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骨痨 骨痨,现代医学称为骨与关节结核,是指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破坏性病变因发生于骨,发病后缠绵难愈,耗伤气血津液,常致形体消瘦,体衰虚弱,故而得名为“痨” 邪毒聚留于骨,蕴而成脓,其脓状似败絮粘痰,且可流窜他处形成寒性脓肿,故又名“流痰” 2: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附件结核多继发于椎体结核,或与椎体结核同时存在单纯附件结核约占整个脊柱结核的 1%椎体结核中又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以下顺序为胸腰段和腰骶段,颈椎、骶尾椎则较少3.拾物试验:颈椎结核患者可有斜颈畸形,或头前屈,并用双手托住下颌部,以减轻疼痛,且活动明显受限胸、腰椎结核患者不能弯腰,走路时以双手扶腰以保持躯干的平稳从地上拾物时,不易弯腰去拾,而是屈髋、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撑在大腿前面,另一手去拾地上的东西这种现象应用于检查小儿脊柱结核,称为拾物试验对儿童脊柱两旁的肌肉痉挛,常可用下法检查:患儿俯卧位,医生用手握住患儿双踝部,将两下肢及骨盆轻轻上提,如腰部挺直,生理前凸消失,说明有腰肌痉挛夜间患儿熟睡后,肌肉放松,稍一活动即感疼痛,故常有“夜啼” 4,骨病变活动型截瘫或早期截瘫脊柱结核可并发截瘫,其中椎体结核的截瘫发生率在 10%左右。
椎弓因三面环绕骨髓,故椎弓结核的截瘫发生率为 25%左右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主要在颈椎和胸椎因这些部位椎管狭窄,而脊髓较粗大,缓冲余地较少脊髓受病灶破坏产物(脓肿、干酪样物、死骨、肉芽或坏死的椎间盘等)的压迫,即可发生截瘫因这种截瘫是发生在骨病变的活动期,故称为骨病变活动型截瘫或早期截瘫,手术减压效果较好当骨病变已治愈,但脊柱有明显后凸畸形,脊髓长期受到后凸椎体缘的磨损,或椎管内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压迫脊髓,也可逐渐出现截瘫现象,称为骨病变治愈型或晚期截瘫简答题:1,难点:骨与关节结核病因,病理变化过程 本病绝大多数是继发于全身性结核感染之后,原发病灶多数在肺、胸膜、消化道、淋巴结等,其中 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其病机是寒、热、虚、实夹杂,以阴虚为主,其始为寒,久而化热既有全身性气血不足、肾亏骼空之虚,又有局部痰浊凝集、筋骨腐烂之实病变后期常出现阴虚火旺、气血两亏、正气衰微之征,甚则危及生命总之: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病的内因,感染结核杆菌是外因,筋骨损伤为常见诱因一)病因1.正气亏虚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肾气未充,气血未盛;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骨嫩髓弱;成人则可因房劳过度或遗精、带下,或后天失养,伤及脾肾,导致肾亏髓空,结核杆菌则乘虚而人。
正气不足,正不敌邪,不足以使邪毒外散内消,致使结核杆菌大量滋生繁衍,播散全身,留着于骨,遂发本病2.筋骨损伤 筋骨局部受损,或因闪挫跌仆,或因外邪客于经络,致气滞血瘀,筋骨失荣,虚而受邪,郁而成痰,损筋腐骨,发为本病二)病理变化过程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破坏过程中合并极少量的新骨形成,所谓关节结核通常是由形成关节的骨端的软骨面下的病灶逐渐蔓延进入关节其病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根据患者抵抗力和治疗情况,骨与关节结核病灶有三种结局①脓肿和死骨被吸收,干酪样物质完全被纤维组织所代替,病灶纤维化、钙化或骨化,骨与关节功能恢复或关节软骨破坏,关节发生骨性融合,病变愈合②病灶被纤维组织包围,干酪样物质仍然部分存在,病变暂时处于静止状态,一旦抵抗力减弱,有可能复发③干酪样物质液化,形成脓肿,病变继续发展二,脊柱结核病因及病理变化过程(一)病因本病多属继发病变,致病因素是结核杆菌当体内正气虚弱,或小儿元气不足,肾气未充时易致受累;后天脾胃不足,督脉空虚也是造成发病的重要原因此外,脊柱本身承重大,活动多且易于劳损,椎体松质骨多,营养血管又为终末动脉,细菌易于聚留,均是脊柱结核发病的基础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椎体结核只有一个病灶,但可同时累及相邻数个椎体。
