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59692276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学校综合实践科科长述职报告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 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 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 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乂有灵气且 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1、自主化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 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 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 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 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

2、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 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 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 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 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 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 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 主管的教导处。2、多角度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之 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 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 上报科学的、可行的

3、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 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3、系列化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 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 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 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 2+2”的形 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 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 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 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

4、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 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 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虽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 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 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 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 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 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

5、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 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3、听评课制度: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 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 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 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乂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 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 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 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虽奠定基础。学期中 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虽是否有明显 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

6、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 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虽,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 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 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 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 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 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 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虽。4、阶段性总结制度: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 总结制度。具体包括: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 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 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

7、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 面的总结。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 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 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 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 总结与推广。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 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 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 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 动边总结

8、边提高。5、评价制度: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 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 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 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虽, 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 因主要有(1) 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 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 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 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 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

9、够;(3) 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虽,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 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 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 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 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 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虽不高,准备不够。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 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

10、持续发 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 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 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 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 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 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 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虽,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 立综合实践活动“智盘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 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

11、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 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 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 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 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 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 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 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 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 以形成性、

12、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 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 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 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 形式存入档案袋。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 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 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 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