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惠特曼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5959668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尔特惠特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瓦尔特惠特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瓦尔特惠特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瓦尔特惠特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瓦尔特惠特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瓦尔特惠特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尔特惠特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瓦尔特惠特曼1819 1892瓦尔特惠特曼( Walt Whitman)于 1819 年 5 月 31 日生在美国东部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后来成为木匠。惠特曼四岁时( 1823 年)随父亲到了布鲁克林。 在那里他只受了五、 六年正规教育就不得不自谋生计。 惠特曼在布鲁克林当过排字工人、乡村小学教员、办公室勤杂工等。工作之余,他去街上散步,也去曼哈顿观看莎士比亚戏剧演出, 欣赏欧洲古典歌剧。 在这段时间里, 他开始写了一些短文。 他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十五岁时写的, 刊登在纽约 镜报 上。 1841年以后, 他为布鲁克林和纽约的报纸杂志写新闻报导。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民主党的领导人物, 并在

2、民主党的集会上作讲演, 十分活跃。 1846 年他担任了 布鲁克林鹰报的编辑工作,两年后因观点分歧离开鹰报。 1849 年至 1850 年他转而为自由土地党的 自由人 作编辑工作。 在此期间, 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没有间断。1848 年惠特曼应聘去新奥尔良办报。在去新奥尔良的旅途中,他坐火车、马车, 乘汽船, 饱览了俄亥俄河上繁荣的景象和两岸的风光, 经过了许多大大小小发展中的城市。 三个月以后他又沿密西西比河北上, 经过五大湖地区、 芝加哥,由西向东横跨纽约州回到东部。 这次旅行使惠特曼体察到美利坚合众国的辽阔富饶及这块土地上人民的勤劳朴素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他日后的创作生活颇有影响。1850

3、 年至 1855 年是惠特曼走上诗坛生涯中关键的几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从事各种职业,甚至一度重操父亲木匠的旧业以维持生活。工作之余,他听课,读书,作笔记,了解社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史、哲及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段时间既是惠特曼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又是他人生观、 哲学观形成并趋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草叶集( Leaves of Grass )第 1 版的准备时期。惠特曼的人生观和宇宙观的形成深受正在欧洲风靡一时的泛神论的影响。 他笃信人的神威, 相信世界历史的英雄是人而不是上帝。 惠特曼决心使自己具有上帝般的力量和权威, 成为 人 这一英雄形象的象征和代表。 惠特曼认为人的肉体和灵魂

4、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他曾写道, “身体健康时, 人的整个肉体被提升到一个无法知晓的高度由里到外增光生辉、 纯洁、 丰满结实、 充满活力。 ” 在这种境况下, “一切忧伤失望的情绪自然会烟消云散。” 在他看来“强壮的体魄中蕴藏着一种巨大的、 妙不可言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驱除邪恶, 使灵魂自由地翱翔。” 在惠特曼的诗中以上这些信念均有不同程度的描述。经过几年的准备,代表惠特曼创作生涯转折点的草叶集于 1855 年出版了。诗集包括自己之歌( Song of Myself )等 12 首诗,是由他自己出版发行的。 这一诗集印量甚少, 影响极为有限, 在文学界并未引起他预期的反响。 在新英格兰地区的

5、作家中唯有爱默生对 草叶集 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他在给惠特曼的信中说, “我认为它是美国前所未有的一部不同寻常的具有才识和智慧的作品。” 不仅如此,爱默生还向住在新英格兰康科德的文学家们推荐此书。惠特曼为了引起公众对他的注意, 决定亲自动笔写书评。 他前后共写了三篇书评,刊载在布鲁克林时报等三种不同的刊物上。与此同时,他把爱默生给他的贺信公布于众。 爱默生对此不以为然, 但爱默生并未因此中断与惠特曼的来往。文学界的冷漠反应及出版方面的困难都没有影响惠特曼的创作情绪及出版计划。 第二年他在诗集中增加了 20 首新诗, 连同过去的共 32 首, 出了 草叶集的第 2 版。 1860 年第 3 版问

