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59793663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 一直不太有兴趣去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养书。跟周边很多升级的朋友们也聊过,大多都有同感。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家伙自信满满,自居“高竿”不想提升,其实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动不动就来句“你这当老爸(老妈)的也太不合格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话,往往最能说明问题。 之所以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不喜欢此类书的“格调”,不喜欢它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这类书中,父母大都是高高在上教育者、管理者、财产所有人,孩子们自然成了学生、员工甚至是私有财产。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童年莫不如此,虽然不至于走极端自封“小白菜”,对这种方式有点反感也是

2、在所难免有情可愿的。 我们心中的爱与怕很多年前读过纪伯伦的一首诗,至今仍念念不忘“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其实,父母之于子女,本不应该是创造与被创造,教育与被教育的角色;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高年级路人甲”有幸遇上了“低年级路人乙”,应该珍惜和善待这种缘分。 近日,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我,书中的观点甚合我心。序言中有句话”今天的父母正在经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总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改变子女,他们开始认识到自身也需要改变,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心中暗笑,是你们这

3、些 _们经历了一些变化吧。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真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我去!我们心中对孩子满满的爱,怎么就变成怕了啊!?先忍忍,别着急反对,接着看他所谓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我们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点倾向,谁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多多呢。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

4、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最近闺女刚上一年级,我俩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幼儿园那样撒欢放羊了。下班回家就盯着写作业,背课文,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不好意思,因为正式上学了,上传时间提前至九点)。闺女一脸的不高兴,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接下来观点更让人吃惊,“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