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962422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为政--原文加白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的君主以“德”来教化民众,处治政务,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处在一定的位置,而其它贤者皆如众星般的拥护在左右。提示:与学尔的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没有可以使人入邪道的作品注: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育弟子的教材。思:做容讲说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参考注释】齐:比肩、类齐、相类、整治之义。刑:刑罚、对人生部分或全部的自由权利度进行控制等手段之义。格

2、者:格除、格斗、杜绝、修正之义。译文:治世之道如果以政法来规范民众,以刑罚来管束民众,民众会因避免刑法加身但不懂礼义廉耻。治世之道如果以道德来教化民众,以礼义来约束民众,民众会知道哪些事情是为人所不耻的,以此而入正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下学习的志向,三十岁时成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四十岁时对这个世间的所有现象不再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天命(了解天,地,人的和谐互动)六十岁时达自然忘我之境(这个我都没有了,任何语言都不能左右,牵引“我”,所以耳顺)七十岁时达无我之境(“我”都没有了,就可以随心所欲

3、,无所不能为,但却不违背规矩法则)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2)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 46 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孟孙:孟懿子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与驾车的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樊迟给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

4、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按礼祭祀们。”(这里没有发现愚孝的思想,要按礼来侍奉父母)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注释】孟武伯:姓孟孙,名彘,“武”是谥号,孟懿子的儿子。译文: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不要让做父母的为孩子尽是操心担优,如果有什么忧心之事那就是人总会不可避免的生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前 506前 443),姓言,名偃(yn),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子游少孔四十五岁,是孔

5、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译文: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所谓孝子,以为只要能供养父母衣食就算是孝了。至于犬马畜生,也有人圈养着,如果没有恭敬之心去对待父母,那么和饲养犬马畜生有什么分别呢?提示:在为政篇安插孝论,是告诉为政者要以做父母的心境来对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也要以做子女的心境来对待百姓,为百姓着想,尊敬百姓。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子夏(前 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

6、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译文: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能始终对父母保持和顺的面色是非常难的。有事情的时候,后辈儿女去帮着做;有美食的时候,请长辈先食用,难道这样就是孝了吗?(只做到以上这些,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道,必须是内心里真正的敬爱父母长辈,侍奉父母时面上颜色和顺,这样才算是孝)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注释】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发:发挥译文孔子说:“我与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也不表示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好像很愚笨的样子。退下后观察他私下里的表现,亦可以

7、自由的发挥,颜回并不愚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译文: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先观察他的所做所为,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原因,再然后观察他怀着何等样的居心目的,经过这样的审察,人还有什么可以掩盖隐藏的呢?人还有什么是能够隐藏的呢?提示:此处所述类同于金刚经所讲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过去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体会,这种人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君子不器。”提示这句应该和上句是一个整句。君子应该是成器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常说“太不成器了”。这里的不器就是不要像一个器物那样的死板,学过的知识再去回顾的时

8、候,会有新发现,会有新的感悟,这样永远是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境界里,今天是精美的琏瑚之器,明天就是超出琏瑚之器的其它更优秀的器物。因此时刻都处在一个不断的自我超越之境,所以君子不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不器”译文:孔子说:“温习过去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体会,这种人可以做老师了。君子不应该像器物那样的死板,应从各种角度都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君子之道。孔子说:“先付之于行动,而后再说话。(避免言出不能践,失君子之风。)”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注重大局不注重私情,小人注重私情不注重

9、大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深入的思考,这样就会被文字表面的字意所蒙蔽;只知道空想而不学习实践,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会陷入危险之境。”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文如果一个人不秉持自守中庸之道,而过份的驳斥那些异端,这样也会危害到自己的操守,如此则偏离了中道。(就好比一个人举手打了别人,自己的手也会痛。道理是一样的。)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 542 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译文:孔子说:“由啊,现在教给你智慧之道,对于知道的事情,就持知道的态度,对于不知

10、道的事情就持不知道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勿已勿人,这就是智慧之道了。”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注释:子张,即颛孙师(前 503-?),字子张,孔门弟子之一。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干禄:求禄位;求仕进。译文:子张向孔子学习为官之道。孔子说:“多听闻,不知道的方面先搁起来,知道的也要谨慎的说,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观察,有危险的事先放在一边,其它没有

11、危险的事也要谨慎的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时减少过失,做事时减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注释:哀公:姓姬,名蒋,鲁国国君。定公的儿子,继定公位,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 494466 年)。译文国君哀公问孔子:“怎么样做才能使民众信服?”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人的地位在邪枉者之上,这样民众就会信服;推举邪枉者的地位在正真人之上,这样民众就不会信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提示:看到季康子向孔子问内政之道,发现孔子此时的回答,是对以上几条的总

12、结。即论语劝孝善的同时,影射国君也要以孝善的心境来对待国家的子民。这就是为政之道了。注释:季康子(?前 468)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姓季孙,名肥,康为其谥号。鲁国大夫,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内政之道:“要想使人民尊敬君主,忠于国家,该怎样劝导他们呢?”孔子回答说:“君临天下人民的时候易庄严持重,人民自然就会尊敬君主,国家提偿孝慈,人民自然对国家忠诚;推举天下大善之人事,从而能教化那些不行善的人民,这样就是对人民的劝导了。”此处对应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

13、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某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事政治事业呢?”孔子回答说:“书(经)上有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之道实施在政事上。(以孝悌之道对待百姓民众)这就是为政之道的最高境界。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从事政治事业呢?”提示:这一章更加确定“以百姓之心为心。”有人说孔子“求官不成云云”,那实在是不了解孔子,读不懂论语的缘故。即道德经第一章云徼之辈。道德经第一章: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注释(1)輗:音 n,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

14、指的是牛车。(2)軏:音 yu,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即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不知道他怎么在这世上安身处世。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少了重要的部件车子怎么行走呢?”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译文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可以知道当今的礼法制度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法制度,在改革中所废除的和增设的,现在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法制度,在改革中所废除的和增设的,现在是可以知道。如果现在继续接着周朝的礼法制度承载下去,即使百代之久,也是可以被世人所知道的。”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译文孔子说“不该你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奉承讨好。见到该挺身而出的事情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