6、世, 在此诗集中收入了 亚当的子孙 ( Children of Adam)和芦笛( Calamus)两首组诗。 1867 年的第 4 版及 1871 年的第 5 版收入了根据他在内战时期一边在华盛顿国家机关供职一边照料伤病员的经历而写成的 桴鼓集 ( Drum-Taps) 。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 1871 年发表了长篇文章 民主远景( Democratic Vistas )。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亚于第 1 版草叶集的序言, 它在不少方面反映了惠特曼对美国民主制度较之过去更为深刻而实际的了解。第 5 版在 1872 年第二次印刷时又收入了后来被公认为惠特曼的最后一首长诗向着印度行进 ( Passag

7、e to India )。长诗歌颂了人类科学的伟大成就,从哲学上把空间和时间; 过去、 现在和将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充分反映了惠特曼的宇宙观和时空观。1873 年惠特曼因心脏麻痹症迁往新泽西州的坎默顿,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 惠特曼在身体日益衰弱, 经济景况日益窘困, 声誉不断被报界攻击的情况下仍然不止息地进行写作,为再次出版草叶集呕尽了心血。从 1876 年到他生命旅程终结的 1892 年间,第 6, 7, 8, 9 版陆续问世。最后的第 9 版成了现在通用的全集,收有作品共 383 篇。草叶集 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风格。 虽然诗集在作者有生之年没有得到重视,但以后对美国诗坛及世界诗坛都有不

8、可低估的划时代的影响。从我国郭沫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五四时期一代人对惠特曼的崇敬、 颂扬和模仿。郭沫若写道, “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 个人的郁积, 民族的郁积, 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 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候差不多是发狂了。” 在郭沫若的名著女神中我们能找到惠特曼式的激情、 呐喊和泛神论思想的表露; 能找到对自我的赞颂, 对大自然的讴歌。惠特曼雄奇的风格和奔放的自由体也为我国许多现代诗人所效仿。惠特曼的诗歌歌唱时代、民族和人民;赞扬自由、平等、博爱,富有强烈的革命气息, 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惠特曼的艺术主张十分明确, 他反对追求形式;讲究语言含蓄或

9、音韵整齐完美,主张简朴、诚挚、坦率,直抒胸臆,不拘一格。他的诗结构自由、 诗节长短很不固定, 造句也十分自由。他常把动词、 介词放在句首。 在他的诗中有时连续多行以同一个词开始; 有时连续多行重覆同一个结构。在他的诗歌中也常连续出现编目式的历数人、 事与物的写法。 他的词汇十分广泛,既有美国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语汇, 又有别人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意大利语、 法语及印第安语的词汇。 诗行的节奏和用词造句与散文十分相近, 没有有规律的重音和韵脚, 而是顺从讲话的语气和感情自然起伏向前发展。 惠特曼的感情炽热丰富,他的散文体的诗行中节奏丰富多变, 我们时而能感受到意大利歌剧的旋律, 时而能听到宗教说教的声

10、调起伏,又时而能觉察到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节奏和气势。在惠特曼的作品中, 1855 年草叶集的序言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一篇内容深刻、 广泛又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诗论。 序言涉及一个新国家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宗教、哲学观点、世界观、宇宙观及科学态度,阐明了惠特曼的诗歌不是反映个人的狭隘感情而是歌唱国家, 歌唱人民的; 陈述了惠特曼创作技巧和风格的特点; 解释了惠特曼的泛神论主张和惠特曼关于过去、 现在、 将来不间断的时间观念和海与岸之间没有明确分界线的空间观; 并明确地阐明了惠特曼作为诗人的职责,那就是曼特曼在序言中所说的,诗人是“自由的声音的阐述者。” 大诗人的态度是“鼓舞奴隶、吓倒暴君。” 总之,这

11、篇序言阐明了惠特曼的主要观点, 有助于理解他的诗篇, 因为文章篇幅较长, 文字较艰深, 在此暂不作深入分析。此外,惠特曼的散文民主远景也十分重要,它总结了作者的文艺观和政治主张,在写作技巧上较序言更为成熟。在惠特曼的诗篇中被公认为最重要的是 自己之歌 。 此诗共有 52 段, 1336行,集中反映了惠特曼在序言中阐述的观点及草叶集一书的中心思想。草叶集 中的 桴鼓集 记录下了惠特曼内战时期自动参加护理伤员工作时的所见所闻。 这里有战争的庄严残酷, 也有战士的坚毅英勇, 读来可歌可泣, 感人至深。 诗集中有五首献给欧洲革命运动的诗。 诗中惠特曼热烈赞颂了欧洲人民的革命精神,表达了自由民主事业必胜

