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6922020 1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臭虫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臭虫密度监测方法,包括目测法、粘捕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的臭虫密度监测,交通工具(卧铺)中的臭虫密度监测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臭虫 bed bug 臭虫为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昆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期对人产 生危害的种类多为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 2.2 有效粘虫纸 effective glue board 粘到臭虫,或未损坏、未移动且未粘到臭虫的粘纸 2.3 臭虫迹 signs of bed bug 臭虫的尸体、蜕皮、卵、粪迹等 3 监测方法 3.1 目测法 3.1.1 器具 手电筒,放大镜,镊子,解剖针,自封袋 3.1.2 操作方法 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臭虫栖息活动的场所,如床板、床垫(包括其上的孔、洞、缝)、床架、床头、 抽屉等缝隙和家具连接处、沙发以及沙发和床周围的家具、孔隙用手电筒照明,借助放大镜、镊子、 解剖针等工具,采取直接目测、敲击等检查方式,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捕获到的臭虫数量和查到的臭虫 迹检查区域不足15 m 2的单独房间按1间计算,大于15 m2的房间按15 m2为1间折算。
监测记录表格参见 附录A中表A.1 3.1.3 结果表述 WS/T 6922020 2 3.1.3.1 成若虫密度计算 3.1.3.1.1 侵害率 依据式(1)计算臭虫侵害率 100% t p n N N I (1) 式中: In侵害率; Np有臭虫房间数,单位为间; 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3.1.3.1.2 密度 依据式(2)计算臭虫密度 t c v N N D (2) 式中: Dv密度,单位为只每间; Nc监测到的臭虫总数,单位为只; 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3.1.3.1.3 密度指数 依据式(3)计算臭虫密度指数 p c v N N I (3) 式中: Iv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间或只每床; Nc监测到的臭虫总数,单位为只; Np有臭虫房间数或床数,单位为间或床 3.1.3.2 臭虫迹密度计算 依据式(4)计算臭虫迹阳性率 %100 p s p N N I (4) 式中: Ip阳性率; Ns有臭虫迹的房间总数,单位为间; WS/T 6922020 3 Np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3.2 粘捕法 3.2.1 器具 粘虫(蟑)纸:胶面规格为170 mm100 mm 3.2.2 操作步骤 监测时间段,监测房间内宜有人员正常居住,将臭虫粘纸放置于臭虫经常栖息活动的场所,如床、 沙发、家具周围等处,床和沙发应在与地面接触的四个角均放置粘虫纸,每个房间粘虫纸的放置数量根 据房间内的家具摆放具体选择 臭虫粘纸放置7 d 记录捕获臭虫种类及数量, 监测记录表格参见表A.2 3.2.3 结果表述 依据式(5) 、式(6) 、式(7)和式(8)分别计算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和密度指数 100% e p N N T (5) 式中: T臭虫粘捕率; Np粘捕到臭虫的臭虫粘纸数,单位为张; Ne有效粘臭虫纸数,单位为张 100% t p n N N I (6) 式中: In侵害率; Np监测到臭虫的房间数,单位为间; 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e c s N N D (7) 式中: Ds密度,单位为只每张; Nc粘捕到臭虫数,单位为只; Ne有效粘臭虫纸数,单位为张 p c s N N I (8) 式中: Is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张; WS/T 6922020 4 Nc粘捕到臭虫数,单位为只; Np粘捕到臭虫的粘臭虫纸数,单位为张。
WS/T 6922020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监测记录表 表A.1A.2给出了适用于臭虫密度监测的记录表 表A.1 密度监测记录表(目测法)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监测地点: 监测人: 序号 监测场所 监测房间 (床)数 成虫、若虫 臭虫迹 查获 只数 有虫房 间数 侵害率 密度 只/间 密度指数 只/间、只/床 有虫迹 房间数 阳性率 合计 表A.2 密度监测记录表(粘捕法)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监测地点: 监测人: 序号 投放部位 投放粘 纸张数 调查房 间数 有效 张数 粘捕 张数 有臭虫 房间数 捕获臭 虫数量 粘捕率 侵害率 密度 密度指数 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