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版)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1.78KB
约8页
文档ID:159769449
(完整版)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_第1页
1/8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理解这一界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二)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 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即 在社会实践中, 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主要有:(简答)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2. 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指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八类:1. 信号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指学会对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

如经典条件反应就是一种信号学习2. 刺激 - 反应学习刺激 - 反应学习即 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 ,指学习将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即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在这种学习中,强化起着关键作用3. 连锁学习即把两个以上的“ 刺激 - 反应” 组合成系列,以形成动作联结,完成较复杂任务的学习 这是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学习形式4. 言语联结学习5. 辨别学习6. 概念学习7. 规则学习8. 问题解决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更好地指导教学, 加涅从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关系探究中,从学生学习后实际可获得的结果研究中,又将学习划分为五种类型,即:1. 言语信息学习 即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解决“ 是什么 ” 的问题2. 智慧技能学习 即学会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解决“ 怎么样做 ” 的问题3. 认知策略学习 这是一种对内调控的能力,是 学会学习的核心成分4. 动作技能学习5. 态度的学习(三)我国的分类1. 知识的学习2. 技能的学习技能有 心智技能 和动作技能 两种3. 社会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实际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

强化 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 经典性条件作用 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两种一、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 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一)经典实验桑代克的动物学习迷箱之一, 饿猫被关进迷笼里面, 它若拉开箱内装的闩子, 便可打开箱门猫学会了 “ 开门” ,即在门闩(刺激) 与打绳索 (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 由此桑代克解释:在学习情境中, 动物的行为开始按照自身冲动作出反应, 具有试误 的性质, 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稳定的刺激 - 反应联结得以形成(二)学习的基本规律1. 效果律效果律指在学习过程中, 当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反应后如果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则会加强,如果给予烦恼的结果就会减弱2. 练习律刺激 - 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着学习者的练习和运用而增强,反之,变得越来越弱,这即练习律3.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前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如果有准备而又予以实现,就引起满意; 如果有准备而不予实现则感到烦恼; 如果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感到烦恼, 烦恼则妨碍学习,这即准备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一)经典实验狗见到食物唾液分泌这是 不需要学习的无条件反应 。

在此, 食物是无条件刺激 ,它所引起的流唾液反应被称之为无条件反应由 铃声引发的唾液反应被被称之为条件反应 它表明铃声与分泌唾液之间形成了联结,分泌唾液成为对铃声的一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其实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等(二)基本规律1. 获得与消退获得即条件作用的形成 在这过程中,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重要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 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出现 ,间隔太久难于建立联系且 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稍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 ,否则将难以建立联系消退指刺激出现但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 例如,在学会了对铃声分泌唾液以后, 如果铃声条件刺激反复呈现而没有食物无条件刺激相伴随, 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 直至最终消失2. 泛化泛化即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例如:狗学会了对某一种特定声音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之后,它们在听到或高或低的不同声音时,也会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 借助泛化,学生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以扩大学习范围3. 辨别辨别指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即 分化 例如,够学会只对某个音调做出分泌唾液的反应,而对其他音调不作反应。

如辨别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重力和压力、质量与重量等刺激的泛化和分化是互补的 泛化是对事物 相似性 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 差异 的反应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主要探讨无意识或者经由被动而引发的反应涉及主动行为的学习过程 的理论称之为操作条件作用,由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一)经典实验斯金纳箱的学习装置: 箱内装上一操纵杆, 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只要箱内的动物踏上操纵杆, 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 动物即可获得食物 在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中,学习者学会了将操纵杆与踏杆反应之间形成了联结, 这种学习受操作(反应) 之后出现的结果所控制,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该操作的发生概率就会增加,否则反之由此他认为, 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二)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 个体的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如手碰着烫的东西,就会马上缩回操作性行为不与特定刺激联系, 是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如白鼠踏杆, 人读书看报等 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则是操作条件作用研究的对象 。

斯金纳认为,在日常生活中, 人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操作行为 ,它主要受 强化规律的制约1. 强化强化即一种操作,它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能控制人的行为 强化物指一些刺激物, 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在此,强化物并非仅指奖励,而是包括增强行为的各种结果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 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即 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 如表扬、 奖励某同学的关爱他人行为, 结果这类行为在班集体中更多发生 负强化指 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 ,如学生为避免受指责而认真学习 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 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2. 逃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即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 个体作出某种反应, 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 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加 如看见了路边的垃圾站后绕道走 这类条件反应可揭示个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3. 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即当 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回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如听说前面有一垃圾站时绕道走 。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条件作用4. 消退消退即一种无强化的过程 当个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后, 没有强化物相伴随, 此类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便会降低5. 惩罚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此刺激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惩罚不是负强化 强化,无论正或负,都可增加行为发生概率,加强行为过程;而惩罚则是抑制行为,即在被惩罚时当事人不得不暂时抑制正在进行的行为 且实验研究表明, 惩罚中的厌恶刺激停止作用后,被罚行为反应仍然会恢复(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是直接体现 操作条件学 和强化 原理的教学模式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首先,学生从 环境中接受刺激, 刺激推动 感受器 并转变为神经信息 信息进入 感觉登记 迅速登记完毕, 没被登记的信息立即消失, 被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7 2 个组块) 要保持信息,得使用 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有助于信息保持以便于编码编码,即采用各种方式将信息组织起来 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要经过 编码过程 这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信息编码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 经过检索提取信息(二)学习阶段与教学设计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