少数可有两个或三个以上病灶,其间以健康椎体和椎间盘间隔二)病理变化过程脊柱结核按原发病灶部位可分为三型:1.中心型 病灶位于椎体中心部,多见于儿童,病变以骨质破坏为主,椎体可被压缩成楔状,易自骨化中心穿破周围软骨,侵入椎间盘和相邻椎体在成人,病灶可长期局限于椎体中心,并出现死骨,死骨吸收后,可形成空洞,周围骨质稍有致密2.边缘型 10 岁以上儿童,第二骨化中心出现以后,边缘型病变才比较常见边缘型病变可发生于椎体上、下缘的左、右侧和前、后方,因椎体后缘靠近椎管,故后方病变容易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早期的边缘型病变位于骨膜下,以后可向椎体的深处发展,或侵犯椎间盘或邻近椎体3.骨膜下型 比较少见,多由于脓肿沿前纵韧带上、下蔓延,相邻椎体的前侧部分长期被骨膜下脓肿或结核性肉芽组织腐蚀的结果多为继发性,可同时累及多个椎体椎体结核多形成寒性脓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沿椎体骨膜下蔓延,形成广泛的椎旁脓肿;二是沿筋膜间隙蔓延,可在远离病灶部位形成流注脓肿4,鹤膝 单纯滑膜结核,膝周漫肿,活动后更重,浮髌试验阳性,穿刺可有黄色混浊液体抽出,疼痛较明显,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可有跛行,关节上、下肌肉可有痉挛、萎缩,使关节呈梭形肿胀,故有“鹤膝”之称三, 不同部位椎体结核的寒性脓肿大致蔓延途径:①颈椎,常突破椎体前方骨膜和前纵韧带。
位于颈长肌后方,在上部颈椎,形成咽后壁脓肿;在下部颈椎,则形成食管后脓肿椎体侧方病变的脓肿也可位于颈部两侧,或流注于锁骨上窝②颈胸段脊椎,脓肿可沿颈长肌蔓延到上纵隔两侧,类似纵隔肿瘤③胸椎,椎旁脓肿最常见,其在 X 线平片上可呈球形,张力较大,或呈筒形、梭形④腰椎,多沿腰大肌筋膜,形成腰大肌脓肿,后者可因重力关系蔓延至髂窝、股三角或股骨小转子附近,还可绕过股骨上端后侧至大腿外侧,再沿阔筋膜流注到膝关节附近在腰大肌深层的脓肿可穿破腰筋膜,出现在腰三角部位⑤胸腰段脊椎,可同时具有椎旁脓肿和腰大肌脓肿 ⑥腰骶段脊椎,可同时具有腰大肌脓肿和骶前脓肿当病灶趋于静止时,寒性脓肿可自行吸收或钙化,但常溃破,形成窦道;也有的脓肿壁与胸腹腔脏器如肺、肠道、膀胱发生粘连,最后穿破,形成内瘘四,脊柱结核常见的局部症状和体征:1.疼痛 局部有轻微钝痛,于劳动、咳嗽或持重物时加重如病灶在颈椎,疼痛可向枕后或上肢放射;在胸椎可向肋间和上腹部放射;在腰椎可向下肢放射患处可有压痛或叩击痛,但出现较晚2.脊柱畸形椎体破坏塌陷后,可形成角状后凸畸形,胸椎较明显,颈椎和腰椎因原有生理前凸,虽有后凸畸形,也不甚明显3.肌肉痉孪、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 颈椎结核患者可有斜颈畸形,或头前屈,并用双手托住下颌部,以减轻疼痛,且活动明显受限。
胸、腰椎结核患者不能弯腰,走路时以双手扶腰以保持躯干的平稳从地上拾物时,不易弯腰去拾,而是屈髋、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撑在大腿前面,另一手去拾地上的东西这种现象应用于检查小儿脊柱结核,称为拾物试验对儿童脊柱两旁的肌肉痉挛,常可用下法检查:患儿俯卧位,医生用手握住患儿双踝部,将两下肢及骨盆轻轻上提,如腰部挺直,生理前凸消失,说明有腰肌痉挛夜间患儿熟睡后,肌肉放松,稍一活动即感疼痛,故常有“夜啼” 4.寒性脓肿 脊柱结核易发生椎旁脓肿和流注脓肿对可能发生脓肿的部位要细心检查,如对颈椎结核患者应检查咽后壁和颈两侧,对胸椎结核患者应检查背部和胸廓,对腰椎结核患者应检查髂窝、股三角及大腿周围有怀疑时,还可作穿刺若自上向下按压或叩击棘突,有时在患椎部位可引起疼痛五, 髋关节结核病理变化过程病理变化过程现代医学认为,在髋关节结核中,单纯滑膜结核较单纯骨结核为多(见图 3—7),滑膜结核很少形成脓肿或窦道,而骨结核形成脓肿则较多骨结核病灶可位于髋臼、股骨头或股骨颈,病变若位于股骨头的中心,呈骨质破坏,出现死骨、空洞、周围骨质致密;若位于边缘,呈溶骨性破坏晚期髋关节结核的脓肿常出现在关节的前、内侧,多由于该处关节囊较薄,与髂腰肌滑膜囊相通之故。
期髋关节结核可发生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有时可因股骨头及关节囊破坏严重而发生后脱位还有的严重病例,股骨头、颈被完全破坏而消失,使股骨上端与髋臼间形成假关节儿童髋关节结核,由于股骨上端骺板遭受破坏,可引起肢体短缩但也有少数单纯滑膜结核治愈后,因炎症刺激骨骺,而出现肢体增长过长六,膝关节结核病因及病理变化过程病因 膝关节负重大,劳损机会多,阴寒湿邪易于侵袭,使局部抗病能力减弱,结核菌随血流注入关节聚毒繁衍而发病病理变化过程因膝关节内滑膜丰富而广泛,结核杆菌经血流到达膝部后,在滑膜组织停留机会最多,故初发病灶在滑膜的单纯滑膜结核为多,其次为在股骨下端骨骺或干骺端及胫骨上端内、外髁的单纯骨结核后期病灶侵犯关节形成全关节结核患者可有肺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