以及污泥龄的关系,并加以调节适应活性污泥浓度过高污泥浓度过高,使得絮体没有完全形成就发生絮体间碰撞沉淀,压缩用食微比以及污泥龄确定目前污泥浓度是否适合效果差,易出现翻底曝气过度曝气过度,导致细小气泡夹杂在污 泥絮体中,降低沉降速度,从而影 响沉淀效果降低曝气量,并排出污泥老化等增加污泥粘度的因素污泥丝状膨胀膨胀后,污泥絮团间的吸附能力不足以抵消丝状凿产生的支撑膨胀力,导致沉淀速度极其缓慢抑制丝状菌膨胀的方法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叙述沉降过程的观察要点:(1) 在沉降最初3060秒内污泥发生迅速的絮凝,并出现快速的沉降现象。 如此阶段消耗过多时间,往往是污泥系统故障即将产生的信号。如沉降缓慢是由 丁污泥黏度大,火杂小气泡,则可能是污泥浓度过高、污泥老化、进水负荷高的 原因。(2) 随沉降过程深入,将出现污泥絮体不断吸附结合汇集成越来越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