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浩然正气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5953595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浩然正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浩然正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浩然正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浩然正气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浩然正气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浩然正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浩然正气(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浩然正气201409948345 王瑞凡 指导教师 吴金花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它是随着这个人的知识水平的逐渐提升, 社会见闻的逐渐增多, 社会环境的影响日渐丰富,而逐渐形成的,并且很多时候,思想还会随着一些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当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有的善,有的恶,有积极向上的,有消极厌世的,有对社会发展不利的。而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主要受限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人文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环境, 所以要形成良好的思想, 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为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正好处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仅战争发生的频率最多,而且思想流派

2、众生,完全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所以孟子的思想观点在这一时期形成, 是有其根本性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 虽然在当时孟子的思想观点没能够在统治者当中得以应用, 但是并不影响他的思想被许多有志之士所接受, 尤其是一些注重个人气节而自己的思想观点又不被统治者重视的有识之士,所重视。而在孟子的所有思想观点中,最为精彩和受人赞誉的就是人要“养浩然正气”,正是“浩然正气”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孟子的思想得以提升到一个更加受人敬仰的高度, 不仅仅对当时的仁人志士影响巨大, 而且对当代国人的精神品质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一、浩然正气的基本概念历史上公孙丑曾经问孟子,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

3、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 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从这一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这样给“浩然之气”定义: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这应该是对浩然之气的最贴切的定义,可以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浩然之气”的精髓。假如一个人有了令人敬仰的“浩然之气”,那么当他面对外界的物质或者美色的诱惑、肉体或者生命的威胁的时候, 他都会因为自

4、己坚定不移的信仰, 高山仰止的精神, 而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忍耐境界, 对待任何事情都会处变不惊,泰然处之。“浩然正气”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气节,而是在多种精神品质的一种聚合体,是一种可贵的道德品质,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乾坤正气,是人天性中本来就具有的最为高尚、 最为高贵的美德、 情操和精神境界,是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演变为最为高尚的正气、气节和节操 , 具体而言就是有正确的信仰和原则,有始终如一的言行,有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崇高的气节和情操以及不折不挠的意志品而历史上,一身浩然正气的典范,就是一直到现在都为无数人所敬佩的民族英雄 - 文天祥,而文天祥的正气歌却是

5、对浩然之气,民族气节最好的解释。文天祥用饱满、怆然的语句描述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这是文天祥对于浩然之气的理解,他认为浩然正气一直充实于宇宙间,也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一种元素;当社会天下太平、 政治清明之时, 便表现为祥和之气; 而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候, 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坚定不移的精神信仰, 以及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正是这种气节、信仰所依存的“浩然之气”,也才会让文天祥面对民族大义,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不为死亡而畏惧, 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绝唱。二、浩然正气应该怎样养成浩然正气

6、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孟子强调“心勿忘”“勿助长”,由心所生,由正言、正行、正举扩而充之,充而养之,而后成之。据此,孟子“养浩然正气”的方法可归纳为: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讲究循序渐进、配道与义。1、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思想道德的修养,主要是靠人的自觉性,外力往往起不到关键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内因决定基础,外因决定过程”。孟子在提出自己的“浩然正气”论以后,他就认为,养成“浩然正气”需要的是每个人自身的自觉性,这是“养浩然正气”的基础。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关键就在于当遇到问题时,自己的态度,如果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

7、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那么这个人的思想观念就提升了一个层次, 他的浩然之气就会增强, 如果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会成为一个具有浩然之气的真正的大丈夫。 具有浩然之气的人, 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 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2、配道与义,集义而生纵观孟子关于浩然正气的修养,主要提出“配义与道” 和“集义而生”。实际上概括起来主要就是首先要了解一种义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义,比如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然后进行研究和探索,等自认为了解清楚明白

8、之后,就要坚定的信仰,并为之付诸行动。比如许多共产党人, 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 而不断地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进行奋斗,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其次,要常做合乎于“义”的事情,这就是“集义”。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必须要经常做符合这个信仰的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当然信仰的主义,应该是正确的,而不应该是反人类的、错误的、邪恶的,比如已经被定性为邪教的“”,就是不应该被信仰的邪恶宗教教义。 养浩然正气就是主要综合这两方面的功夫, 不可失之偏颇,缺一不可。孟子认为任何人一生下来,天性本来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不加以教养,而是放任它自行发展,而一旦“浩然正气”、良心失去、 心灵就