12、的信念。下面就草叶集中惠特曼的若干诗作分别作简略分析及介绍。自己之歌是惠特曼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草叶集一书的主要思想。自己之歌是一首我的赞歌,但更是一首我们 的赞歌,是人类生活的赞歌, 是民主、 自由的赞歌, 也是大地、 宇宙及一切属于美好的精神世界的赞歌。自己之歌 以赞颂自己开始步步深入、 层层展开, 歌颂了属于劳动阶层的男男女女、 生与死、 灵魂与肉体、 民主与自由、 民族与人民以及美国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宇宙间一切富有生命力的、富有创造力的力量。自己之歌中的自己是自己又非自己。他跨越时代又能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驰骋。他伟大却又渺小,不显眼, 只是一叶小草, 但这一叶小草却象征生命和力量。 长

13、诗就是在寓意深刻的关于小草的描述和联想中走向高潮而终结的。诗的第一段是引子。第一行是引子中的引子,它点明了自己这一主题,但随即笔锋一转, 揭开了自己与普通人息息相通、 与宇宙、 大地、 草叶融为一体的高尚的精神世界的帷幕, 展示了肉体与灵魂相互依恋的神秘主义境界, 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力量。诗歌洋溢着热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闪烁着无限的自豪感。第 6 段提出和回答了关于草叶的象征意义,这个象征归结到诗段的最后两行: “一切都向前,向外发展,无所谓崩灭,死亡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是那么不幸。”第 15, 16 两段发展了诗人与普通人息息相通的主题,列举了美利坚合众国成长时期来自

14、四面八方、 从事各种职业的男女老少, 描绘了他们用平凡而艰苦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欢乐、沸腾的生活景象。第 20, 21 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讴歌自我。 第 20 段以坚强的信念赞颂肉体的坚实及精神的永生不灭和由此而产生的自豪感。第 21 段在重复了前一段的信念以后, 申明自己是肉体又是灵魂的诗人, 全身心地投入到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的怀抱中去, 把全部的情与爱献给了大地, 献给了宇宙, 把讴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惠特曼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神秘主义者, 诗人用大量笔墨歌颂现实, 歌颂科学。诗的第 23 段就是一首献给科学和科学家的赞歌。惠特曼这个相信自己富有神性的曼哈顿之子, 对于被压迫、 被奴役的民众寄予

15、无限同情。在第 24 段中他在歌颂肉体的同时,以激昂的笔调、无限的深情为被压迫民众的自由、民主和解放呐喊,为世代处于苦难和绝望之中的人们呐喊。第 31 段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再次讴歌草叶和自己; 在第 33 段中诗人则重复并发展了第 24 段所表现的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在南北战争中,在硝烟弥漫的战壕里人们为争取民主自由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景象。 该诗歌这一段的写法上重复使用了第 15, 16 段中的历数手法,但这里所重复的不再是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职业而是养育他的美利坚合众国。他列举了这块土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从沙漠到高原、 从高山到平川所能见到的飞禽走兽, 奇花异草。 这既是一

16、幅现实生活的画卷, 又是一个五彩缤纷, 充满了神奇色彩的梦幻世界。 字里行间闪烁着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赞颂,对大自然和宇宙恩赐的感激之情。这一切使他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更是须臾不可分离。第 52 段是一首终曲。 诗人似是步入了他那神秘的漫游生活的最后一段旅程,在这里悄悄地蒸腾消失了, 隐没了, 进入了冥想世界。 在那里他又会象草叶似的苏醒再生,等待人们去发现和寻找。对于他,即使死神来临,生命也不会止息。惠特曼的另一首赞歌是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 Crossing Brooklyn Ferry )。它赞扬的是 19 世纪中期纽约的繁忙景象及美国人民对未来的憧憬。自从 1825年伊利运河通航以后, 纽约港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1841年到 1862年间惠特曼经常来往于曼哈顿与布鲁克林之间, 对这里的一切十分熟悉。 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就是以描写这里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