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59800089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委组织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要靠农民自己努力。实践 表明,农村大部分普通农民承担风险的心理与经济能力较 弱,在没有他们眼见为实的成功经验与收获把握前,他们一 般不轻易投入资源(资金与土地等)进行尝试。讨教与效仿邻 里,是农民简单、实用、有效的学习机制。因此,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批像吴仁宝、 王乐义这样的创造力、 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带头人。他们的经验切合农村的实际, 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能够有效推 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他们熟悉村情民情, 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能够较好地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的 社会稳定。培养

2、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调研从8月底开始到10月下句,3个调研组分别采 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翻阅资料等方法, 对各镇(街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做法,以 及对区里加强新农村带头人建设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 调查。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一、关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带头”的意思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那么,“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的 人。照此类推,“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 动别人建设新农村的人。从我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评选 对象上分析,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主要包括三

3、类群体:即基层 组织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农村公共事业的带头人。 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主要包括 三类人员。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员会主任,他 们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在团结带领 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 程上起到主要的带头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的致富能手、农业技术人 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 等,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至关重要。农村民间组织负责人。如老协、侨联、宗教协会、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负责人等,这些人在农村有较大的影响 力,在各自的线上起组织、带头作用

4、,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和 公益事业建设起较大作用。这些人在农村各项建设活动中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头示 范作用,都可称得上农村“带头人”。但根据目前村级组织 运行机制,离开农村基层组织 (村两委),新农村建设无疑等 于纸上谈兵,而且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 策都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得以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 组织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广大村 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成为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建 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核心人员。二、现状与问题(一)*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基本做法据初步统计,*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现有4781人,其中村干部14

5、66人、农村实用人才 835人、各种民间组织 负责人367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 要贡献。近年来,*区加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 法是:1. 建立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落实村干部教 育培训制度。实行分级培训责任制,区级负责党组织书记、 村委会主任的培训,每年每人的培训时间不少于 5天;镇(街 道)级负责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每年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年轻村居干部 参加农函大、电大和党校函授班等接受学历教育,区财政予 以经费补助。二是建立村居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对经济薄弱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础性报酬由区财政按每人每 月1

6、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每年镇里也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补 助,一年可以拿到 3000元左右的补助。同时区里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由区、镇 (街道)、村、个人四方联合筹 资投保,做到应保尽保,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工 作积极性。目前,*区已累计投保416万元,投保1.2万多 人次。三是出台了村级正职离任干部定期补助制度,对担任 村级正职累计时间在十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享受定期补助 金额每人每月100元。四是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 等制度。几年来,安置到镇属企事业单位的村干部近100人,其中有7人录用为公务员,走上了镇(街道)领导岗位。五是 设立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列入每年财

7、政预 算,主要用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报酬补助、离职定补、 困难补助、体检、健康疗养、先进表彰等。今年已为全区近 500名村主要干部开展了健康体检,还组织了 30多名优秀村干部到长江三峡、*等地进行健康疗养。2. 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了农业技术 专业队伍建设。农业技术研究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逐渐壮大。全区11个事业单位中,共有农业技术人员 47名。 全区13个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包括农林特产和技 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经营管理及其他专业农业技术人员 的镇(街道)农技综合服务站,共有编制178名,现有人员159 名。此外,*区省级农业示范园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学历

8、层次高、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使农业 人才队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二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 训工程”,积极完成专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全区已有1.7万农民接受“绿色证书”培训,其中有 1.3万人获得“绿色 证书”。三是加强科技帮扶。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加强对农业的帮扶,下派农村指导员到茶山的杨梅生产基 地、丽谷的花卉种植基地、泽雅的局山蔬菜生产基地等富民 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下派了30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农产品综合生 产能力。通过抓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区农业科技取得了明显进步,

9、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优 质高产早汕稻、轻型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大栅杨梅技 术、无核瓯柑技术、花卉种植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畜禽良种 化程度和饲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 现代农业过渡。3. 发挥了民间组织负责人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区有登 记的农村民间组织共 295家,其中村级老人协会 251家,宗 教协会6家,各类侨联协会 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31家。 近几年,通过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在政府缺位的地方 发挥“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尤其在满足弱势群体 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村专业合 作社发展迅速,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农民

