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59801128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的基本内容,通过了解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目的、类型及主要方法,阐述了地质灾害评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的防治措施,为减小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 据。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评估;灾害防治一地质灾害评估1地质灾害评估理论研究的现状灾害评估是灾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灾害的预测、防治乃至灾害补偿研究 的基础。针对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评估目的, 灾害评估可概括为灾害风险评估、 损 失评估、生态环境评估和防灾工程的减灾效益评估等。灾害风险评估是从灾害致 灾因子和孕灾环境角度,通过分析导致灾害发

2、生的自然现象的频度和强度,建立和保存历史灾害记录,对各种自然灾害绘制危险性区划图, 对易损性及潜在影响 进行估计;灾害损失评估是对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以及间接经济 损失进行评估;灾害生态环境评估主要针对灾害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 价;减灾效益评估的目的在于对减灾工程和措施。分析国内外灾害研究文献可知,在对灾害成因机制、发生规律及其影响评估 等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减灾的理论问题也得到了深入研究和不断发展。研究者从灾害形成机制和系统组成的角度,将减灾理论归纳为致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 承灾体论。由于灾害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具有强的系统性,因此,对灾害 也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做出全面的研

3、究和分析,致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论虽然是从灾害的不同侧面突出主导因子对灾害进行了分析总结,但却不能对灾害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此,基于系统的思想,研究者乂提出了 “区域灾害系统论” 的概念,并对其做了研究。“区域灾害系统论”是不同学者在研究大量灾害案例 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综合作用的角度,系统地总结了区域资源开发与灾害的关系,从而为系统地进行灾害评估信息系统及防灾减灾最大决 策奠定理论基础,它的提出以美国学者 Burton、Kate、white三人合著的作为 灾害之源的环境和美国学者Blaikie , Cannon Davis和Wisner四人合著的风 险:自然致灾因子、

4、人类的脆弱性和灾害为代表,我国学者史培军对此理论也 作过深入的研究。2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目的、类型及主要方法灾害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灾害评估的分类按性质可分灾害风险性评 估、灾害的损失评估、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等。2.1灾害的风险性评估灾害风险的概念风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 但对其概念却有不同的 理解。一般认为风险是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 有“主观风险”学派和“客观风险” 学派之分;另外还有的学者认为,风险不只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盈利的不 确定性,对灾害风险的理解也各有不同。2. 1. 1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灾害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过程。(1) 灾害模型。确定相关区域一

5、定时段内特定强度的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或重现 期,获取灾害发生的超越概率,并建立灾害强度一频率关系。(2) 抗灾性能模型。确定遭受灾害影响的可能区域以及其内部的主要建筑、固定 设备、内部财产以及人口数量、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3) 灾害风险区价值模型与风险损失估算。价值模型是指确定风险区内不同承灾 体的价值,以及价值的计算方法。(4)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灾害风险区风险损失的大小,划分风险等级,并在此基 础上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布状况,绘制风险图。2.1.2地质灾害灾害评估的目的地质灾害灾害评估的目的是通过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评价地质灾 害的危险性及其造成的损坏损失、人类社会在现有

6、经济技术条件下抗御灾害的能 力,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减灾防灾的经济投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发性地质灾害往往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防治灾害的投入 往往不能马上取得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负负得正的原则评价灾害损失和减 灾效益。渐变性地质灾害届地质环境恶化型,通过规划、协调地质环境与社会经 济发展的关系,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可达到保护环境、减少或减轻灾害损失、 发展经济的目的。从深层次看,地质灾害的成因研究相结合,与灾害破坏、损失的工程分析相结 合。2.1.3地质灾害灾害评估的类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分类原则可有多种分类方法。虽然各种 评估类型的评估目标基本相

7、同,但是评估特点和具体方法则是不完全一致。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 评估三种类型。灾前评估是对一个地区地质灾害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 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的预测性评价,它是制定国土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减灾对策预案的基础;灾期跟踪评估是在灾害发生时对灾害损失的快速 评估,它是制定救灾政策和应急抗灾措施的基础; 灾后总结评估是指在灾害结束 后对灾害损失进行的全面评估,它是决定救灾方案、制定灾后援建计划和防御次 生灾害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估范围或面积,可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和区域评 估三类。1、点评估点评估是指对一个地质灾害

8、体或者具有活动条件及特征相对独立的灾害群进 行的评估,评估范围一般不超过几十平方公里,点评估的对象是具体的单一的灾 害体或灾害事件,通过评估能比较准确地量化它的损失程度和风险水平,可作为纺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如为治理滑坡或滑坡群而进行的滑坡灾害评估。2、面评估面评估是对具有相对统一特征的自然区域或社会经济区域进行的评估,评估区面积一般从记事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 如一个小流域或一座城市。其目的是 评价某一地区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或者风险水平,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并为区 域规划和资源开发的依据。3、区域评估区域评估是指跨流域、跨地区的大面积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 评估范围为一个 省或者几个省乃

