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59720543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师风学习材料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 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 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 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 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 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 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 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 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 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 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史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

2、要成 为有道德的人。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 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 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 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 德的力虽。这力虽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 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 学识、 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 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 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 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史学界有“盖棺 论定

3、”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在位,特别是对那些地 位高、权力大的教师,大家的评价常常言不由衷。因此,一 个教师只有当他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 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 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白 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 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 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封建社会里老白姓称 当官的为“父母官”,是期待这些官能为民办事,也是对好 官的一种尊称。其实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白姓。封建社会把 这个关系颠倒了。当教师也有同样

4、的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 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 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 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 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学生尊 你为父,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这当成对学生有恩,在学生毕业 之后,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德”与“恩”。真正有师德的教 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牢记不忘的。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 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 对学生也要负责任。 既然为“父”, 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 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

5、借学生的“光”。 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 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 “一日为 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白丑”。越 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 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 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 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 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 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 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 生

6、才会真心拥戴你。“侠”、“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英文中找不到 与“义”字义相同的词。关羽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尊崇,就是 因为他最好地体现了这种美德。但很少有人把这种美德与教 师联系起来,好象这两个字只与武将或武林之人有关,实在 看不出跟教师有什么搭界。其实不然。中国的教师离不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少教师是很讲“义气”的。实际上,遵守诺言、讲求信用、乐于助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等这些在古代就在 平日里要求常人做到的,都是“义”字的题中之义。把这些 放在教师身上,同样是一种美德。那些不讲义气,在学生困 难时不解盘相助,学生需要时不能设法满足,学生遇到危险 时不能挺

7、身而出的教师,恐怕也谈不上有师德.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 负责。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尤其是人文社会科 学学科的教师。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 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 必然不“真”, 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 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所以说,“躁”也是缺乏 师德的表现。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吹拍拉扯,市俭作风

8、横行.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 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 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 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 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你 的亲人突然死去,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 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医生 站在手术台旁,售货员站在柜台后,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 病人、顾客和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医生、售货员和 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殡仪馆和领导者那 里。在病人

9、面前你就是医生,在顾客面前你就是售货员,在 学生面前你就是教师。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体会,这是 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 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 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 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 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潴一 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 风了。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 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

10、生、拿学生,小到教师 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 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乂与世风相伴相随。一 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 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 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 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乂可影响世风。所以, 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一、敬业,树立师德形象何为师德?师德即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如何敬业?敬业要有诚心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无论是上班时还是 下班后;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无论

11、是心情好还是心情 坏,都会自主、自觉地意识到:我是教师,我应该担任这份 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 一件事。敬业要有恒心“十年树木,白年树人”,教育之路艰巨而漫长,它不 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如果能该行,就该行吧,如果不能 改变现状,那只有耐心、有恒心地潜心于研究业务,全身心 地投入教育。一个学困生,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辅导教育就能 转化,他需要一年、两年的关注、辅导、教育,甚至更多!敬业要有爱心教育要根植于爱。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 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快 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作乐趣来从事,它 能使教

12、师感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 他的思考、关怀与担心。”,面对差生,我们要想:“假如 是我的孩子”我舍得放弃吗?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要想:“假如我是孩子”我多么希望他人的理解和谅解。这种设身 处地,充满爱的换位做法,会使问题解决得更好,更完美二、豁达,收获快乐的心灵有这样一个有关佛家禅语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在山中身 居简出的禅师,一天夜晚,他碰到一位正要行窃的小偷,一 无所获的小偷慌不择路,禅师却对他说:“别急,天上的明 月会给你指路的。”说完,顺于把自己脱下的外衣也递给了 他。第二天,禅师在门口发现了小偷送还的外衣,感慨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其实,对于一个污垢的心灵,

13、最需的是一轮明月,为他 指路的明月!对于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下的一些错 误,我们做教师不妨豁达一点,不妨满怀一颗真挚的爱心, 投一束亲切的目光,做一个放行的手势,让他们在老师关爱 的目光中温暖内心,以感悟和省悟。我曾经有一个网友,记得很清楚,我们初次在网上见面 打招呼互相介绍时,当我说我是一名老师时,他竟毫不含糊 地回了一句:“我最恨老师! ! ! ”后面还紧跟了3个感叹号,可想他已经把老师恨之入骨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知道吗?我只读了小学第四册就辍学了,只因为那年我犯下 了一个不小的错误,老师和学校把我赶出了校门,从此,我 再也没有进过校门。现在在外打工,没有文化找不到好工作, 吃

14、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我能不恨他们吗?假想一下,如果当年学校老师心胸能豁达一点,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结果可 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学校老师是解了一时的恨,但是留给学 生的是一生的痛! ! !我们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有 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豁达无边 的心灵,唯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才能赋予教育以震撼的力 虽,否则只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我们教师应该有能谅解学生 点滴错误的包容之心,才能让他们收获阳光与欢笑,收获一 颗快乐、懂得感恩的心!三、学习,成就教育事业一位教育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 创新,

15、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 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话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 意义。”而不重复自己,不断挑战自我,其前提就是学习。 没有学习,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个成功 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可以说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教师从教一 天,就得学习一天。那么教师该学些什么呢?教师应该学习前人的教育财富。古有孔子、孟子,今有 于永正、魏书生;外有马卡连柯,中有陶行知,他们都是教育 先驱,教育典范。教师应该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从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 常会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作为一名教师,他需要的知识并 非拘于某一个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

16、里几乎无所不 包的。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彳艮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 感召力,他们欢迎白科全书式的教师。 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 学生会非常失望。因此,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历史地理生物 军事艺术文学哲学医学上无所不包无所不知,教师除了该有 的学历外还应该有经历有阅历,行万里路读万本书,课堂上 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于。教师应该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时代如果与网络绝 缘,那无异于新的睁眼瞎了。更何况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经 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教学生活,谁也不会否认合理地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会使课堂更生动,课堂效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向身边的人学习,向自己学习。从身边学习老教师、优 秀教师的教育经验,班级管理经验;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中去学习去对比去研究去总结去反思。也有哲人说过:个人他教了 30年书,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坚 持写了 3年的教学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