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59668835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外语实验学校周国华学校内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事、物、财四要素。人是四要素中最活跃、变量最大、最关键 的因素。事是人干的,物是人管的,财是人理的,从这一点上说,教育管理好人,充分发挥每个教 职工潜在的积极性,成为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探索的核心问题。而分配问题,历来是学校内部管理的 大事,学校的分配思路、分配政策、分配方式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与能否激励教职工的潜 在积极性休戚相关。一、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一)、旧分配制度的弊端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过去一直来无视人的物质利益的劳动分配制度、人事工资制度造成的“铁饭碗”、“铁工资”和平均主义大锅饭,

2、严重地挫伤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长期以来,学校自筹资金 部分基本上都是平均享受的,待遇虽在不断上浮,但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未见得有多大提高, 懒的依然是懒的,散的依然是散的,弱的依然是弱的,竞争求进的内动力依然“无火”,先进的亦有退化趋势,学校行政管理依然处于十分被动状态。旧分配模式的量、责、绩、利相分离的弊端使先 进得不到激励,落后不会受“亏损”,导致先进难扶,落后难策,正气难扬,邪气难抑的不正常情况, 出现“岗位责任截然不同,待遇浑然相同;优劣迥然不同,待遇浑然一致”的怪象,久之势必人心 涣散,制约学校的发展。(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呼唤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

3、任制和考核奖惩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全 面实施,旧的分配体系已不适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造,应建立一套重实 绩、重贡献与聘任制相适应的自主、灵活、激励的、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 机制,时代迫切要求学校在内部分配上能打破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制度。我校以1999年6月外语实验学校成立为契机,结合教师聘用制的全面实施,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实际,坚持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引入竞争激励,克服平均主义,把按劳分配,优绩优酬与教学实绩和岗位要素相结合,量、 责、绩、利相统一,“摸着石子过河”,边干边探索,在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 索。二、学校

4、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内容和措施(一)原则1、 教职工心理认同原则一一根据领导科学理论,一个组织的变革主要决定于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员工 对变革的期望,特别是变革力度要与员工的心理认同程度相适应。为确保改革的整体推进和稳步 渐进,内部分配的经费来源是校筹资金,没有涉及国发工资部分。并逐年完善政策,不断拉大分配差距。同时在打破大锅饭的同时,还保留了一些平均分配的小锅饭,如节日补贴和保障性福利 等。2、定岗定酬、优劳优酬、责量绩利相统一的原则一一根据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数量和工作 质量,拉开分配差距,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3、 因校制宜、联系实际的原则一一贯彻量入为出、总体平衡、有利发展

5、的方针,根据我校的自筹 资金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内部分配制度模式。4、加强考核、强化激励的原则一一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充分体现多 劳多得、优质多得、重责多得、劣质少得甚至不得,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5、群体考核和个体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既有对教职工个体的具体考核,又有对教研组和所任年(班)级的群体考核,达到个体优化基础上的整体优化。(二)内容我校按照“以稳定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学校行政会议提出实 施方案,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学校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面内容框架,包括量(多劳多得)、责(重责多得)、绩(优质多得)三大块,内容包括:(1)学校各类工

6、作量津贴的若干规定(具体包括课时津贴标准和职务津贴标准,每学期对教职工个体考评一次)(2) 校龄津贴与教师职称津贴(视校龄长短与学校实际所聘教师职称每年对教职工个体核定一次。)(3)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津贴(包括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的具体要求和津贴标准,每年核定一次)(4) 教职工文明岗位奖实施办法(国拔的30%活工资部分作为评奖经费,包括出勤、工作量、工作责任和文明程度三项,特别是工作责任和文明程度项有具体的标准,每月对教职工个体考核次。)(5)教职工月考评细则及奖励办法(具体包括专任教师、管理后勤人员、编外用工人员的不同考核要求,如教师的考评有“出勤、师德表现、课堂教学、训练与批改、课外指导”,

7、管理人员考评有“出勤、师德表现、服务态度、完成职责、全局观念与责任结果、学习与研究”等项,在自评和教研组长评议的基础上,学校行政每月对教职工个体考核,评定不同的等级。)(6) 教学系列奖考核评定细则(具体包括学科成绩和教研组教师的综合实绩两项,一学年评定一 次,对各教研组评定等级)(7)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奖实施细则(具体包括教学实绩和学科业绩两项,教学实绩以年级组为单位考评,学科业绩以教研组为单位考评,把年级组和教研组捆绑起来每学期综合考核。)(8)年度考核奖评定细则(具体包括“工作量、出勤、月考核、教学实绩、奖分和降分”五项,每年对教职工进行考核评分,学校每分奖金额度,依据每年教育局对学校的考

8、核分值所得的总额 除以校平均考评分。)(9)学校骨干教师评定奖励办法(具体包括评选的三项必备条件和十项选项条件,按宁精勿滥的原贝U,每学年评选一次。)(10)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及奖励办法(具体分每月津贴和每学期考评两项,学期考评又分基本分“到岗到位、组织指导、管理成效”和加减分二块,按考核分评定A、B、C、D、E五个等级。(11)关于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辅导及教职工各类评比奖额标准的暂行规定(具体包括“学生竞赛指导教师奖和教职工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奖额标准)。学校取消原季度奖、全勤奖、年终奖和集体性福利等所有平均分配奖金的方式,将学校自筹经 费用于以上各项考核奖。教职工全年最高与最低奖金差距视工作量和