9、会失去把持, 也就和禽兽差不多了, 养成 “浩然正气”也就无从说起。3、讲究循序渐进孟子认为任何事情的成功, 包括修养浩然正气都是需要前提条件的,而修养浩然正气的前提就是:勿助长,心勿忘。所谓勿助长,就象我们常说的“拔苗助长”的道理,禾苗主要按照自然地生长习惯和生长规律进行生长, 而种植禾苗的人, 只要养树的人只要为禾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适合的生长条件即可,而禾苗到底长成什么样子,还是禾苗本山所决定。 而假如认为的想要提高禾苗的生长速度, 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 是不可行, 必须要遵循自然地规律, 循序渐进才行。所谓心勿忘,就是说修养浩然之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时刻在心里要

10、牢记自己修养的标准与法则, 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地自我提高的, 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 经过自觉、刻苦的磨练才能获得。这一点在孟子的孟子告子下当中有最好的解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三、 孟子“浩然正气”对后世的影响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在其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其教义的践行者。并且这些践行者也真正做到了“浩然正气”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从古至今,有许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真理,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这样的人数不胜数。比如许多有志之士为了我国人民的大解放, 为了

11、建立一个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这就是他们心中的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用人间最真诚的“浩然正气”践行者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真理。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高尚的情操,在于不以一己之利为目标,在于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赢得了无数后人对他们的尊敬与敬仰。1、浩然正气对后世个人人格追求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孟子“浩然正气”学说,被许多有志之士所认可,在这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的感召下, 我国从古至今涌现出了无数具有高尚情操的划时代人物,他,他们在历史的轨道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者“浩然之气”的真谛。比如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人生价值观的宋代名臣范仲淹, 他就是在

12、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天下大同的“浩然之气”人生观。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多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也正是他的一身浩然正气的坚定信念, 才使得他会抛弃小家的利益于安危, 即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国家安全的凌云壮志得以践行, 他的远大理想和胸襟, 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 也总是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同浊流而不污,泰山压顶不弯腰。当然像范仲淹这样的有气节的历史名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扶危济困,为民除害;有的执法如山,匡正祛邪;有的保家卫国,血洒战场。在他们的身上,无一不是以坚强的人格精神,追求自己的理想, “浩然正气”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成为更多的后

13、代人所积极学习的榜样。2、浩然正气对后世立身处世的影响屈原是我国著名“忠”的代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主张改革弊政,抗击秦国挽救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在离骚中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当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而祖国无奈沦丧的时候,他满怀的忠愤难以宣泄,远大的理想难以伸张,所以,他在极度怨愤中带着对世事的无奈,投汨罗江而死。他的忧国忧民的胸怀,感天动地的伟大人格,感动着一代代有识之士,感动着无数善良的人们,他的精神,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尚精神象征, 一直为历代的人们所敬仰和赞颂。 历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伟大的历史巨著,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14、之言”,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与痛苦,在人生的低谷阶段, 以超然的精神忍辱负重用自己的心血, 完成了让人敬佩的历史名作, 使后人能够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 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研究历史的伟大巨作。践行孟子“浩然正气”更为出名的历史人物,当然应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在被捕后, 他的气节令元军的统帅敬佩不已,所以多次派人进行劝降,许以高官厚禄,甚至是以家人的安危与团聚相威胁, 但是文天祥高雅的民族气节, 使他在面对诱惑与威胁的时候,能够坚贞不屈,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在历经两年的牢狱囚禁之后,元军统帅最后在无奈之中,处死文天祥。在文天祥慷慨就义后,人们

15、在他的腰带上发现他所写的遗言: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 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以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的慷慨悲歌,充分证明了他是拥有“浩然正气”的典范与楷模,他伟大的气节、高贵的精神品质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四、浩然正气在现实中的意义浩然之气不仅仅对于古代仁人志士有意义, 放在当代也一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青年一代需要培养浩然正气。众所周知,一个人所具有的浩然之气并不是靠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 需要靠长时间的学习以及所处人文环境氛围的影响,才逐渐形成的。无论是一个国家, 还是一个民族,最大的希望就是青年一代,他们是整个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重任,所以

16、青年一代的素质与思想观念, 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方向, 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脉搏变得日新月异, 许多新的错误的思想观念产生, 影响了很多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民族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就像是泛滥的毒水, 在日渐侵蚀着一些人的思想,使他们不再坚信共产主义,不再以祖国的大局为重,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思想,需要我们及时的制止与转变,只有从青年一代抓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努力的艰苦奋斗,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使我们的国家永远骄傲的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实现伟大的繁荣复兴“中国梦”,肩负起他们应该担负的历史重任。2、个人树立浩然正气的价值意义。在当前社会阶段,无论是普通大众, 还是学生教师, 或者是党员干部, 都需要完善个人思想建设,需要宣扬社会正能量,树立起道德的榜样。在思想上要求真务实、严格自律,行动上发扬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