10、专业合作 社已发展到31家,其中有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被评为市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畜禽、蔬菜、瓜果、水 产、“农家乐”等行业,入社农户社员达979户,基地面积23450亩,带动农户6965户。二是引导侨联等组织在公益事 业建设和社会救助中发挥作用。如丽吞镇发挥侨联作用,引 导发动广大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近几年丽吞华侨在学校建 设、自来水、电影院、道路、桥梁、文化活动场所等家乡公 益事业建设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捐资达6000多万元。景山街道太清宫主持卢阿光热心公益事业,设立了温州市首个 以慈善命名的救助基金 “*区太清宫慈善救助基金”,近几年太青宫已向社会捐资1300万元。三是引导

11、老人协会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动。各地老人协会普遍建成 了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娱活动,许多村老人协会还筹 措资金,建设协会物业,利用物业出租金发放老人生活补助 金。(二)存在的问题1. 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四不”问题。一是矛盾面广,工作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当前,个 另u村各种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 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 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由于村干部的待遇差(XX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平均工资1.6万元),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因 此,对继续当“村官”缺乏动力,萌生“去意”。据统计

12、, 这一届已有30多名村干部主动辞职,离开工作岗位。二是工作任务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不好当。“上 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 都是硬指标,半点马虎不得。然而许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发 展举步维艰。村干部无钱为群众办事, 无力为群众提供服务, 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截止XX年底,全区251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尚有80个,占总村数的31.9%;年收入在1-5万元的村44个,占总 村数的17.5%,两项相加共占总村数的 49.4%。三是整体素质不高,明哲保身,村干部不会当。在当前 面临换届的关键时期,个别村干部到了未换届己“涣心”的 地步。

13、有些村干部认为村级换届只有几个月了,下届能否当 选还不知道,一些还想干一届的村干部乐于做太平官,怕得 罪选民,片面认为只要人缘好,选举就能得高票,工作无所 事事。还有些村干部自觉连任希望渺茫,对上级党委政府交 办的工作采取小事慢半拍、 大事一再拖延的态度,等待观望, 推卸责任。四是人才大虽外流,后备干部缺乏,村干部没人当。随 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有文化、有技术、 懂经营管理的青年和能人转向市区发展,并在市区安家落 户。而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为了个人的更好发展,都不愿回到农村,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选拔农 村后备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据村级组 织换届

14、选举重点村排查统计,有12个村这方面问题特别突 出。2. 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三缺”问题。一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缺有效机制。首先,在农业局、农办、科协等部门存在条块分割、 多头管理、机构重复、 力虽分散的情形,组织创新滞后。其次,镇(街道)农技站行政上受镇、街道领导,业务上接受区农业部门的指导,实行 双重管理体制,许多街道农技人员围着行政工作转,负责“包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难以展开, 直接影响农业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再次,在编不在岗的情 况严重。全区农技综合服务站在岗人员159名中在编不在岗的73名,占45.91%。35岁以下的有96名,但其中从事非 农技术的达

15、63名,占该年龄段的 55.63%。一些非农技人员 通过各种关系充塞农业事业单位,非专业人员占许多编制, 而这部分人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整天无所事事,严重影响 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有效渠道。此次参与问卷的56人中,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只有3人,有53人是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成才,占94.6%;只有15人提出专门培训的要 求。在已工作10年左右的农技人员中,80姒上几乎没有接 受过培训。目前*区的农村人才培养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在 职培训机制,人才培养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强制措施,人 才培养存在短期行为。比如“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仅在重 点镇(街道)或重点村展开,分散的广大农民

16、难以分享到“科 技”大餐,而且这些活动就如“科技培训月”里的一阵风, 没有形成“细水长流”般的长期广泛的“强农富民送科技” 活动。三是高素质农业人才缺。区级农业事业单位101名工作人员中,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仅有5人,中级技术职务的仅为24人,两者仅占28.7%;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业 实用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仅有 16名,占10.6%; 在年龄结构方面,例如,现有粮油技术人员超过50岁7名,占该专业的总人数的 63.64%。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 56名农 业实用技术人才中,只有 16名具有技术职称,占28.6%,具 有高级职称的只有寥寥数人。3. 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存在“两无”问题。一是无 监督管理。目前,民政部门只负责民间组织登记备案,没有 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