9、至全国,面积一般在几万平方公里以上;区域评估的目的是对区 域性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或着风险水平进行评价, 从而为宏观减灾对策和区域经 济规划提供依据。2. 1. 4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灾害风险主要的评估方法有如下几种方法:1、 资料分析包括自然界记载的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的资料两大类,主要采 用树立统计方法。2、实验模拟 在一定灾害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方法模拟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可以净化致灾因子,排除混杂因索的十扰深刻揭示灾害形成机制,为灾害风险预测、区划提供依据。3、 数学模型 深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如:模糊数学、神 经网络、概率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动力学模型等。4、 遥感

10、GIS法 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灾害的调查和灾害的动态检测,GIs主要 用于数据的管理和模型的预测。2.2灾害的损失评估广义的灾害损失评估一般按照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划分为灾害发生之前的预评估、灾害发生过程的监测性评估和灾害发生之后的实测性评估三种, 一般意义的 灾害损失评估是在灾害评估指标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适当的评估模型,对灾害的 破坏程度和造成的损失进行表2灾度等级划分标准评价。2.2.1灾害损失的内容灾害损失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灾害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 二是给出灾害 损失评估的定量方法。2.2.2灾害损失评估的主要方法目前由马宗晋等提出的“灾度”概念已在国内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中得到了较

11、为 广泛的应用,并相继出现了一些类似的灾害损失划分方法。将灾情等级划分看作 一个模式识别问题,可以应用模式识别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如:任鲁川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理论, 提出模糊灾度的概念,通过建立模糊灾度 等级的隶届函数来判别灾害的级别;李祚泳等”。提出了基于物元分析的灾情评 估模型;魏一鸣、金菊良等。纠引入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用于灾情的 评估;杨仕升采用自然灾害不同灾情的灰色关联度方法给出自然灾害不同灾情的 比较方法等。对于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一些学者也采用时间序歹U分析和马尔科 夫状态转移等模型对其进行了探讨。2.3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根据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将灾害概括

12、为三种类型:(1)突然变化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如:地震、滑坡等;(21累积过程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如河流改道等;(3) 累积过程引起的渐发性事件,如:土壤侵蚀、河道淤积等。前两种类型的灾情主 要表现在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第三种类型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 损失主要体现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中的更高投入。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的方法,目前主要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将灾害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换算为经济损失,从而给出其定量评价结果;另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建立较 为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或其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灾害 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还没有固定

13、的方法和模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3地质灾害评估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逐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相互交义的综合研究体系; 研 究方向和研究手段进一步丰富、先进,除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发挥更 大作用之外,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也将成为灾情评估所利 用;关注和参加灾情评估的部门和专家进一步扩展,除政府减灾管理部门、灾害专门研究部门以外,保险和防治灾害的产业部门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关注或直接参 与灾情评估工作;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理论、方法、技术 方面的交流合作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集成系统已是灾害评 估系

14、统集成研究的发展方向。如:由英国河流管理部门(NRA)建立的海岸带管理系统(sMS),等等。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发展,但还需大量的工作。l用GIS进行灾害应急评估和灾情评定地理信息系统是重大自然灾害应急评估系统(包括各种信息处理模型、地学模型、 分析核定模型、自然灾害应急评估与预评估模型、 影响评估模型、灾情评定模型 等)建立的基础和工具,利用GIS的灾情快速详查技术和以微机为主的灾情信息处 理技术,可实现灾后对灾情的快速确定。2拟建设的中国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救助管理系统该系统为中国自然灾害评估及综合减灾对策系统第一阶段项目,届中国21世纪议程第一批66个优先项目之一,其目的是在近几年内实

15、现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科学评 估及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助和生活保障, 提出“中国自然灾害评估与救助管理系 统及基本能力建设”是核心,其中应急评估与紧急救助是关键。 该系统由中挪合 作完成并将建立在民政部,地理信息系统是该系统的主要支持系统。目前上海普东开发区正在建立综合减灾系统,它是中国 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总体来看,目前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灾害自然届性,虽然综合考虑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程度的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框架虽然已建立, 但具体的研究进展却不大;灾害的损失评估中,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评 估方法较为成熟,但对间接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等非经济损失的评估则还需要 更进一步的探

16、索;灾害生态环境评估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较为成熟的理论和 方法还不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灾害认识的加深,应用遥感信息技术(RS)、全球定 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现代信息技术(IT)研究,建立具有友好界面、 客户化、系统化的重大灾害快速评估监测集成信息系统,已成为目前灾害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是,至知前为止,大部分工作都集中于评估指标、方法体系的研究和灾情等级划分标准的 建立等基础研究方面,尚没有建成一个有效的、可操作、完备的灾害评估集成信 息系统。所以,进一步加强灾害评估集成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立是今后灾害评估 研究的一个中心内容之一。二地质灾害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