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3KB
约4页
文档ID:15974562
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_第1页
1/4

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我国清真寺约有两万余所,其建筑式样、结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近10 年来,随着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出现一大批关于中国清真寺的专题介绍与研究新成果特别是刘致平教授《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的出版,将清真寺研究的水平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研读这些成果,使我们对中国清真寺的历史沿革、社会职能、建筑风格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通过这种了解,我们又可以进一步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穆斯林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经济、文化、思想状况近年来笔者到西北、东南及中原部分地区也进行过一些实地调查,见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清真寺在此不揣冒昧,草此拙篇,希望有助于对中国清真寺的进一步研究中国清真寺建筑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属于中国特有的建筑型制;另一类则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无论哪类风格的清真寺,都是中国与阿拉伯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一、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中国清真寺,目前见到的绝大多数为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连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被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这种大门型制是我国伊斯兰教建筑所独具,在阿拉伯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清真寺建筑中是找不到的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会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中国很多的著名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绘艺术见长如西安化觉寺、山西太原古寺、山东济宁大寺以及北京的东四寺、牛街寺、通县寺等,其后窑殿及圣龛上的彩画艺术精美绝伦,显得极其富丽堂皇。

一般而言,华北地区多用青绿彩画,西南地区多为五彩遍装,西北地区喜用蓝绿点金无论何种颜色的彩画,都源于中国传统当无疑问而这些彩画的共同之处又在于,不用动物图文,全用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为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第四,富有中国情趣的庭园处理中国清真寺大多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寺院内遍植花草树木,设置香炉、鱼缸,立碑悬匾,堆石叠翠,掘地架桥,大有“小桥流水”的园林风味试想,人们在完成严肃的宗教功课之余,漫步庭院,观赏那袅袅香烟、吐芳花木,站在小桥听流水潺潺、赏金鱼游嬉,内心该是何等欣慰二、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不少这类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维吾尔等民族地区;在内地,则或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来的新建寺一)中国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特点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时期,也是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出现时期,有人亦称之为伊斯兰教建筑的移植时期这一时期遗存的清真寺为数不多,而且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归纳起来,这一时期清真寺建筑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工程用料上看,多为砖石结构广州怀圣寺光塔、泉州清净寺门楼及大殿均如此。

清净寺大门及大殿石墙的砌法很独特,系长石条及正方形丁头交替使用法,使石墙外观每隔一层即是一方块形物,殿面极富装饰趣味这种砌石法,据说常见于伊朗一带,国内则极为少见广州光塔,不仅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这种砖砌邦克楼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我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工程技术史上应占一席之地第二,从平面布置看,早期清真寺多非左右对称式,不甚注意中轴线邦克楼或望月清净寺大门开在寺南墙东侧,进门有甬道,沿着甬道向左转弯即为礼拜大殿这种大门与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与我国传统的寺殿制度明显不同,是西方清真寺的制度建于宋末的江苏扬州仙鹤寺,平面布置也非左右对称式,而是屈卷为仙鹤状,用小天井而非四合院式,独具特色,亦属难得第三,从外观造型上看,基本是阿拉伯情调如广州怀圣寺光塔,古称“番塔” ,顾名思义,其型制与我国佛塔当显然不同塔平面圆形,底径 8·85米;旧志谓塔高 16·5 丈;今据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测量,其露出地面部分总高度为 35·75 米,估计塔下土埋部分尚有几米整座建筑恰如一支兀立苍穹的巨大蜡烛,凡两层,下层如烛身,上层如烛心塔为双层砖壁筒式结构,内壁之中用土填实,成为塔心柱。

双壁间砌蹬道两条,相对盘旋而上,从底至顶各为154 级砖阶每上数阶,即设一窗口以采光线塔身内外均墁白灰,故外表光洁古朴, “望之如银笔” 塔顶旧有一金鸡,可随风转,以测风向;后被人盗去一足,又为飓风所坠,塔顶改装葫芦;今为葫芦形宝顶总之,这是一座阿拉伯式样的建筑其他如泉州清净寺门楼,核其型制,亦与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普遍流行的伊斯兰教寺院的式样相若:长方形的寺门,葱头形的尖拱,包括它的门楣、门顶都颇具异国情调第四,从细部处理上看,早期清真寺也是阿拉伯风格还以清净寺为例该寺大门平面为一窄而深的长方形,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是敞开式门厅,内部为封闭式门厅两个门厅由四道尖拱券状门组成第一道拱门高 10 米,宽3·8 米,拱顶甚尖拱门用辉绿岩石装饰,图案华丽门内作穹窿顶,上有密肋 8 条,状似藻井,饰以龟斑纹,象征宇宙的无穷威力在此穹窿顶下,即为第二道拱门此门高 6·7 米,较外门略小,也以辉绿岩石为饰,层层叠叠,象征安拉的无尚崇高顶下为一门洞,安有普通大小双扇门板第三道和第四道拱门,高度分别为 4·3 米和 4·06 米在这两门之间的甬道上,罩一完整的砖砌圆顶盖,即“拱北” 拱北涂垩洁白,毫无装饰,古朴大方。

