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1728****19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04KB
约3页
文档ID:159763643
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_第1页
1/3

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目标导航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6~48页例1、例2)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符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重点:初步认识乘法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主题图)认真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这幅游乐场图中有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如有坐小火车的,有坐木马的等现在,让我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起解答,好不好?二、学习新课1.初步认识乘法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问题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飞机里的人数:一共有5个3,列式计算为3+3+3+3+3=15(人)问题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小火车里的人数:一共有4个6,列式计算为6+6+6+6=24(人)问题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过山车里的人数:一共有7个2,列式计算为2+2+2+2+2+2+2=14(人)观察发现:上面的三个加法算式中加数分别相同,这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15,像这样5个3连加,我们就可以写成35=15这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新的符号“”,叫作乘号,读作“乘”35=15读作“3乘5等于15”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2.初步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问题:一共有几个小熊气球呢?(1)加法算式:5+5+5=15(个)2)乘法算式:53=15(个)或35=15(个)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  5 = 15⋮  ⋮   ⋮ 乘数  乘数 积 小结: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作乘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叫作积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2+2+2+2=8 4+4+4=12 3+3+3+3+3=15第2题:8个4 4+4+4+4+4+4+4+4=32 48=32或84=32第3题:57或75 153或315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乘法的初步认识1.教学的各个层次要做到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切实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设计“游乐场”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有效地培养学生多维、主体、开放的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备课资料参考乘法的来源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化,是算术中最简单的运算之一,最早来自于整数的加法运算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变成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变成了5倍,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小九九”来源于《九九乘法歌诀》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的,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