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59585199 上传时间:2021-0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一、*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市*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着力加强调控能力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 济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1%,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的同时,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效益与速度保持同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7%。消费和投资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分别增长11.9%、14.8%。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0.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0.9%、48.9%、50.2%,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继续巩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设施农业、种源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粮食产量达21亿斤。 全市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速 房地产市场保持基本稳定。坚决贯彻“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和“鼓励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调控原则,落实各项调控政策和措施,预计全年商品住房

3、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9.2%(,普通商品住房销售比重达到75%以上,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达1.8万户,增长33.3%,减免租金8万多户,完成60个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 能源综合调控不断深化。积极应对高油价影响,全力保障成品油供应,对公交、出租车行业实施了扶持政策。实施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联动、实行峰谷电价和季节性电价等综合措施,加大需求侧调控力度,调减用电负荷192万千瓦,积极协调市外来电,确保了电力供应平稳。针对天然气供需紧张矛盾,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了燃气供应安全。 供需基本平衡 (二)注重提高

4、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新格局 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出台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纲要和政策意见,编制完成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预计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增速均超过11%;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增长15.7%;举办国际展览会276个,展览总面积376万平方米。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和投资额分别增长60.2%和19%,占全市合同外资金额和投资总额比重进一步提高。 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和投资额比重 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精品钢材、电子信息等六个重点行业总产值增长16.5%,其中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断提高。 成套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

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138.3亿美元,增长18.3%;实际到位金额为68.5亿美元,增长4.7%。外资增资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为4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利用外资比重达73.1%。功能性外资项目明显增加。 功能性外资项目 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市外贸出口完成910亿美元,增长23.8%。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为2003年以来首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3.7%和19.5%,占全市出口比重达65.1%和37.9%。外贸进口完成935亿美元,增长8.1%。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市

6、主战略,城市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 科教兴市推进工作进展顺利。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了“科技十八条”政策,启动了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相关立法项目,完善了专项资金管理运作机制。首批29个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安排专项资金14.8亿元,第二批19个项目全面启动。人体组织工程和纳米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动建设,强磁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落户本市。科技创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建设,*专利交易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在*知识产权园揭牌。一批支持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的计划陆续启动并不断完善。预计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 企

7、业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预计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213亿元,增长25.1%,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34%。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50%。国家新认定3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累计达29家和128家。复旦、交大、同济等五所高校与上广电、华谊等八家国有大集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涉及项目30项。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预计) 科技创新日趋活跃。预计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3万件,增长55%以上,创历史新高;专利授权量近1.3万件,增长19.5%。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27%,技术合同交易额和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快速增长(。 技

8、术合同交易额和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 (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获正式批准并启动。抓住国家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改革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新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个指导思想、十项任务、三个着力、四个结合”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先行先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编制完成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年*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正式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时,推进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海关总署新的便捷通关措施等在*率先试行。 * (五)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并举,城市

9、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世博会筹办工作加快推进。*世博会注册报告经国际展览局全体成员大会审议通过,完成了举办2021年世博会的法律手续。全力推进世博园区动迁安置工作,完成居民动迁签约达1.78万户,浦江和三林两个居民定向安置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首批居民已迁入。宝钢集团罗泾迁建基地、中船集团长兴岛造船基地完成腾地交付建设。完成了世博会总体规划深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世博科技专项全面启动。同时,积极利用爱知世博会等各种机会,宣传推介*世博会。 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开港,洋山保税港区正式投入使用,顺利实现了“港开、桥通、城用”目标。*港货物吞吐量达4.4亿吨,增长16

10、%,位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1809万标准箱,增长24.2%,继续保持全球第三位。*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39万人次,增长15.3%。 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银行*总部成立,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证券、外汇等要素市场快速发展,推出了沪深300指数、债券远期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创新产品。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 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推进。4号线与3号线实现“C”字型共线运营,轨道交通(含磁悬浮)运营里程增加到153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162万人次,增长23.8%。7号线、8号线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新辟21.6公里公交专用道。中心区高架路交通诱导系统基本建成。 信息

11、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预计新铺设基础通信管线310沟公里,家庭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数分别达220和800万户。实现工商、税务、质监部门企业基础信息全面共享,物流、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试行电子标签,城市管理网格化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市民信箱”和“付费通”注册用户累计达87万户和16.6万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六)注重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综合调控、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口综合调控继续深化。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人口综合调控新模式,确立了“市级综合协调、区级综合管理、社区具体实施”的人口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居住证制度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的实施,来沪人员管理和服务

12、得到加强。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不断加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研究形成本市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四节约一综合”,经国务院同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省市,*化工区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立工业项目用地产业评估机制和并联会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节约用地近9000亩。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新建节能住宅1600多万平方米。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电力机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93吨标准煤。 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289个项目中,95%以上全面完成或完成既定节点目标,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环保投入281亿

13、元,增长24.7%,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3.08%。 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八)切实加大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继续显现。预计实现新增就业岗位65万个,其中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以内。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以及开发“万人就业项目”等方式,安置就业和生活困难的“双困”人员16万人。 新增就业岗位情况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城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虚账实记”基础工作。解决了知青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精减退职回乡老职工基本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提高了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镇保与征地养老的政策衔接,解决

14、了4万多名离水离土农民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增设日常医药费补贴项目。小城镇社会保险和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提高了医疗救助标准,扩大了救助范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 小城镇社会保险和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预计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640元和834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1.8%和10.7%,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继续缩小。提高了最低工资和城镇低保标准,实施了海岛和郊区农村低保标准并轨。完善养老金增长机制,实施了对高龄低收入老人的特殊增长办法,受惠人群近百万。 *年本市经济社会

15、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认真指导和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务实开拓、扎实工作,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结果。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增强自主创新动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仍较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安居、就业和保障等任务仍然较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的改革仍需着力推进。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市国

16、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年是实施“*”规划的第一年,根据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对*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建议对*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为了进一步体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关于“*”规划建议和*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分解落实好本市“*”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发展良好开局,我们对年度计划主要预期指标作如下安排:一是突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作用,新增加了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二是突出了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新增加了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