9、工作实绩达2倍左右,切实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方式,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多得、重责多得的分配原则。(三)措施1 .注重导向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引导教职工明确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一是时代的要求,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只 有早改革,才能早发展,早受益;二是按规则办事,克服人情和意气用事;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拉 开收益分配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责重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通过宣传教育使“改革求发展”、“改革促提高”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如果宣传教育不到位,简 单地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就会得不到多数人的理

10、解和响应,甚至激化干群矛盾,导致不稳定因 素的出现,使改革适得其反。2. 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 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健是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难点是方案是 否得到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因此我们每个办法、细则、规定的出台,都充分发扬民主,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学校多次召开行政会议研究、教研组讨论、教职工座谈会听取意见、个别访谈 交流,做到人人参与,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探讨、修正,多上多下,几易其稿,待教职工 基本认同时,提交学校教代会通过,每个方案教代会赞同率均达到90%以上,确保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3

11、.加强领导,不断完善。 学校建立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由党、政、工、教代会 主席团成员组成,负责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随时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中不很科 学或不很合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修正。另一方面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 心作用,工会、教代会起好协助与监督作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分配的内容不是“经济 +物质”,不是“多得多劳”,而是“精神+物质”,是“多劳多得”,明确多劳多得与“私欲”毫不 相干,多劳者肯定是“多奉献”,这与提倡奉献并不矛盾,干部的重责多得与以权谋私挂不上号,为 此我们大张旗鼓地鼓励每个教师在“按劳分配”机制下“多得”、“多占”,

12、树立“多得光荣”的思想。引导教职工爱岗敬业,讲纪律,讲合作,讲奉献,努力扩大教职工自我发展的空间,尽可能为他们 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把自己与学校的信誉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置于学校集体中去,为学校 发展尽职尽责。4. 注重落实,认真考核。 不断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制订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订多层面的考核评定细则和实施办法,建立系列化、多层面、多角度的岗位竞争评估体系,使每 一个成员均进入预置的评估体系中,为“按劳分配”提供可靠的依据。努力使每个教职工履行岗位 职责的综合水准,最终与“分配”结果挂钩,力求使教职工的岗位态度、能力与质量通过具体分值 量化出来。因此,我们在考评内容上,采

13、用“定性+定量”相结合,并且形成“定量为主,定性为 辅,定性定量立面化“的特点,即多层面,多角度考核评价。定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劳动态度,协 作精神,全局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师德表现,责任结果等方面;定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工作量, 出勤率,每一项工作完成质量、教育教学实绩等;在考评的方法上采用教职工个人自评、教研组长 (分管领导)考评、群众评议、学校考评相结合;在考评的对象上,有对教职工的个体考核,有对 教研组、年级组的群体考核;在考评的时间上,有月考评、学期考评、年度考评等,努力使评估显 得全面、客观、公正、有说服力,并充分发挥评估考核的激励导向功能。三、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体会和思考(一)体

14、会1、转变了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分配制度的改革,改变了教职工传统观念与思维模式,强化了革新意识,增强了改革的适应性。激活了用人机制,促进了学校的管理工作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以岗计酬、以责计酬、以绩计酬、以能计酬的分配原则促进了学校有限经费从人头费向事业费转变。使教职工确立了 “落后便要淘汰”、“不干则已,干则干好”和“校兴我兴,我和学校连一起”等自 我激励意识,增强了教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2、 规范了学校管理。 随着“按劳分配”制度实施,学校从“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分配 方案等方面由台了一系列的政窠而宇昔施,客层曲考核评价依系的确立和岗位职责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实质上构成了

15、 “依法治校”的基本框架。人人有事可做,事事有章可依,从而使学校行政 管理从被动管理状态迈向主动管理状态,教职工的行为从被动接受向自觉行为发展,走上了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学校内部分配改革的成功实施,推动了学校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 校管理的整体改革。3、 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的行为源于需要,有了需要,便产生了目标,经过努力,取得实 绩后,得到了奖励或报酬,又产生了新的需要,向着高一层的目标努力。公开、公平、公正的物质 奖励是激励人们不断地向着高层目标攀登的助力器和催化剂。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充分体现多劳 多得、优质多得、重责多得的分配原则,切实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

16、法,充分调动了教职 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过去评上职称不愿多干,职称到顶不想多干的消极现象,使学校 第一线的教学骨干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因而既出现了学校工作争着干的可喜局面,又营造了积极 要求上进、争当教学骨干的良好氛围。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学校在没有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 各项工作的效益大为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分配的合理性满足了广大教师的公平需要。运用经济杠 杆的作用,有效地激励了教师潜在能力的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职 工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全员凝聚力。(二)思考1 .分配改革需要大气候。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务必要上下一致,全力以赴,还要真正从思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