这种门外有门的门楼建筑,尖拱大门的发券做法,蜂巢状的小尖拱雕饰,气势雄伟壮丽,正是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建筑特色之一第五,中国早期清真寺建筑中也揉进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比如金鸡,作为吉祥的象征,是我国古建筑装饰中喜用的题材;而伊斯兰教认为雕塑和绘制任何人物、动物形象都属非义行为,绝不用于清真寺建筑广州怀圣寺光塔上原用金鸡为饰,显然为这座阿拉伯式伊斯兰教建筑增添了一点中国风采再如,泉州清净寺大门虽属阿拉伯式样,但其门下柱上雕刻使用云纹,上饰卷草,则应属中国式装饰砖墙用辉绿岩石,是中国泉州的地方特色,为他处所少见有学者甚至认为,清净寺大门内那三层穹窿顶的设计和砌筑方法,其实是中国传统建筑方法中藻井式的变体;在此半圆的天花藻井上饰以龟纹图案,与我国宋代《营造法式》相若;其藻井的做法,以肋骨数据为主, 与定县古料敌塔及南京南唐李昪(biàn)陵的做法多有雷同二)当代新建清真寺的阿拉伯风格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建清真寺如雨后春笋其中不少寺借鉴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使伊斯兰教建筑的特色更为突出银川南关清真寺、锦州市清真寺、北京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都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新建和重修的清真寺,有不少都在门楼设计上吸收了上述穹顶式阿拉伯建筑风格北京下坡清真寺,宁夏永宁县新寨子清真寺,甘肃临潭旧城清真上寺,临夏南关及前河沿清真大寺,辽宁本溪市清真寺,贵州威宁县马坡清真寺,陕西安康清真寺等都是这样当然纯属中国风格的也不少,如河北泊头清真寺、河北临西县老关寨乡洪官营清真寺、吉林市清真寺、镇江城西清真寺等,重修后依然保持着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古朴大方,雄伟庄严可以说,当代我国清真寺建筑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的兴旺景象三)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清真寺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清真寺,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艾提卡尔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耶提木寺艾提卡尔清真大寺,主要建在穆斯林的文化中心城镇 “艾提卡尔” (又作艾提尕尔)是阿拉伯语 Ieyt 和波斯语 Kar 的复合词:Ieyt 通常译作“尔德” ,意为节日;Kar 意为广场、场所 “艾提卡尔”即节日场所之意这类艾提卡尔清真寺,主要供重大节日举行大规模集体会礼时用,故其建筑规模宏大,样式考究,殿堂宽敞,彩绘精细这类大寺往往由当地最有名望的大毛拉主持寺务,有较齐全的教职人员;会礼时,有著名的宗教学者主持诵经仪式。

寺内有大教经堂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卡尔大寺即是其代表作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清真寺,与我国内地清真寺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分布密集化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多于内地,教派情况也比内地复杂,各族穆斯林居住集中,因此清真寺建筑鳞次栉比,与内地比较要密集得多如喀什市,清末穆斯林人口约 4 万,清真寺多达 126 座解放初期,清真寺发展到 12000 余座经过 10 年内乱,清真寺遭到破坏,仅余 152 座现在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穆斯林人口发展到 17·3 万有余,清真寺也已恢复到 6000 余座每条街巷几乎都有一座甚至几座清真寺,人们的宗教生活基本得到了满足这种密集化的分布,是新疆维吾尔等民族地区清真寺的一大特点第二,平面布置不同新疆维吾尔等民族地区的清真寺,不象内地大多数清真寺那样复杂、院落重重、曲折深邃,而是简单明了外面一座大门楼,进门迎面即大殿;附属建筑很少,小寺只附有阿訇住所,大寺多附有宗教学校至于水房、碑亭、牌楼、住房、会客室、图书室等,则不多见此外,他们不甚注意建筑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平面布置比较随意,有的甚至故意做得左右不对称如喀什艾提卡尔大寺,宽 120 米,门楼不在正中,而是略偏北侧,距北侧尖塔较近,二者之间仅有一段院墙,墙上无任何装饰;距南侧尖塔较远,二者之间院墙上有两个尖拱状图案装饰。

这种故意打破左右对称概念的建筑布置,是很有特色的第三,建筑型制不同无论是寺门、邦克楼,还是礼拜大殿,新疆维吾尔等民族清真寺与内地都有很大的不同那里的清真寺,无论其大小,都非常注意门楼的装饰,大门周围或用油彩写满阿拉伯经文,或用砖砌成尖拱壁龛状图案,极为华丽门楼高大,两侧各建一座圆形尖塔,它们与大门相连,显得雄伟壮观这两座尖塔,不仅是大门的陪衬,而且作为邦克楼,是召唤教民来寺礼拜的理想建筑内地清真寺的邦克楼,多建在二门或庭院正中处,高度多为2 至 3 层,至多 4 层而新疆寺的尖塔往往 5、6 层高,与大门连建,使清真寺的标志明显,而且还可以节省许多建筑材料和人工内地寺邦克楼多为木制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下部砖砌、上部木建) ;新疆寺尖塔一般平面为圆形,塔身下部大,逐层缩小,顶建一砖砌圆亭,亭顶作穹窿式,顶尖为一弯新月,阿拉伯风味极浓新疆维吾尔地区的清真寺,大殿多为平顶结构,一般分内外两殿,外殿前有棚檐殿内木柱林立,用以支撑硕大的平顶喀什阿帕克和加麻扎的礼拜大殿,平顶 2600 平方米,殿内有 158 根木柱内殿、外殿的进深都小于面阔这种平顶结构比较简单,有排椽式和板式两种:在柱头与柱头之间使用横梁,再在横梁上安枋,枋上或铺一排半圆形木椽,或铺一层望板,椽板上铺席,席上覆草泥土或灰土即成。

此外还有一种圆拱顶式结构:在平顶大殿的内墙上,砌筑半圆拱顶或桶状券顶,一排有几十个房间即有几十个圆拱顶有人称这种不用木料的圆拱顶建筑为“拱北廊房” ,维吾尔语称作“Bax tarka”这种平顶结构的优点在于,适应新疆地区雨量少、风沙大的气候条件,建筑结构简单、省工省料,比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