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9694317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接下来为大家了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1、诵读法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理读法 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

2、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常: 1、 _: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 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

3、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困难有山高大、 _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4、思考: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明确: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

4、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5、思考: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 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再次表现出愚公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实“智”,“智叟”实“愚”,这正是寓言给两人取名的用意。 6、不是智叟一个人对移山产生了质疑,还有愚公的妻子,那么,愚公妻子的态度和智叟的态度是一样的吗?请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写,比较 _。 学生讨论,明确: 愚公妻 智叟 称呼: 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 智叟称“汝”(轻视愚公) 语气: “以君之力何?”(担心)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 “且焉置土石?”(献疑

5、) “以残年余力土石何?”(嘲讽) 7、这则寓言有何寓意? 明确:告诉人们,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可战胜。 8、问:为什么用这个神话结尾? 讨论并明确: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动惊天地、动鬼神,也反映古代劳动 _的美好愿望。 9、全班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通过愚公的成功,反映古代劳动 _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2、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愚公移山 愚公妻 智叟 称呼: 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 智叟称“汝”(轻视愚公) 语气: “以君之力何?”(担心)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 “且焉置土石?”(献疑) “以残年余力土石何?”(嘲讽)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